承韋公頻有訪問,故有下句。
“鶴注”《舊唐書?韋濟傳》:天寶七載,為河南尹,遷尚書左丞。《唐?地理誌》河南府偃師注雲:天寶七載,尹韋濟以北坡道迂,自縣東山下開新道,通孝義橋。則詩當作於是年。詩雲“章甫尚西東”,又雲“江湖漂短褐”,“周流道術空”,可知是時公又去京師而他矣。意在近畿,故雲奉寄。是年韋方拜左丞,公又有兩詩贈之。謂之贈,則歸京師後投贈也。
有客傳河尹,逢人問孔融①。青囊仍隱逸②,章甫尚西東③。鼎食分門戶④,詞場繼《國風》⑤。尊榮瞻地絕⑥,疏放憶途窮⑦。(首段,賓主並敘。上四述存問之語,下四感垂注之情。李膺比韋,孔融自喻。隱逸、西東,傷公之困窮潦倒。鼎食,稱韋家世。詞場,稱韋文翰。尊榮屬韋,瞻者在公,疏放屬公,憶者在韋也。《重遊何氏》詩,先提“將軍有報書”,而接以倒衣二句,即報書語也。此提“逢人問孔融”,而接以青囊二句,即所問意也。)
①《詩》:“有客有客。”《後漢?孔融傳》:河南尹李膺,不妄接士,融年十歲,造門與交。
②《晉書?郭璞傳》:璞嚐受業於鄭公,得青囊書九卷,遂開洞五行。《抱樸子》:“褒隱逸之士。”
③《記?儒行》:孔子居宋,冠章甫之冠。《檀弓》:“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
④《家語》:“子路仕衛,列鼎而食。”夏侯湛《抵疑》:承門戶之業,受過庭之訓。韋氏有大小兩逍遙房,故雲分門戶。
⑤《舊唐書》:濟以詞翰聞,製《先德》詩四章,辭致高雅。杜審言詩:“岩穀臥詞場。”《國風》,《毛詩》也。鍾嶸《詩品》:“子建詩原出《國風》,卓爾不群。”
⑥尊榮二字,出《孟子》。任昉《齊景陵行狀》:“地尊禮絕,親賢莫貳。”
⑦向秀《思舊賦序》:“嵇誌遠而疏,呂心曠而放。”阮籍詩:“途窮能無慟。”
濁酒尋陶令①,丹砂訪葛洪②。江湖漂短褐③,霜雪滿飛蓬④。牢落乾坤大⑤,周流道術空⑥。謬慚知薊子⑦,真怯笑揚雄⑧。(此自敘途窮,以答所問之意。濁酒二句,言隱逸之狀。江湖二句,言東西之跡。牢落、周流,對章甫言,不敢以孔子自方也。慚薊、怯雄,對青囊言,不欲居郭璞,而以子雲自命也。知指韋丈,笑指他人。)
①陶潛詩:“濁酒且自陶。”
②葛洪丹砂,見前。
③陶潛詩:“江湖多賤貧。”
④“朱注”霜雪,喻頭白也。張正見詩:“鬢似雪飄蓬。”《詩》:“自伯之東,首如飛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