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節 絕句漫興九首(1 / 2)

公經營草堂,在上元之始,此詩雲“手種桃李”,又雲“熟知茅齋”,應是二年春作。《杜臆》:興之所到,率然而成,故雲《漫興》,亦竹枝、樂府之變體也。九首逐章相承,各有次第。

眼見客愁愁不醒①,無賴春色到遼亭②。即遣花開深造次③,便教鶯語太丁寧④。(此因旅況無聊而發為惱春之詞。《杜臆》: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綱。眾眼共見客愁,春色突然而至,無賴甚矣。即遣便教,所謂無賴也。深造次,過於忙迫。太丁寧,厭其繁數。人當適意時,春光亦若有情;人當失意時,春色亦成無賴,猶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也。)

①《楞嚴經》:同將眼見。

②《西京雜記》:“新豐多無賴。”按:無賴本屬人,杜詩借以指物,前雲“花無賴”,此雲“無賴春色”是也。

③《抱樸子》:“造次之接。”

④孫綽詩:“鶯語吟修竹。”皇甫謐詩:“三命丁寧。”

其二

手種桃李非無主①,野老牆低還是家。恰似春風相欺得②,夜來吹折數枝花。(此章借春風以寄其牢騷,承首章花開。桃李有主,且近家園,而春風忽然吹折,似乎造物亦欺人者。惜桃李,正自惜羇孤也。)

①陶潛詩:“桃李羅堂前。”

②陸放翁雲:白樂天用相字,多作入聲,如“為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

是也。此詩亦當從入聲讀。

王元之在商州,嚐賦詩雲:“兩株桃杏映籬斜,裝點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其子嘉祐謂後二句頗與杜語相似,欲請易之。元之欣然更為詩曰:“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複易。

其三

熟知茅齋絕低小①,江上燕子故來頻。銜泥點汙琴書內②,更接飛蟲打著人。(此章借燕子以寓其感慨,承首章鶯語。鶯去燕來,春已半矣。汙琴書,撲衣袂,即禽鳥亦若欺人者。《杜臆》:遠客孤居,一時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故兩章皆帶寓言。)

①熟知,就燕言。徐陵詩:“茅齋本自空。”

②古詩:“銜泥入君室。”梁虞和《論書》:“以手捉書,大點汙。”

陶潛詩:“委懷在琴書。”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來①,漸老逢春能幾回②?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③。(此章言春不暫留,有及時行樂之意。《杜臆》:是達生語,亦是遣愁語。此下三章,皆暮春景物。)

①破,殘也。沈佺期詩:“別離頻破月。”

②《世說》:張翰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生前一杯酒。”

其五

腸斷江春欲盡頭①,杖藜徐步立芳洲②。顛狂柳絮隨風舞③,輕薄桃花逐水流④。(此見春光欲盡,有傲睨萬物之意。顛狂輕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諷人,蓋年老興闌,不耐春事也。此並下二章,聲調俱諧,不用拗體。)

①鮑照詩:“行子心腸斷。”陳後主詩:“春江時一望。”

②《莊子》:“原憲杖藜而應門。”曇瑗詩:“徐步寡逢迎。”《楚辭》:“搴芳洲之杜若。”

③《世說》:謝道韞《詠雪》詩:“不如柳絮因風起。”

④《西京雜記》:茂陵輕薄者化之。

許彥周曰:世間花卉,無逾蓮花者,蓋諸花皆藉暄風暖日,獨蓮花得意於水月,其香清涼,雖荷葉無花,亦自香也。梁江從簡為《采荷調》雲:“欲持荷作柱,荷弱不勝梁。欲持荷作鏡,荷暗本無光。”此語嘲何敬從,而波及蓮荷矣。春時濃麗,無過桃柳。桃之夭夭,楊柳依依,詩人言之矣。老杜雲:“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不知緣誰而波及桃花與楊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