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注”至德元年,永王璘軍敗丹陽,白奔宿鬆,坐係潯陽獄。二載,以宋若思將兵赴河南,過汙陽,驗治罪薄,遂釋其囚,辟為參謀,時白年五十七矣。乾元元年,終以汙磷事長流夜郎。詩雲“五嶺炎蒸地”,則是在長流之後。從舊編在乾元二年秦州作。楊慎曰:漢夜郎縣,屬牂牁郡,唐屬珍州。牂牁郡,本且蘭國,在今播州界。珍州,在今施州歌羅寨。夜郎,在桐梓驛西二十裏,有夜城,尚存古碑,字已漫滅。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①。筆落驚風雨②,詩成位鬼神③。聲名從此大④,淚沒一朝伸。文彩承殊渥⑤,流傳必絕倫。龍舟移棹晚⑥,獸錦奪袍新⑦。(首敘太白詩才,能傾動於朝寧,上六,見推賀監也。下四,受知明皇也。驚風雨,稱其敏捷。泣鬼神,稱其神妙。殊渥,指供奉翰林。流傳,指清平三調。龍舟,謂白蓮池之召。獸錦,時蓋有宮袍之賜也)。
①《賀知章傳》:知章自號四明狂客。李白《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賀公,於紫極宮一見,呼餘為謫仙人。”《錢箋》引裴敬《墓碑》:或曰太白之精下降,故字太白。賀監號為滴仙,不其然乎。李陽冰《草堂集序》:“驚薑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抱樸子》:“謫仙誌聞此,莫不悵然含悲。”孟《本事詩》:白自蜀至京師,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請所為文,白出《蜀道難》示之,稱歎數四,號為謫仙人。解金貂換酒,與傾盡醉,自是聲譽光赫。
②太白《贈劉都使》詩:“吐言貴珠玉,落筆回風霜。”
③蒼頡作字,鬼神夜哭。範傳正《新墓碑》:賀知章吟公《烏棲曲》雲:“此詩可以泣鬼神矣。”
④李陵書:“聲名冠於圖籍。”阮籍詩:“豈若雄傑士,功名從此大。”
⑤司馬遷書:“文彩不表於後世。”張紋賦:“其文彩也,如霜地而金莖,紫葉而紅榮。”《唐書》:知章言白於玄宗,召見金鑾殿,奏頌一篇,賜食,帝為調羹,召供奉翰林。樂史《別集序》:上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供奉李白。白宿醒未解,援筆賦之,立進《清平調》三章。範傳正《墓碑》:玄宗泛白蓮池,皇歡既洽,召公作序。時公已被酒翰苑中,命高將軍扶以登舟。
⑥魏明帝詩,“龍舟泛洪波,雄旗蔽白日。”
⑦劉邈《秋閨》詩:“燈前量獸錦。”《舊書》:武後令從臣賦詩,東方虯先成,賜以錦袍。宋之間繼進詩,尤工,於是奪袍賜之。
白日來深殿①,青雲滿後塵②。乞歸優詔許③,遇我宿心親④。未負幽棲誌⑤,兼全寵辱身⑥。劇談憐野逸⑦,嗜酒見天真⑧。醉舞梁園夜⑨,行歌泗水春⑩。(此敘白辭歸後,兩相交契之情。深殿句,起乞歸。後塵句,起宿心。托幽棲而全寵辱,此乞歸之故。對野逸而見天真,此宿心之投。梁園泗水,乃洛陽齊魯間同遊之勝事也)。
①葛洪書:“仰青雲,睹白日。”
②《史記?伯夷傳》:“閭巷之人,欲砒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聲施於後世哉。”此以聖賢著書者為青雲。揚雄《解嘲》:“當塗者升青雲,失路者委溝渠。”此以得位乘時者為青雲。阮籍詩:“抗身青雲中,羅網孰能施。”郭璞詩:“尋我青雲友,永與時人絕。”此以超俗離塵者為青雲。杜詩“青雲滿後塵”,指文士之追隨者。崔駰曰:“幸得備下館,充後塵。”梁簡文帝詩:“清笳去後塵。”
③《唐書》:白為高力士所譖,自知不為親近所容,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晉書?鄭衝傳》:“優詔不許。”
④《通雅》:宿心,即夙心。任昉表:“宿心素誌。”嵇康詩:“內負宿心,分恧良朋。”
⑤蕭子雲詩:“我館幽棲郭。”又:“偏悅幽棲人。”
⑥王右軍謂阮光祿曰:“此君近不驚寵辱,雖古之沉冥,何以過此。”
⑦《漢書》:揚雄口吃,不能劇談。劉峻《廣絕交論》:“騁黃馬之劇談。”
⑧《陶潛傳》:淵明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其詩曰:“子雲性嗜酒,家貧不能有。”戴逵《閑遊讚》:“莫不有以保其太和,肆其天真。”野逸,公自謂。天真,謂太白。
⑨《西京雜記》:梁孝王好宮室苑圃,築兔園。《一統誌》:梁園,一名兔園,在歸德府城東。
⑩《家語》:孔子行歌幹泗水之上。《唐書》:泗水縣,屬兗州。
才高心不展①,道屈善無鄰。處士稱衡俊②,諸生原憲貧③。稻粱求未足④,薏苡謗何頻⑤,五嶺炎蒸地⑥,三危放逐臣⑦。幾年遭鵩鳥⑧,獨位向麒麟⑨。(此傷其高臥廬山而見汙永王也。才若稱衡,貧同原憲,竟以偽命蒙謗,乃所遭之不幸。夜郎在南荒,故以五嶺、三危比之。遭鵬,慮身危。泣麟,歎道窮矣。)
①《文心雕龍》:“謝靈運才高辭盛,富豔難蹤。”
②孔融《薦稱衡表》:“竊見處士平原稱衡,字正平,年二十四,淑質貞亮,英才卓躒。”
③《家語》:原憲曰:“無財者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