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3 / 3)

劉鎮守使是革命功臣,民國新貴,年歲也不大,比馬二爺小了十幾歲,才五十二,討卜守茹做個四姨太正合適。

那當兒劉鎮守使還沒有九個姨太太。

卜守茹卻不願和劉鎮守使常伴常相憶,她既不想得罪麻五爺惹來地麵上的麻煩,也不想公然離了馬家落不到家產。

打從那年巴哥哥出走後,她心裏再沒和哪個男人真好過,她的心早死了,唯有轎號、轎子,才使她活得有滋味,她才不願讓劉鎮守使套上哩,就算對劉鎮守使有好感,也還是不願被劉鎮守使套上的。

次日,卜守茹便讓仇三爺花了兩鬥米的價錢找了個老秀才來,要老秀才以她的口氣擬首詩回劉鎮守使。

詩是擬在一方絹帕上的。詩道:

妾家行轎如行舟,門前水長看魚遊。

當窗莫晾西風網,唯恐貴人憫悲愁。

姻緣前世皆有定,長劍三尺難斬秋。

縱然春光無限好,武穆亦當覓封侯。

接了卜守茹的詩絹,劉鎮守使偏就益發的魂不守舍了,不說不想覓封侯,就連該幹的正事都忘了,四下裏對人說,這卜姑娘不但俊氣,有那立世的大本事,也有學養哩,詩作得好著呢。

劉鎮守使身邊的老師爺卻說:“詩的意思是好,隻是不合仄。”

老師爺旋即搖頭晃腦,誦起了“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的轍律。

劉鎮守使臉皮掛落下來,說:“你這是迂腐,卜姑娘的詩好就好在破了仄,卜姑娘不同凡響之處,就在於敢破陳規,敢反常情,我就喜她這點!她若是做了我的四姨太,我就叫她專教我那七個娃兒做這種破了仄的詩。”

過了沒幾日,劉鎮守使又做了一首好詩送卜守茹,是派自己的副官長送去的。詩道:

一巷寒煙鎖碧流,武穆無心覓封侯。

但求嬌娘總相伴,月照雙影酒家樓。

不見旗飄山川土,英魂雲橋古渡頭。

漢業已隨春色改,當年燕趙幾悲秋?

這麼一來,卜守茹便難了,就是不想和劉鎮守使好也不成了。

劉鎮守使寧可不封侯,也要和她月照雙影長相守,這番情義令她感動。又知道劉鎮守使就是當年的鄧老大人,是一城之主,能讓她發,也能讓她敗,就更不敢怠慢了。

於是,卜守茹就和劉鎮守使說,明裏的妾是不能做的,馬二爺年歲已大,大婆子又死掉了,自己一走,就要了老雜種的命,要遭人唾罵的。若是劉鎮守使不嫌棄,倒可以做個暗中的妾,也不負劉鎮守使這一番知冷知暖的抬愛。

劉鎮守使應許了,隔三差五把卜守茹請了去,吃酒、聽堂會,也時常做一些男歡女愛的事情。

劉鎮守使脫下軍裝一上床,就不是嶽武穆了,一點文治武功顯不出,整個像條賴狗,還有狐臭。

卜守茹都忍著,且做出很高興的樣子,時常誇讚劉鎮守使好功夫。

詩卻作不出了,在床上和劉鎮守使說了實話,是請人做的,花了兩鬥米的價錢。

劉鎮守使便笑,說是那詩才值兩鬥米錢?真是便宜。還說要把寫詩的老秀才請來見見。

劉鎮守使是真心喜歡卜守茹的,為了來往方便,認卜守茹做了幹女兒,給卜守茹的轎行起了新名號,喚作“萬乘興”,親筆題寫了招旗、匾額,還為“萬乘興”賦詩一首:

麻石古道萬乘興,縹緲如舟夢裏行。

為客不懼山川遠,輿轎如煙遍春城。

卜守茹便把劉鎮守使的詩狗肉幌子一般裱掛起來,一下子包攬了官家動轎的差事,和民間大部分的紅白喜事。

雲福寺和尚福緣法師,原隻認馬二爺說話,舉凡雲福寺做佛事,都讓施主用馬記老號的轎,這一看劉鎮守使抬舉卜守茹,也就變了,要施主用“萬乘興”的轎,讓“萬乘興”包辦喪事。

生意越來越好,卜守茹就不斷更新轎子,還為轎夫們置了藍布紅邊的新轎衣,轎衣後背上“萬乘興”三個大紅字,就像一團團火,燒得馬二爺的三十多家老號自愧形慚,再不敢有非分之想。

“萬乘興”的轎子貨色新,座位也寬大、舒適,就是不講劉鎮守使的麵子,城裏人也都願坐,且不惜多付力資。而馬二爺則日漸老了,又隻知道抽大煙,一門心思早不在轎上了,馬記老號轎子爛了無錢維修,號衣破了無錢添置,呈出一派敗相,自是難招來客,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隻能抬抬散客,走走街轎。

後來,還有許多轎夫幹脆甩了老號,都到“萬乘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