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輝介紹說,這些來,河北省各級政府都加大了對“一會兩站”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力度。省政府辦公廳還專門下發了《關於農村“一會兩站”規範化建設的意見》,從指導原則、運行程序和保障措施等方麵予以具體明確,為其規範化運行、長效有序發揮作用提供了政策保證和機製保證。

截至2008年,河北省共建立消協分會2344個,消費者投訴站和“12315”聯絡站50225萬個,聘請消費維權員10萬多名,形成了遍布全省的消費維權網絡。

“‘一會兩站’在全省農村已經深入人心,已成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張耀輝說。

四川省加強了農村消費教育指導工作。

四川省是典型的農業、人口大省,該省農業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76%。“根據我們的實踐經驗,在農村推進消費維權,加強宣傳教育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四川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劉亞兵,在談到如何推進“一會兩站”建設工作時說。

據介紹,四川省各級消協組織除了聯合各級有關部門開展送法下鄉等宣傳活動外,還針對農民科學知識有限、維權意識差等問題,在“一會兩站”的基礎上專門增設了農村消費教育指導站,派專人定期宣傳消費投訴渠道、程序,傳授辨假識假知識,引導農民轉變消費觀念,提高農民的消費維權能力。

四川省各級消協組織在農村的消費教育和宣傳活動中,出動宣傳人員數萬人次,組織參與宣傳的各級各部門達3569個,發放宣傳資料500餘萬份,現場接受谘詢400餘萬人次。

劉亞兵說,“一會兩站”建設為改善農村市場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遇到消費糾紛向“一會兩站”求助,成為了廣大農民消費者維權的主渠道。

來自全國各地的消協組織代表一致表示,要采取多項舉措推進“一會兩站”建設,創造農村消費維權新局麵,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積極貢獻。民航打造優質服務年

2008年3月15日,中國民航總局組織,在全國範圍內統一舉辦了2008年中國民航“3·15”消費者權益日主題活動,活動的主題是“共同努力迎奧運,打造優質服務年”。

3月15日上午,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來自民航總局、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民航總局消費者事務中心、國家質檢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質量協會等單位的領導與代表,在現場為旅客提供谘詢、發放旅客乘機指南,及其他宣傳資料,向旅客宣傳航空旅行知識和旅客應遵守的法律法規,正確引導消費者,提升備戰奧運氛圍。

民航總局有關負責人說,這是民航繼2006年舉辦“3·15”消費者權益日主題活動以來的第三次活動,是民航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

2008年,是舉辦北京奧運會之年,北京奧運會航空運輸保障任務是我國民航有史以來承擔規模最大、曆時最久的大型活動保障任務。

為實現航空運輸安全、正常、優質的運行,完成奧運會、殘奧會的航空運輸保障和奧運會火炬境內外傳遞的航空運輸保障任務,民航總局決定2008年在全行業開展“奧運安全、正常、優質服務年活動”。

這位負責人向現場旅客們宣布,民航服務年的目標是:“全行業杜絕發生因服務引發的重大社會影響事件;避免發生旅客惡性占機、霸機事件;全行業航班正常率比2007年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避免發生行李、貨物的被盜、被冒領事件;行李和貨物運輸質量差錯率比2007年降低10%。”

這位負責人向廣大旅客介紹,繼續開展服務質量整頓工作,是服務年活動的主要內容。

2008年3月,民航總局組織各地區管理局對轄區內航空公司和機場進行服務質量專項整治的階段綜合評價和驗收表彰,並將一些好的做法推廣宣傳,形成製度,為開展服務年活動打下良好基礎。

服務年活動期間,繼續加大對航班延誤處置、客票超售處理、行李運輸質量等方麵的監督檢查力度,跟蹤落實當年七、八、九三個月停止國內機票超售情況。

同時,結合貫徹相關國家標準和奧運會有關運輸政策,檢查航空公司運輸總條件和地麵代理協議執行落實情況,從航空客、貨運輸全流程的每道工序和各個環節,嚴格執行標準和要求。

開展航班延誤專項治理工作,是服務年活動的重頭。這位負責人表示,民航總局要求:

一是為促進和提升奧運期間的航班正常率,以北京、上海、廣州和其他涉奧機場為基地的航空公司,必須保持1至2架的備份運力。

二是因航空公司原因造成4小時以上延誤而取消的航班,該航班上的旅客,可由當地民航主管部門決定交由其他航空公司轉運,票款按全價結算。

三是2008年七、八、九三個月,在北京、上海、廣州和其他涉奧機場開展航班延誤專項整治工作。每月國內離港航班正常率排名後20名、且航班正常率在50%以下的,取消該航班本航季時刻。

四是調控部分機場運力安排。2008年夏秋在首都機場和其他涉奧機場采取措施,調控運力安排,確保奧運保障工作的順利完成。

五是要求行業協會做好對銷售代理人的監督、檢查和管理工作。凡是有章不循、違法經營,侵害消費者利益的銷售代理人,一經查實,行業協會要取消其相關資質。

這位負責人說:“為確保航空運輸安全,為北京奧運會提供安全的航空運輸服務,民航總局決定,在現行的航空安全檢查規定的基礎上,從3月14日起,進一步采取航空保安特別工作措施。確保旅客的航空運輸安全,是民航為旅客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務,任何便民服務都要圍繞並服從航空安全,希望廣大旅客能夠給予理解、配合和支持。”

為了服務年的活動內容落實到實處,民航總局對各航空公司超過和未達到2007年行業平均航班正常率的,民航總局采取了相應的獎罰措施;

航空公司、機場和服務保障企業要確保不出現因服務引發的有重大社會影響的事件和旅客惡性占機、霸機事件。如有發生,取消該單位已獲得的服務類評比的先進稱號,兩年內取消參評資格,取消航空公司相關航班本航季的航班時刻;

加強行李運輸管理,對行李和貨物實行全程監裝監卸,避免發生行李、貨物的被盜、被冒領事件。各單位行李和貨物運輸質量差錯率要比其2007年降低百分之十。

因服務引發的群體事件、航班正常率低、航班延誤後服務措施不到位、超售服務措施不到位、行李運輸差錯多的航空公司,民航總局兩年內不受理其擴大經營範圍、設立分公司的申請;

根據航空公司、機場奧運會期間的表現,在2009年夏秋季航班評審規則中予以獎罰。

民航總局這位負責人向廣大旅客發出號召:

中國民航總局希望和期待社會各界和廣大旅客積極配合、支持和參與民航的優質服務年活動,文明乘機,文明旅行,共同為在我國成功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增光添彩。深圳創立大維權模式

2008年,深圳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會,積極破解新時期消費維權工作麵臨的新問題,針對消費者投訴數量日益增多、領域不斷擴大、消費糾紛處理力量不足等難題,積極創新消費糾紛解決機製,建立起社會化大維權格局,形成了獨特的“深圳模式”。

深圳市消委會秘書長劉說:“以前,在消委會工作最頭疼的就是一年中上萬件的消費投訴。

深圳市、區兩級消委會工作人員總共不到七八十人,一年立案的投訴上萬宗,消委會工作人員平均每人一年要處理投訴上百宗,一年到頭就是一天都不休息也難以處理完。

以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基本上由工商部門和消委會來做,形不成社會的大氛圍。

現在,深圳市消委會創新了深圳消費維權工作的新機製,把社會力量都動員起來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消委會不再唱獨角戲,而成了消費維權“社會大合唱”的總指揮。

從龐雜的消費糾紛事務中解脫出來的劉秘書長終於不再為投訴頭疼了,真正感到了神清氣爽!

2008年,深圳市消委會積極破解新時期消費維權工作麵臨的新問題,針對消費者投訴數量日益增多、領域不斷擴大、消費糾紛處理力量不足等難題,積極創新消費糾紛解決機製,在成功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市範圍內推廣建立消費糾紛聯合解決機製,取得了顯著成效。深圳市消費者投訴量減少。

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第四屆二次理事會上,國家工商總局王東峰副局長的高度評價說:“深圳市消委會探索建立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合作的消費糾紛聯合解決機製,充分體現了消協組織的戰鬥力和創新精神。”

在消費者保護權益過程中,企業一直是消費投訴的被動者:被動地接受消費者的投訴,被動地接受消委會的調解。

人們不會想到,企業有一天也會走到主動者的位置,掛起工商局、消委會授予的“消費者權益服務站”的牌子,主動解決消費糾紛。

可在深圳這一切都成了事實,並得到了普及。2007年,深圳市工商部門和消委會麵對日益增多的消費投訴,開拓思路,認為消費糾紛源於企業,也完全可以首先在企業和解。

解決消費糾紛不僅是工商部門和消委會的責任,更是企業的責任。企業主動和解消費糾紛不僅方便了消費者,減輕了工商部門和消委會的工作壓力,使之更有條件向消費維權工作的深度和廣度邁進,同時也使企業更能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實現“責任回歸”。

本著這種認識,深圳市工商局和消委會首先是整合電話資源,建立了全市一體化的消費糾紛處理係統和網上和解平台。

2007年3月15日,根據《深圳市12315/12358統一接聽登記若幹規定》,消委會與工商局整合資源,將市、區消委會的投訴、谘詢電話由12315/12358進行統一接聽登記。

消費者遭遇消費侵權,隻要記住一個號碼、撥打一個電話、點擊一個網站即可,實現了消費者投訴“一口進、分轉辦、暢順渠道、就近便民”的目標。

同時,建立了市局(市消委會)、分局(區消委會)、工商所、企業消費者權益服務站四級信息網絡,實現全市各級工商部門、消委會和企業間處理消費者投(申)訴信息共享和管理互動。

二是推廣建立消費者權益服務站,搭建了企業承擔消費者權益保護社會責任的實體平台。

從2007年開始,深圳市消委會聯合工商部門在全市範圍內推廣建立消費者權益服務站,推動企業與消費者發生消費糾紛時“先行和解”,自覺承擔起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責任。

在2007年,建立了639家企業消費者權益服務站的基礎上,2008年又發展到1194家。

從2008年5月20日開始,又對全市640家消費者權益服務站的協商和解員、產品質量員、物價員以及基層工商所的工商物價監督員共1567人進行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消費糾紛調解技巧、物價管理、商品檢測和食品安全等方麵的知識培訓。

建立企業消費者權益服務站,出現消費糾紛時,讓企業“先行和解”等措施,極大地提高了消費糾紛解決的效率,效果十分明顯。

據統計,2008年深圳市、區消委會共受理、調解消費者投訴4794宗,比2006年度減少1萬宗,減少67.6%,其中,受理後轉往消費者權益服務站先行和解的消費者投訴892宗,占總投訴量18.61%,解決857宗,解決率9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