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有愛惜魚者。計無從(1)得魚。或汕(2),或涔(3),或設餌笱(4)之。列(5)三盆庭中,且實(6)水焉,得魚即生(7)之。魚新脫罔罟(8)之苦,憊甚,浮白而噞喁(9)。踰旦(10),鬣(11)尾始搖。鄭人掬而觀之,曰:“鱗得無(12)傷乎?”未幾,糝麩(13)而食(14)。複掬而觀之,曰:“腹將不厭(15)乎?”
人曰:“魚以江為命;今處以一勺之水,日玩弄之,而曰‘我愛魚,我愛魚’:魚不腐者寡矣!”不聽。未三日,魚皆鱗敗以死。鄭人始悔不用或人(16)之言。
君子曰:民猶魚也。今之治民者,皆鄭人也哉!
“注釋”
(1)無從:無法。
(2)或汕(shàn):有時用網捕捉。汕,捕魚的網。
(3)涔(cén):在水中積柴火而捕魚。
(4)笱(gǒu):竹製的捕魚器具,魚進去出不來。此用作動詞,即用笱捕之。
(5)列:擺放。
(6)且實:又盛滿。
(7)生:養。
(8)罔罟(gǔ):網的通稱。罔,同“網”。罟,網。
(9)噞喁(yǎnyóng):魚在水麵張口呼吸(喘息)的樣子。
(10)踰旦:過了一日。
(11)鬣:魚口旁的小鰭。
(12)得無:莫非,恐怕。
(13)糝(sǎn):喂魚的飼料。小米粒。
(14)食(sì):使……食,喂食物。
(15)厭:通“饜”,飽。
(16)或人:指勸導鄭人的那個人。
“譯文”
鄭國有一個喜愛魚的人。起先,苦於無法得到魚,不惜用種種辦法,有時用網捕,有時在水中堆積柴火捕,有時安上誘餌用笱捕。他在院子裏擺放著幾個盆子,盛滿了水,捕到的魚就放在盆中養起來。魚由於才脫離了在網中所受的苦楚,很疲乏,翻起白肚子,掙紮著在水麵上張口呼吸。過了一日,鰭和尾開始擺動。他就用手把魚掬起來看了又看,說:“鱗甲恐怕受了損傷了吧?”一會兒,又給魚喂飼料,喂罷,又掬起魚來看了又看,說:“肚子是不是吃飽了呢?”
有人向他說:“魚憑借著江海而活命;現在使它隻處在一勺水中,又不時地玩弄它,還高興地說‘我愛魚,我愛魚!’照這樣養魚,魚不死的就很少見了!”鄭人不聽勸告。沒有三日,所有的魚都鱗壞而死了。這時,鄭人才後悔沒有聽從那個人的話。
君子評論說:百姓就好像魚。現在那些管理百姓的人,都像鄭人養魚一個樣啊!
“評說”
這個短文,譏笑了對事物雖有熱情,但因不能愛之以方,終於造成適得其反的結局的那種人。
文章極狀鄭人欲得魚之心切和惜魚之情深,用以虛張聲勢,反襯愛之不以其方而“魚皆鱗敗以死”的必然結局,說明所有這些隻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空想而已。餘味醇厚,發人深思。
從篇末的議論看,作者意在指責治民者的“今處以一勺之水,日玩弄之”,立意之尖銳,擿發之激烈,可謂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