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戭生(1)與三烏叢臣(2)朋(3)。玉戭生曰:“吾儕(4)宜自厲(5)。異時立朝(6),勢人(7)之門足毋陟(8)也。”三烏叢臣曰:“此餘切齒腐心(9)者。盍誓諸(10)?”玉戭生喜。乃歃血(11)誓曰:“二人同心,毋循(12)利,毋訹(13)有位,毋附厥憸壬(14)而移其行(15)。有違此盟,明神殛(16)之!”
居亡何(17),共仕於晉(18)。玉戭生複申前誓,三烏叢臣曰:“言猶在耳,何敢忘也?”時趙宣子得君(19),諸大夫日奔走其庭(20)。三烏叢臣既悔,複恐玉戭生知之,又不得不往也,雞初鳴即去候(21)宣子。入門,有危坐(22)東榮(23)者,舉火(24)照之,則玉戭生也。各慚而退。
君子曰:二子貧賤時,其盟誠(25)良;及登祿仕(26),遽(27)變其初誌。何耶?利害戰於中(28)、位勢怵(29)於外故也。士君子養於山林而毀於朝廷(30),昔人之歎,其有感哉!
“注釋”
(1)玉戭(yàn)生:人名,玉姓。
(2)三烏叢臣:人名,複姓三烏。
(3)朋:結交,交好。
(4)吾儕:我們,咱們。
(5)自厲:嚴格要求自己。厲,磨煉。
(6)立朝:在朝廷做了官。
(7)勢人:有權有勢的人。
(8)陟(zhì):登。
(9)腐心:痛恨。《史記·刺客列傳》:“樊於期偏袒搤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
(10)盍誓諸:何不為這個發誓呢?誓諸,誓之乎,為這個發誓呢?
(11)歃(shà)血:飲血、喝血或塗血於唇。古人舉行盟會時,殺牲畜飲血,以表示誠意。
(12)循:順著,追求。這裏是“貪圖”的意思。
(13)訹(xù):用利引誘,利誘。這裏是“巴結、投靠”的意思。全句是說:不要受有權勢的人的誘惑而投靠他們幹壞事。
(14)附厥憸(xiān)壬:依附那些諂媚卑鄙的小人。厥,代詞。
(15)移其行:改變自己的氣節。
(16)殛:殺。
(17)居亡何:過了不長時間。亡,通“無”。
(18)仕於晉:在晉國做了官。
(19)趙宣子得君:趙宣子執政。趙宣子,趙盾,春秋時晉國的執政大臣。得君,被國君信賴,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