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冠帶:戴帽穿衣。
(25)踉蹡(liáng qiàng):也作踉蹌,走路不穩,腳步歪斜的樣子。
(26)甝虪(hán shù):泛指老虎。《爾雅·釋獸》:甝,白虎;虪,黑虎。
(27)嗜人:愛吃人。
(28)讋(zhě):恐懼。
(29)陰猋四發:令人害怕的聲音向四麵八方傳去。陰,陰森。猋,暴風。
(30)惟:隻。
(31)矧(shěn):何況。
(32)狎:輕侮。
(33)羉(luán):捕獸的網。
(34)習而安之:使他們通曉人意而不再暴躁。
(35)相與:一起。
(36)編項:指由下邊摟住虎脖子而雙腿反夾住虎頸的動作。
(37)出蹯下:在虎兩足間出入。蹯,野獸的足掌。
(38)靈獸:聰明的獸,言其容易馴服。
(39)伯趙:鳥名,即伯勞鳥,一作“鵙”。
(40)技人:有專門技藝的人,此處指善馴鳥的人。
(41)羅:捕鳥的網。這裏是用網捕捉的意思。
(42)擾而柔之:用紛擾的辦法使其馴服。
(43)摶土:把土揑聚成團。摶(tuán):把東西揑聚成團。
(44)衣與皮如之:同時做成人、獸、鬼、神的衣服或皮囊。之,代人、獸、鬼、神。
(45)跳踉:跳躍的樣子。
(46)偃仆:仰仆。偃是向後倒,仆是向前倒。
(47)屬:類。
(48)蚍蜉:大螞蟻,這裏泛指螞蟻。
(49)眩人:表演魔術的人。眩(huàn),同“幻”。
(50)彘肢:豬腿,肉類。
(51)乾壺:空壺。
(52)玄與黃:黑色的與黃色的。
(53)序:古代的地方學校,這裏是教化、馴教的意思。
(54)髹(xiū)幾:用漆塗飾了的小桌子。髹,用漆塗物。
(55)振:擊打,敲擊。
(56)奮首搖鬣:昂起頭搖著觸角。鬣,螞蟻的觸角。
(57)紛紜:紛亂,雜亂。
(58)交:交錯。
(59)鉦:古時類似鑼的一種擊打樂器。
(60)冥頑:愚蠢無知。
(61)奠心誌:使心情安定。奠,定。
(62)寧嗜欲:使欲望滿足。寧,定。
(63)資:憑借,依仗。
(64)先君繆公:指秦穆公。繆,通“穆”。
(65)由餘:春秋時秦國大夫,秦穆公的謀臣。
(66)戎:我國古代對西部民族的總稱。
(67)百裏胥:即百裏奚(亦作傒),春秋時秦國大夫,秦穆公的謀臣。
(68)蹇叔:春秋時秦國大夫,秦穆公的謀臣。
(69)丕豹:一作邳豹,春秋時晉國大夫邳鄭的兒子,因父被晉惠公殺害而奔秦。
(70)公孫支:複姓公孫,字子桑,春秋時秦國大夫。
(71)竊:私下。
(72)劍舃(xì):攜劍著靴,代官員。舃,鞋,單底為履,複底著木者為舃,天子赤舄。
(73)麕(qún)至:成群而來。
(74)馭下:控製手下的人,管理部下。馭,駕馭。
(75)束澀:束縛得很緊,管得很死。澀,通“濕”。束濕,捆綁濕物。《漢書·寧成傳》:“為人上,操下急如束濕”。
(76)磔(zhé):一種分裂肢體的古刑法。
(77)自見:顯露自己的才藝。見,通“現”。
(78)特:隻。
(79)患:擔憂。
(80)《禮》雲:《禮記》裏說。《禮記》,儒家經典之一。
(81)舉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語出《禮記·儒行》。“舉賢”一作“慕賢”。容眾,容納眾人,泛愛一切人。方,方正,喻君子。瓦,瓦器,喻普通人。全句意思是說:推舉選拔賢能的人,愛一切有才德的人;克製自己的威嚴,善於和普通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