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人的出行過去單靠步行,現在倘若去西安就可坐高速,十分方便。自行車現在幾乎家家都有,不少家庭有三輪摩托車、三輪農用車,甚至小氣車等。年輕人大都騎摩托車,跨騎式、踏板式,樣式新穎,不計其數。
婚娶過去男女訂婚全由父母包辦代替,媒人從中撮合。現男女婚姻自主,男女自由戀愛,相親相愛,訂婚一般都邀請賓客,宴請媒人,午間以十二道菜款待,在天黑時將財禮由媒人送往女方家。
結婚一般都要請風水先生看日子,一旦日子定好,雙方均積極籌備,女方在結婚前一日宴請賓客,稱“打發娃”,男方在結婚當日宴請賓客,稱“取媳婦”,一般中午12時左右舉行結婚儀式,新人要拜天地、拜父母、向來賓敬酒,主要親戚給媳婦發紅包。經濟好的還請西洋樂隊,以示慶賀,親朋團聚,氣氛隆重熱烈。
喪葬基本為土葬,人死之前,一般都先製作棺板,壽衣,購置孝布,紙盆等殉葬品。斷氣後,燒倒頭紙,獻倒頭飯,門前掛紙刷。入殮一般都在死後三日內進行,多數人家在死後3-7天埋葬,起柩時間為卯明時。人死後一般遇“七”(人死後每七天為一七)燒紙祭奠,七七過後的紀念日為百日、周年、二周年、三年,三年一般隆重,操辦程度勝於送葬,一般都要請樂人,擺酒席,以示盡孝和酬謝鄉鄰。
祝壽一般家庭對60歲以上的長者都祝壽,通常子女親朋相至,並送壽糕,糕點、水果、酒肉、衣物或心愛物件等。
生子婦女生子,俗稱坐月子,當地一般流行待二十天,孩子外婆家為主賓,鄉鄰也前往祝賀“喝喜酒”,孩子滿月後,一般要同其母去舅家兩三天,俗稱“挪窩”,回來時舅家要給孩子戴曲鏈饃。
玉山古鎮方圓的節日有春節,元霄節、端午節、中秋節、十月一、臘八、除夕,尤以春節、端午、中秋節最為重視。春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春節前,從臘月中旬起,人們一般都要打掃房間衛生,購置年貨,給家人買新衣,陰曆二十三要祭灶爺,三十日安神敬祖,張貼春聯,當晚為除夕,流行“熬年”,全家團聚,長輩要給晚輩發壓歲錢,三更時分,鳴放鞭炮。初一天明,更新衣,敬祖先,給長輩拜年,早飯一般吃餃子,飯後,戶族間相互拜年,慶賀祝福,初二起,出門走親戚,又稱拜年。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人們一般給小孩縫戴香包,這一天講究吃棕子,已婚婦女節前給娘家人送棕子、油糕等。中秋節(陰曆八月十五)節前外甥要向舅家、姨家,女婿要向丈母娘家送節禮,八月十五全家團聚,當晚賞月,共敘親情家事等。
玉山街景
玉山古鎮曆史悠久,源遠流長。集市貿易據傳已有150年的曆史,現每逢陰曆四、七、十,四麵八方的群眾前來趕集,熱鬧非凡,各種地方小吃如糍粑、米線、涼皮、油糕、神仙粉、肉夾饃、蔥花餅等,應有盡有。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幾年隨著黨的富民政策,玉山古鎮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全麵進步,民營企業玉山奶粉廠的奶粉、蕎麵餄餎、鍋巴等物美價廉,名揚海內外,帶動和促進了鎮域經濟的發展。鎮中心小學、初級中學校舍煥然一新,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新農村建設村村通工程進展順利,成效顯著,全鄉各村通水泥路。群眾文化生活和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深入,鎮中心廣場鋪了彩色地磚,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晚上燈火通明,逢周末有秦腔自樂班演出,平時晚上男男女女可在舞曲的伴奏下跳舞娛樂,享受新生活帶來的快樂。古鎮三產服務比較發達,鎮上有郵政所、商店、酒吧、飯店、電影院等。通訊極為方便,移動、聯通、固話全麵覆蓋。醫療衛生有了較大發展,鎮上有中心醫院,村上普遍有衛生所。如今的古鎮,在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經濟更加繁榮,各項事業不斷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