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1月至1968年5月,受到衝擊,下放勞動;1968年6月至1970年2月,任大慶石油會戰總指揮部井下作業指揮部革委會副主任。1970年3月至1973年5月,被國家派往阿爾巴尼亞,任援阿石油天然氣勘探大隊大隊長,勝利完成任務,受到國家領導人表揚。1973年6月至1977年6月,任石油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局長、常委、第一副書記。
1977年7月至1988年5月,任國家地震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代局長、局長、黨組書記。在地震局期間,凡到之處,所負之責,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任中共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1990年5月至1990年11月,任中共陝西省委副書記兼西安市委書記;1900年12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陝西省委副書記;1922年11月至1994年10月,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1994年11月至1997年8月,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1997年9月至同年12月,任中共陝西省第八屆委員會委員;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任陝西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2003年1月,任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委;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十三次、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十四大當選為中央紀委委員、常委;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委;陝西省八屆、九屆人大代表,陝西省八屆政協委員、常委、主席。
退休後,他還兼任西北扶貧基金會會長,仍兢兢業業為人民奉獻。
魏效榮
魏效榮,1945年12月生,陝西臨潼零口孟塬魏家嘴村人。出身於祖傳醫家,畢業於西安醫科大學醫學係。獲美國生物力學博士學位,現任陝西省人民醫院椎體研究室主任、主任醫師、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生物力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效榮自幼聰敏好學,有過目不忘、過耳不忘之超人智力,小學至中學,文理各科全麵發展,成績優異,1965年高中畢業於華清中學,以高分考入北京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領到一周後,卻因家庭被補訂為富農而取消。逆境中的效榮並未灰心,從此開始步入他從小就愛研習中醫的道路,在他的舅父陝西名醫孟昭士指導下行醫,為鄉親義務治病聲譽斐然。同年,他以超人的才華被社教工作組長推薦擔任民辦小學教師。1970年,他參加了陝西師範大學在臨潼舉辦的物理教師訓練班,學習一年後調任中學教師,先後任油槐中學、馬額中學、新豐中學高中物理教師,並正式任為校醫。期間,在西安紅會醫院中醫科實習坐診一年。
1977年,國家恢複高考後,效榮考入西安醫科大學醫學係學習五年。1982年畢業後分配至西醫附屬二院,後調入陝西省人民醫院,任疼痛科主任。1983年,他以國際首創“生物力學療法”轟動了整個中國衛生界,附屬二院為他設立新的專科門診“生物力學治療頸肩疼痛科”。他曾為李鵬、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泰國、挪威等十多位外國元首以及數十萬名中外患者治愈了頸椎腰椎疾病,聞名四海,被國家衛生部列入《全國知名中醫》、《中國神醫百名》。1991年,被中共陝西省委以“陝西科技精英”拍攝專題片宣傳。《人民中國》雜誌和《人民日報》海外版,均以《莫非他是外星人》為題向國際報道;之後日本國非常重視,立即以專集出版了他的科研成果和先進事跡,進行研究;被世界著名大學英國最高學府劍橋大學收入《世界文化名人錄》。2005年,他又榮獲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2000年世界千名名醫勳章和證書,名震宇寰。
魏效榮嚴謹認真為醫,他用四句話總結了他的經驗,即“學習須揚棄,繼承貴創新,知在是知處,法於無法尋”。多年以來,他自主創新的成果有:
1.創立生物力學療法,被省級科研單位鑒定為“國內外首創”。
2.創立《魏氏生物力學療法的自然醫學哲理》理論。
3.創製自聚焦內窺鏡,獲中國科學院獎。
4.創製生物力學椅,獲國家專利,捐贈亞運會。
5.創製微波手術刀,獲省級科技獎。
6.創立《魏氏疼痛五因說》機理。
7.創立脊柱側彎生物力學療法。
8.創立脊柱運動協和數學模型理論。
9.創立催經止孕法。
10.創立髕骨半脫位病理機製、診斷和生物力學療法。
11.創立骶髂關節錯移病理機製、診斷和生物力學療法。
12.創立脊柱相關疾病生物力學療法。
魏效榮,不僅醫術精湛,學識淵博,精通數、理、化,而且在文、史、哲研究方麵,亦有獨特的建樹。他的詩、詞、對聯,發表於國內各大報刊者不下百篇,並有五首詩獲獎選入《中華新世紀詩文選萃》;書法自成一體;戲劇、音樂是其愛好;其板胡技藝超群,曾獲陝西電視表演一等獎。他對《易經》有很深的研究,其著述有《道家養生功法集成》、《白話插圖版易經》、《現代世界易經》(合著)等均已刊行於世。
韋連城
韋連城,1929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生,陝西臨潼零口鎮南韋村人。曾用筆名:秦人、辟玉,中國共產黨黨員,國家藝術一級職稱,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
韋連城,出身書香門第。他小時候在村裏小學讀書,1938年至1941年,就讀零口鎮第一小學,1942年至1944年在臨潼縣第一中學,即今華清中學讀書。畢業後插班於耀縣中山中學上學。1947年7月考入西北大學,因患高燒病三月,未能入學而失去就學機會。後經朋友介紹,到西安東關竟化小學教書。1949年7月,他考入延安大學即後來設在西安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同年9月畢業,參加革命。
韋連城被分配至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工作(軍政委員會後改為行政委員會)。1954年前,他曾任西北行政委員會計劃研究組組長,兼任西北文化教育係統抗美援朝委員會秘書;1951年參加土地改革運動,任陝西省藍田縣普化鄉土改工作隊隊長。1954年12月,調入長春電影製片廠工作,曆任秘書科長、廠長秘書、共青團廠團委書記、共青團吉林省委委員、長春電影製片黨委委員、廠長辦公室主任、廠藝委會主任、文學副廠長等職。在長影期間,曾兩次被評為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此間他還兼任電影文學刊授學院院長、吉林省電影評論學會會長、吉林省文聯委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高等學校電影教育學會副會長;曾在東北師範大學、長春電影學院、哈爾濱大學等院校,對學生舉辦電影創作講座。
1985年8月,韋連城調浙江電視台任台長、浙江廣播電視廳任副總編。1990年浙江廣播電視廳文藝小組負責人,兼任浙江省廣播電視學會副會長、浙江廣播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等職。他曾擔任全國電視劇飛天獎評委、全國戲曲電視劇評委、浙江電視高等專科學校兼職教授。
韋連城在長影曾策劃組織、審定的電影文學劇本有《車輪滾滾》、《保密局的槍聲》、《人到中年》、《方誌敏》、《刑場上的婚禮》、《濟南戰役》、《兩個小八路》、《十六號病房》、《神醫扁鵲》等200餘部,特別是在20世紀50年代,由他導拍的秦腔古典戲曲片電影《火焰駒》、《三滴血》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久演不衰;《人到中年》等20多部電影,獲金雞獎、百花獎等榮譽。在浙江電視台,他策劃、監製、藝術審導、顧問的電視劇《滿江紅》、《春蠶、秋收、殘冬》、《茅盾農村三部曲》、《柔石與魯迅》、《兩代風流》、《討飯國舅》等100多部集,其中,《譚嗣同》、《花蕾》、《柔石與魯迅》等片獲獎,並在海外震動很大,受到歡迎。
韋連城著作有長篇小說《愛的葬禮》(合作),其發行百萬冊,居全國圖書發行量之首;電影文學劇本《淚美人》(合作),名震劇壇,曾被全國近百家劇團、劇種移植演出;《花蕾》(合作)獲獎;電視劇本《七色童年》(合作)、《夢斷中秋夜》(合作)。他單獨創作的有長篇通訊《毛主席和紅孩子》;通訊《周總理視察長影》、《朱德委員長、董必武副主席視察長影》、《鄧小平同誌視察長影》等。還在報刊上發表一些短篇小說、評論、雜文、論文等近200篇;他從事電影工作近50年,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經他手寫過的文字竟達一億多字,實屬罕聞。他被《當代中國電視人》、《中華文藝家大辭典》、《東方之子》等12部辭書錄刊入書,名垂史誌。
安培勤
安培勤,西安市臨潼區零口鎮西窯村人,高級經濟師。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先後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所屬的北京飯店、北京市第一服務局工作。曾任北京和平賓館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北京市烹飪協會會員、北京工商聯合會會員、北京飯店業協會理事、北京中外合資(合作)企業中方高級管理人員聯誼會理事、北京市涉外企業法律顧問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靜安賓館高級顧問(為部級幹部)。
七、零口新貌
新中國成立後,零口鎮經濟、文化飛速發展,改革開放,日新月異。
境內公路鐵路四通八達,310國道、西潼高速公路與隴海線鐵路、西南線鐵路、西鄭專線懸浮鐵路東西並行穿境而過,西包線鐵路開工再即。區路縱橫,村村水泥路貫通,長100餘公裏。村村通自來水,居全區第一。農村電網改造,全麵完成。現有程控電話3000餘門,手機5000餘部。小城鎮建設,位居全區前茅。農田水利,實現井渠雙灌,境內節水工程,被評為市級樣板工程。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顯格局:東、西兩塬,以蘋果、仙桃為主的果林麵積已達萬畝;2000畝的花椒樹,環原繞溝;1500畝連片的蓮塘,正在擴大,2200畝麵積、容水4195萬立方米的靈湖水域,養魚80萬尾,成為西安市水產市場最大的源泉;現有千頭豬場一個,500頭以上豬場兩個,生豬存欄4萬餘頭;百頭奶牛場一個;肉牛存欄200頭;飼養雞鴨46萬隻。農業總產值5200萬元,糧食麵積7萬畝,總產達96萬公斤,人均純收入3145元。
全鎮企業1100個,鎮屬有第一綜合廠、第二綜合廠、皮件廠、東農場、西農場、加油站;2005年新增淩達膠合板廠、昱博工藝公司、下水管廠、西安津可瑞食品公司、玻璃廠等企業,為零口經濟快速發展注入了活力,還有西北最大的塑料集散地等骨幹企業。全鎮企業總產值44070萬元,營業收入43130萬元。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零口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全鎮中學一所學生1891人,小學16所,在校學生3329人,實現了教學樓或平房化。衛生院一所,新蓋醫療樓一座;村級醫療站17所,基本實現了村級合作醫療保險化。零口文化中心站,三次被評為全國農村文化先進單位,榮獲金獎。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十麵鑼鼓”被中央藝術研究院錄像,載入《中國民間舞蹈集成》;公元1909年成立的孫老五皮影社,已有近百年曆史,常年活動演出。文化中心建立了圖書閱覽室、文娛活動室、科技培訓室、攝影部以及籃球場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零口鎮在“樹名城,建強鎮,構和諧,奔小康”的宏偉目標下繪出新的藍圖:
1.零河工業發展區,將零河東大寨、王廟、北潘兩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麵積9平方公裏,總人口4200人耕地9000畝,劃為工業園區,以渭南開發區為依托發展企業,其前途是可觀的。
2.靈湖生態旅遊區,南依驪山,北距鎮1000米,東距渭南開發區8公裏,西距秦兵馬俑博物館5公裏,湖容4195立方米,水麵2200畝,湖尾有3000荷塘相映,兩岸山坡果木蔥鬱,是遊人泛舟、垂釣,暢遊領略黃土風情最佳宜人之地,是有識之士最欣賞的開發寶地。
3.南韋舊塑料加工基地:目前是西北乃至全國最大的舊塑料集散地,年銷售塑料達5萬噸,100多個品種,收售點遍及全國,是解決我國舊塑料加工、利用、環保、節能、節約資源的基地之一,可望在短期內以高科技手段取得突破性發展獲得理想效益。
4.西安津可瑞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現有百名高素質的工人技術隊伍,廠房1000平方米,引進馬來西亞先進科學技術和操作工藝,生產的“津可酥”係列產品,已占領西北片區市場,受到歡迎,誠望有遠見者前來合作開發,共創大業。
八、零口曆史名勝歌
原始遺址零口村,零口文化七千年。
中華圖騰龍傳人,三皇聖地女媧泉。
西周文化遺瑰寶,青銅之鄉在西段。
商周即置古戲邑,褒姒一笑失江山。
項羽封王於戲下,周文伐秦戲之戰。
東西兩京長安道,晉設陰盤在西原。
北魏新豐遷零口,武皇後置鴻門縣,
悠悠福地鴻州府,太宗遺愛在民間。
隋唐名刹寶雲寺,藥王神洞二層天。
唐末黃巢起義軍,零口大戰紮營盤。
大清名臣王零川,天子之師立祠院。
同治元年回民起,大寨一帶是據點。
八國聯軍陷北京,兩官逃難來西安,
零口行台剛建成,大清王朝已推翻。
八年抗戰英雄城,零口英烈有萬千。
零口地下遊擊隊,中共省委交通站,
解放戰爭威名顯,十年春秋青史鑒。
古城古橋古戰場,零口故事代代傳。
站在驪山望零口,如今盛世換新天,
百裏長橋高速道,萬畝果林新桃源,
靈湖迎來中外賓,零口人民笑開顏。
1.名優特產
零穀自古桃杏豔,孟塬蘋果品位冠,
媧溝白蓮走州縣,零湖鯉魚上國宴,
北趙釘薯幹義麵,金李甜果蜂蜜罐,
千畝花椒大紅袍,孫溝貢梨進金殿。
2.風味小吃
千層油饃合包蛋,牛肉合合香又爨,
豆沙粽子是傳統,李家甑糕百年店,
碼子煮饃狗舌頭,小蒜合子麵大麵大麵,
蕎麵餄餎麥麵魚,煎餅瓤皮人人讚,
名特產品津可酥,爽口可樂更保健。
3.零口四景
東門外官館坡零橋早發,
西門外十八王罷兵戲下,
南門外聖泉水三皇女媧,
北門外黃巢營一座寶塔。
4.零口新景
桃源問津
百裏長橋
集市新貌
零湖垂釣
零橋早發
古鎮零口,為零水出穀之處。鎮東零水上有古橋,位於長安大道。這兒是盛唐鴻州府所在地,為兩京往來,八省通行必由之大道。曉星初起,殘月在天,車馬交馳,是時地方風味小吃,野味佳肴攤點,自排成行,叫賣之聲數裏相聞,呈現一番繁榮熱鬧景象。近年國家在古橋北側新架西潼公路橋、西潼高速公路橋、隴海鐵路和西安——南京鐵路共四座現代化橋梁,晝夜機車飛奔,笛聲不絕,來往行人似長龍騰舞,呈現出一幅五橋並峙,車水馬龍的新圖景,為古鎮增添了新的光彩。
零湖垂釣
驪山之美在於山水,而山水之最佳者,獨零湖也。
零水源出藍田縣境硼山北坡,蜿蜒而下。1958年,臨潼縣人民政府於零口鎮南2公裏兩原之峽穀築壩成湖。東西寬760米,南北長6000餘米,水域麵積3000多畝,容水4195萬立方。湖北距108國道及隴海鐵路線之零口火車站2公裏,四麵文物勝跡環布,東鄰唐寶雲寺名刹,西介古戲邑之周幽王陵,西南7公裏是秦兵馬俑博物館,東南2.5公裏有原始零口文化遺址,西北3公裏有周青銅器文化的南羅、西段遺址,正北乃零口古鎮,曾是大唐盛世的鴻州府,清末,慈禧太後於此修建“零口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