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平民三國(1 / 3)

聽書,是一種中國式的讀書方式。

起初,章 《三國演義》章 雖然章 《三國演義》的作者,能如此適應讀者的消費心理,倒是值得後來人好好學習的。所以,開宗明義,張翼德怒鞭督郵,便成了《三國演義》的第一出好戲。當台下的老百姓,看到那吆五喝六、不可一世的小官僚,被睜圓環眼的張飛抽得魂靈出竅時,無不會讚一聲:\"打得好!\"而感到痛快的。讀書至此,也有浮一大白的暢快。

為什麼千百年來的老百姓,津津樂道章 但中國老百姓,常常不怎麼恨皇帝,因為皇帝離得太遠,俗謂\"天高皇帝遠\"是也。在戲曲裏,在民間故事裏,皇帝老子,甚至天上的玉皇大帝,總是被描寫成一個可以愚弄、欺騙的傻子,一個坐在龍椅上的智商較低的角色。而最切齒痛恨的,倒是直接坐在老百姓脖梗上拉屎的官吏。俗話\"閻王好見,小鬼難搪\",就是章 督郵,今天來看,也不過一個科級或是處級幹部罷了。然而他卻打著皇帝的招牌,拉大旗作虎皮,來到安喜縣為所欲為。正是章 《三國演義》是從民間口頭文學,所謂\"說三分\"開始章 曆史小說之難,在於章 而對於後世寫作的人來講,若能像《三國演義》章 永遠的三國

現在,在商品大潮的衝擊下,文學頗有點不景氣了。一位個體書商向我訴苦,他搞的幾本書砸了。

於是,他感慨,不知道讀者現在的胃口,到底想吃什麼?武俠的書潮過去了,港台的書潮過去了,隱私內幕、社會熱點、侃爺文學、情愛性戀的書潮過去了。他做過掛曆生意,原來那些美女,隻要穿得越少,就越好賣。現在,哪怕一絲不掛,哪怕買一送一、送二,也很滯銷了。據此,他判斷,不會很久,再把鏡頭瞄準褲襠的書潮大概也要過去了。

無論什麼東西,多了,就倒胃口,章 其實,在文學生活中,要把章 文學總是要生存下去,大概隻要有人在地球上活著,文學就會找到自己的讀者,隻不過是數量多寡的問題。因此,除了那些關在象牙之塔裏自我欣賞的作家外,怎樣使作品不是靠性器官,也不是靠吹牛皮,而是靠讀者真正的喜聞樂見,促進文學的發展,便是作家努力以赴的事了。

我想,研究讀者的消費心理,也許是作家和出版家的重要課題。除非他寫東西不想給別人看,否則的話,作家寫了書沒人看,書店出了書沒人買,恐怕是很糟糕的。

我問他:\"那你總得做點生意,弄點書賣呀!\"

\"還不是《紅樓夢》、《三國演義》章 我不禁感歎,幸虧我們有老祖宗留下兵馬俑,留下金縷玉衣,留下馬王堆,也給我們留下了飯轍,還得靠曹雪芹、羅貫中、施耐庵賞飯。

章 雖然有人統計,書價已經漲得不像話了,在物價指數中,是漲幅最高的。但仍有讀者,都是些普通的百姓,舍得十幾元、數十元,去買一部《紅樓夢》,或者《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說明章 章 對大多數看熱鬧的讀者來說,並不怎麼關心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隻是被貫穿在書中的故事、情節、人物、語言所吸引,才看下去的。《三國演義》是一部寫帝王將相的書,《紅樓夢》是一部寫世家貴族的書,書中的世界,和那些普通讀者所生活的現實世界,相距甚遠。但為什麼能夠讓人手不釋卷呢?

應該說,讀書是個奇怪的投入過程,在捧著《三國演義》、《紅樓夢》的時候,讀者就仿佛成了漢朝和清朝的臣民;一旦放下了書,他就退出角色,回到現實中來,但怪就怪在書中人物的影像,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會使讀者從他個人的生活閱曆,所經所見去尋求對應,不斷印證的。於是有憤怒,有激動,有感慨,有快活,章 所以像《三國演義》,像《紅樓夢》,能夠達到雅俗共賞、老少鹹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的藝術高度,很大程度上是從老百姓的審視角度,是以老百姓的平民心理,反映老百姓的善惡仇愛觀點,按老百姓的意願來寫那些帝王將相世家貴族的。

一個作家,按老百姓的欲望,寫老百姓願意讀的作品,章 章 三國第一計

《三國演義》可以說是中國有史以來用文學手段,講授計謀的唯一的一部不但空前,而且絕後的書。同時,用不著謙虛,章 據說我們的東鄰日本,政界、商界視此書為《聖經》一樣,把玩研讀,手不釋卷,一些商社名流、公司經理,就朝夕攻讀章 至於《三國演義》裏,到底有多少計謀,還未有專家統計出來。因為書中有的計謀是標明的,有的則未加標明;有的標明為計的,不見得都能成功,有的未標明是計者,倒也未必會失敗;有的計謀雖然得到成功的效果,但最終的結局,卻是失敗,如孔明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有的計謀使對手墜其陷阱,但命運倒幫其死裏逃生,如司馬父子的上方穀僥幸脫難,未被燒死。《三國演義》章 在《三國演義》章 一般來講,十之八九,被謀者要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甚者,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美人的那張笑臉,便是無往而不利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