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實錄西安方麵與二宋的談判。
周恩來於12月17日傍晚到達西安後,就於當晚和張學良進行了會談。在這次會談中,兩人商定了與宋子文談判的五項條件:(一)停止內戰,中央軍全部開出潼關。(二)下令全國援綏抗日。(三)宋子文負責成立南京過渡政府。肅清一切親日派。(四)成立抗日聯軍。(五)釋放政治犯,實現民主,武裝群眾,開救國會議。《周恩來年譜(1898―1949)》修訂本,第341頁。
周恩來在12月21日收到中共中央書記處關於讓他以中國共產黨代表的資格,公開與蔣介石、陳立夫、宋子文、閻錫山、於右任等進行談判並調停雙方的電報後,於當晚24時向毛澤東發出電報,對紅軍主力部隊的行動計劃提出了建議。周恩來在電文開頭特別注明,該電由“毛(澤東)譯”。電報全文如下:
(一)軍事計劃已照你19日12時電商定(電發報24號),請即照你19日13時電實行,主力10天內集中長武縣(今彬縣),再10天集中鹹陽、興平,能快更好,其他尾追與東開部隊亦照來電,請勿再改。
(二)此間力求堅守渭南、臨潼線待紅軍來會戰。
(三)保衛西安,我正在各方動員。
(四)紅軍向西安附近開,與接防甘(泉)、延(安),請發政治訓令,宣布東北軍、十七路軍及其指揮下的民團為抗日同盟軍,以友軍相待,對陝(西)甘(肅)省政府統治地區不變更其行政組織與我黨在這些地區的政策路線,均請說明,並告我。《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第十七路軍中的活動》,第127頁。
12月22日,宋子文、宋美齡和蔣鼎文、戴笠、端納等由南京飛抵西安。就在當天,周恩來致電毛澤東、張聞天、秦邦憲、朱德等:我來此四日,中心在抓緊反對和推延內戰,要求改組南京政府,鞏固紅軍與東北軍、西北軍三方麵的聯合。建議中央“對蔣過去誤國政策,尤其最近使紅軍、東北軍、西北軍互消的計劃,盡情宣布以影響全國發動。《周恩來年譜(1898―1949)》修訂本,第344頁。
宋子文在當天下午5時到達西安後,即在金家巷張公館與張學良、楊虎城進行了會談。在場的還有蔣鼎文、戴笠。張學良和楊虎城同意在第二天向宋子文提出一份具體建議。隨後,宋子文前往高桂滋公館,拜見了蔣介石。蔣介石讓宋子文和宋美齡一同去和周恩來會談。據宋子文在當天的日記中所記,蔣介石要宋子文向周恩來提出四項條件:“(1)取消中華蘇維埃政府。(2)取消紅軍名義。(3)放棄階級鬥爭。(4)願意服從委員長作為總司令的指揮。”② ③《史事探幽》上卷,第84、84、84―85頁。
蔣介石還要宋子文向周恩來轉告他的以下意見:“他一刻亦沒忘記改組國民黨之必要。他保證於三個月內召集國民大會,對此,如果必要,他可讓蔣夫人簽具一份保證。但是,在此之前,他須召開國民黨大會,以還政於民。重組國民黨後,倘若共產黨服從他如同他們之服從(孫中山)總理,他將同意:(1)國共聯合;(2)抗日容共聯俄;(3)他將給漢卿發布手令,收編紅軍,收編人數將視其擁有武器之精良度決定。”②。
23日上午,張學良和楊虎城向宋子文提出了具體建議。據宋子文在當天的日記中記述,這一建議為:“由委員長出麵,即刻在西安召集一由朝野各界官員名流出席之大會,這些人應包括陳果夫、李(宗仁)、白(崇禧)、李濟深、馮玉祥、孫夫人(宋慶齡)、韓(複榘)、宋(哲元)、劉湘、宋子文、張學良等。俟大會作出決議,委員長可離開西安。另有一種選擇,就是大會在太原府召開,但在此期間委員長要留在西安。會議的議題為落實17日與委員長討論過的四項條件。”③
宋子文在此所述的所謂“17日曾與委員長討論過的四項條件”,當指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事變當天通電提出的八項救國主張中的前四條,即:(一)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二)停止一切內戰。(三)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四)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據蔣介石在《西安半月記》中12月18日日記中所記,是晚,張學良來到蔣介石居室,曾說:“‘現在此事亟待速了,前所要求之條件,最好請委員長加以考慮,擇其可行者允實行幾條,俾易於解決。’並言:‘現在已無須八條,隻留四條矣。’餘問:‘所刪者為何四條?’彼答言:‘後四條皆可不談矣。’餘告以:‘餘不回京,任何一條,皆不能實行,亦無從討論,不問為八條四條也。’”《張學良在一九三六》,第284―285頁。
宋子文對張楊提出的建議並不滿意。據宋子文在當天的日記中所述:
我對如此條件甚感失望,因為我了解南京方麵的態度,他們不會接受。但是,我想我們自己可經討論提出反建議。我與戴(笠)及蔣銘三談及此事,我們同意提出如下反建議報委員長批準:
一、不召開名流與政府官員參加之大會。
二、改組政府,排除親日派。
三、釋放在上海被捕七人。
四、強力保護國家利益之政府一旦組成,中日戰爭將很快爆發,隻要戰爭爆發,將自動廢除塘沽何梅察北協定。《史事探幽》上卷,第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