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在中共鄂豫陝特委的領導下,紅二十五軍第七十四師在商南縣碾子坪宣告成立,師長由陳先瑞擔任。陳先瑞(1913―1996),安徽金寨人。1929年8月參加工農紅軍,193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曆任紅四方麵軍手槍團班長、紅二十五軍手槍團中隊長、紅二十五軍二二四團二營政治委員、二二三團政治處主任。1934年12月起任鄂陝遊擊師師長。次年春起任鄂陝遊擊總司令部司令員。七十四師政委由中共鄂豫陝特委常委李隆貴擔任,特委常委方升普和曾?分別擔任副師長兼參謀長、師政治部主任。當時部隊共有第一營、第二營、手槍連、警衛連、通信排、看護排,共700餘人。
紅七十四師成立後,在中共鄂豫陝特委的領導下,堅持正確的鬥爭策略和行動方針,主動向外發展,擴大遊擊範圍,給國民黨軍隊以沉重打擊。從1935年底到1936年6月,國民黨軍隊先後向紅七十四師進行了三次“圍剿”,均被粉碎。到1936年2月,紅七十四師已發展為3個團,共1300多人。在艱苦的鬥爭中,紅七十四師浴血奮戰,不僅挽救了危局,而且壯大了隊伍,使燃燒在秦嶺山中的革命鬥爭烈火不熄,紅旗不倒。1936年11月中旬,紅七十四師東進河南,攻打豫西西平未克,遂回到商南縣富水關休整。適逢國民黨中央軍公秉藩所部別動隊一個大隊和商南縣保安團共1000餘人來犯,紅七十四師即集中力量進行反擊。據1936年11月23日出版的《紅色中華》報報道,這次戰鬥共斃傷敵近百人,俘中校軍官一人,繳獲機槍7挺、步槍數10支、二十響盒子槍50支。隨後,紅七十四師又在商南縣官坡殲滅河南盧氏縣保安團一個加強連,殲敵170餘人,繳獲步槍130餘支、機槍兩挺。
12月初,紅七十四師主動出擊,先後殲滅洛南縣靈峪口、石家坡民團和藍田縣許家廟民團,共殲敵120餘名,繳獲各種槍支200餘支。隨後,紅七十四師沿著秦嶺北麓向東進擊,活動範圍一直到達華陰縣的華山腳下。紅七十四師的軍事行動有力地牽製了國民黨軍隊。後來,毛澤東曾十分高興地對紅七十四師的領導同誌說:“你們搞得很好,你們東鬧華山,配合得很好。”房成祥著:《陝西通史?革命根據地卷》,陝西師大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第148頁。
西安事變發生之時,紅七十四師主力正位於秦嶺北麓的藍田縣灞龍廟一帶。12月17日下午,周恩來到西安。第二天,他即致函紅七十四師師長陳先瑞,令他率部東出豫西盧氏,威脅中央軍左側,配合東北軍作戰。《周恩來年譜(1898―1949)》修訂本,第342頁。
周恩來的信件由李濤攜帶,趕往紅七十四師駐地。李濤(1905―1970),湖南汝城人,192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起任北伐軍左翼總指揮部宣傳大隊宣傳員、汝城縣工運特派員。次年春任汝城縣總工會委員長。1927年9月起,任工農革命軍第二師一團一營黨代表。後曆任紅六軍第一縱隊三支隊政治委員、紅三軍第一縱隊政治委員、紅七師政治委員、紅十三軍第三十九師政治委員、紅軍總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紅九軍團政治部主任、政治保衛局局長,長征途中任軍委縱隊先遣突擊隊隊長、軍委二局政治委員,軍委縱隊司令員、政治部主任。到達陝北後,任西北軍委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部長。1936年1月起任紅一方麵政治部統戰部部長、對敵工作部部長。1936年冬被派到十七路軍從事統戰工作。李濤到藍田後,還向部隊介紹了西安事變的情況,並帶來一部電台。根據周恩來的指示,紅七十四師進行了整編,成立了由鄭位三任主席,李濤任副主席的軍政委員會。紅七十四師對內仍保留原名稱,對外則改編為南路抗日第二軍,陳先瑞任軍長。此後,紅七十四師成為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配合友軍,起到了牽製南京中央軍部隊的重要作用。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由於主力紅軍尚未進入關中,紅七十四師的作用就愈顯突出。1937年1月3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任弼時,要求紅十五軍團出陝南,“與陳先瑞配合,擴大蘇區,擴大紅軍。”《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638頁。
第二天,周恩來、葉劍英與楊虎城及東北軍高級將領在商議三方聯合作戰方案時,曾提出在東線渭南東北至長安構築七道防線。其中決定由陝南陳先瑞部及楊虎城的兩個旅依托秦嶺,以運動與遊擊動作相配合,遲滯中央軍第八縱隊(李默庵為指揮官)正向商縣方向發起的進攻,以保障西安的右翼安全。《周恩來年譜(1898―1949)》修訂本,第350頁。
隨後,紅七十四師東進至潼關和河南靈寶一線,對進攻關中和陝南的中央軍予以有力的牽製。1月22日,紅七十四師奉命回師商縣,與紅十五軍團主力合師。時任紅七十四師師長的陳先瑞後來回憶說:“1937年1月,我們東進靈寶、潼關間,阻止國民黨親日派部隊入陝。這時紅七十四師發展到2000餘人,編為三個戰鬥團。不久,接到周(恩來)副主席電令,回師商縣與紅十五軍團會合。1月22日,我們和由紅二十五軍與陝北紅軍合編的紅十五軍團在商縣勝利會師。軍團領導徐海東、程子華、王首道對我們堅持鄂豫陝根據地的鬥爭給予很高評價,說紅軍長征的勝利也有你們的份兒,你們堅持鄂豫陝根據地的鬥爭,牽製了敵人,配合了主力紅軍在西北的行動,為取得勝利做出了很大貢獻。”樹軍、新民、解昌編:《萬裏長征親曆記》,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351頁。
2月下旬,在紅十五軍團主力離開商洛,回師西北根據地後,紅七十四師從商洛移師鎮安、柞水一帶,依托秦嶺山區,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到當年4月,紅七十四師到達長安縣境內的大峪口整訓時,全師發展到2100多人。抗日戰爭爆發後,紅七十四師由長安開拔到三原縣,被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留守處,陳先瑞任留守處主任,部隊改編為炮兵營、輜重營,駐守潼關、三原、耀縣、同官(今銅川)、洛川一線,擔任八路軍由延安總部到山西前線的運輸任務。此後,到當年10月,這支部隊又改編為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警備第四團。
紅七十四師這支曾被國民黨軍隊稱之為“是一支奇怪的部隊”的革命武裝,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下,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越來越發展壯大,越戰越強,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