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並中央。
(甲)我率羅(瑞卿)、杜(理卿)等九人乘機抵達西安,即與張(學良)麵談,並住張公館。
(乙)張同意在內戰階段不可避免圍攻西安前行最後手段。
(丙)劉峙已以五個師入潼關,圍華縣,逼渭南,如急進,應戰無把握。張擬以楊(虎城)部控西安,東北主力集渭水北備戰,決戰必須紅軍參加。
(丁)劉多荃、董英斌及何柱國兩師需一周內方能集中,沈克已開動,王以哲隻三個師,留固原、平涼,擬壓迫沈久成師離會靜。十三師離鹹陽經華陽趨漢中。十七路(軍)向西安潼關線集中。張意我以主力打胡(宗南)一部,接(膚施)、甘(泉),準備胡(宗南)北退後,我以主力軍出渭水北下遊,側擊蔣敵。
(戊)我與張商定紅軍主力軍仍先開慶(陽)、環(縣),便機動,胡(宗南)退可繼進,請至少以一軍去膚(施)、甘(泉)、便南下策應。
(己)蔣鼎文今早放出,持蔣信令停止內戰,宋子文、於右任明日來,我們商定條件:
(一)立停內戰,中央軍全部開出潼關。
(二)下令全國援綏抗敵。
(三)宋子文負責成立南京過渡政府,肅清一切親日派。
(四)成立抗日聯軍。
(五)釋放政治犯,實現民主,武裝群眾,開救國會議,先在西安開籌備會。
(庚)為緩和蔣係進兵,使我集中分化南京內部,推廣全國運動,在策略上答應保蔣安全是可以的,但聲明如南京進兵挑起內戰,則蔣安全無望。
(辛)東北軍抗日情緒高,西北軍楊虎城亦有七八分把握。我明日見楊(虎城)。馮(欽哉)動搖。張同意以西北三角團結成推動全國中堅。西北臨時軍委紅軍加入。餘續告。
恩來。
十七日《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第十七路軍中的活動》,第113―114頁。
天空的雪花仍在紛紛揚揚地灑落著。夜幕下的古都西安已經進入了夢鄉。麵臨著錯綜複雜、瞬息萬變的政治局勢,周恩來仍然在思考著明天的日程。中共中央決定:
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在周恩來尚在由安塞縣趕往延安的旅途上艱辛跋涉之時,毛澤東於12月16日致電張學良、楊虎城,指出:“為了堅持決戰勝利,千祈注意發動民眾,主要將沿隴海路、西蘭公路、西梁公路各縣之民眾發動起來,擁護抗日聯軍,擁護西安起義,反對中央軍進攻,保衛抗日首都,保衛抗日根據地。”《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623頁。
當天在保安出版的《紅色中華》報以《西安抗日起義,正式組織抗日聯軍,各地紛紛響應》為題,報道了西安事變後的局勢發展情況。該報二版則以《蔣介石?罪大惡極――十年反革命,五年叛國,我們要求把蔣介石交給人民公審!我們要求把蔣介石交給人民裁判!》為題,刊載了揭露蔣介石罪行的文章。這一情況說明,截至該報付印時,中共中央還沒有放棄將蔣介石予以公審、交給人民裁判的設想。
也就在這一天,毛澤東在致閻錫山的電報中,第一次提出了“時局應和平解決”的主張。閻錫山(1883―1960),字百(伯)川,號龍池。山西五台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人。1902年考入山西省武備學堂。1904年7月,被保送到日本留學,初入振武軍事學校,結業後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學習。在此期間,於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9年畢業後回到山西,先後任山西陸軍小學堂教官、監督。同年10月,獲賞陸軍步科舉人,並授協軍校。次年春任山西新軍第四十三混成協八十六標教練官和標統。武昌起義爆發後,閻錫山參加了在山西的起義,並被公推為大都督。此後,他依附袁世凱,被委任為山西都督。袁世凱死後,即投靠北洋軍閥段祺瑞門下。1927年6月5日,閻錫山電告南京政府,表示“服從節製”,並自任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同年7月,閻錫山被南京政府任命為軍事委員會委員。1928年後,曆任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總司令、京津衛戍總司令、太原政治分會主席、北平分會代理主任及山西省政府主席等職。1930年5月,閻錫山和馮玉祥聯合發動中原大戰,反對蔣介石,並自任陸海空軍總司令。失敗後,他通電下野,潛居大連。九一八事變後,閻錫山被恢複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一職。1932年2月,出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1935年4月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紅軍東征山西後,閻錫山一麵令部隊拚命阻擊,一麵急電蔣介石派兵增援,從此結束了中央軍難以進入山西境內的“自立”局麵。從1936年7月起,由於日本侵略軍侵占察哈爾省北部六縣後,準備進攻綏遠,閻錫山不得不提出“守土抗戰”口號。9月,閻錫山發起成立“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自任會長。隨後又邀請著名共產黨人薄一波主持“犧盟會”工作。從當年5月起,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曾數次致信閻錫山,並派彭雪楓前往聯絡,促使閻錫山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中共提出的抗日統一戰線的主張。
毛澤東在12月16日致閻錫山的電報中指出:“時局應和平解決,萬不宜再起內戰,自速覆亡。”“先生一言九鼎,敢乞周旋寧、陝之間,先停軍事行動,再議時局善後。”“當前急務抗日第一,抗日所急在於援綏,謂宜舉寧方西進之軍改道北進,張、楊二公所部尤誌切同仇。紅軍則久矣,願附驥尾與國仇相見,於綏、察之間共組抗日聯軍,推先生為統帥,各軍指揮調遣惟先生之命是從。給養方麵以紅軍言,所需甚少,但能發夥食費,即可不事征發,一切地方行政社會秩序不加絲毫幹涉。”《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623―624頁。
12月18日淩晨,中共中央收到周恩來發來的關於他同張學良會談情況彙報的電報。隨後,中共中央又收到了周恩來於當天上午9時發來的關於國內各派對西安事變反應的來電。這兩份電報為中共中央製定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提供了關鍵性的決策依據。當天,中共中央第一次就西安事變公開發表宣言,致電國民黨中央,呼籲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中共中央致南京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電報全文如下:
蔣介石在此次被幽,完全是因為蔣氏不肯接受抗日主張,不肯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所致。本黨致貴黨建議書及許多通電曾舌敝唇焦,一再向貴黨及蔣氏提議,聯合各黨各派一致抗日,奈蔣氏對於日寇的步步進攻,依然是一再退讓,對於綏東閻錫山、傅作義兩將軍的英勇抗戰,仍然坐視不救,對於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摧殘不遺餘力,調集大軍進攻蘇維埃與紅軍,最後並欲壓迫提議抗日的東北軍與十七路軍,以繼續擴大內戰。此種舉動誠為錯誤已極。在此情形之下,貴黨果欲援救蔣氏,則非調集大軍討伐張、楊不能奏效,實屬顯然。在日寇加緊侵略晉綏危急關頭,此種擴大內戰行動決不能為愛國人民與愛國軍人所見諒,即貴黨明達之士,想亦不願以蔣氏一人而致中華民族以萬劫不複的病患。試看日寇自蔣氏被幽以來,盡其造謠挑撥之能事,以鼓動內戰,甚陰毒計,昭然若揭。想貴黨決不致如此輕舉妄動,中日寇之奸謀。退一步,即對於援救蔣氏個人,亦非武力所能解決。武力的討伐,適足以杜塞雙方和解的餘地。故本黨認為,為國家民族計,為蔣氏個人計,貴黨必須毅然決然立刻實行下列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