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規民約製定後,大家處理問題有了依據,歪風行不通了。
魏莊大隊3個社員偷了集體果園的蘋果,隊裏對他們罰款,他們不服。後來對照鄉規民約,3人都承認了錯誤,按照規定賠償了損失。
老林店大隊黨支部委員王其林,原來準備拿出1000塊錢給二兒子操辦婚事。大隊的鄉規民約公布後,他又請人分頭收回了40多張請帖,還退回了彩禮,說服了親家不擺酒席。
在鄒縣農村,鄉規民約已成為人們行事的準繩。社員中愛國家、愛集體的多了,家庭講團結、鄰舍講和睦互助的多了;破舊俗、樹新風,同壞人壞事作鬥爭的多了。原來一些行為不端,蠻不講理的人,在鄉規民約的約束下開始收斂。
有一次,落陵公社南落大隊3名社員在公路上拾到兩捆價值3000多元的滌棉白布。他們把東西送到公社後,又分別向附近地縣物資批發部門發出10多封信,查詢失主。
半個月後,他們在報紙上看到棗莊市供銷社汽車隊發布的廣告,便立即給這個車隊發去電報。
當汽車隊要贈給他們每人100元現金作為獎勵時,他們卻這樣說道:“保護國家財產是我們應盡的義務,獎金一分也不收。”
福建發生可喜變化
1981年2月,中宣部、文化部、衛生部、公安部聯合發出關於開展文明禮貌活動的通知,提倡“開展以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和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為主要內容的“五講四美”文明禮貌活動。一年後,中宣部又把每年3月定為“全民文明禮貌月”。
由於這項活動反映了人們的願望和要求,一經提出就受到熱烈的歡迎,很快就變為廣大群眾的實際行動。
福建省三明市也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開展“五講四美”活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幹部群眾的精神麵貌和城鎮的環境麵貌,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五講四美”活動開展之前,三明市的市容市貌給人的整體印象是髒、亂、差。
三明市委谘詢委原主任龔人左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改革開放前,三明這座城市還沒有什麼像樣的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就像一個大工地。髒、亂、差等各種不利因素帶給三明最大的危機就是人心思去,特別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最後幾年,每年都有上千名知識分子、技術工人調離三明。”
“五講四美”活動開展之後,三明市委初步形成率先探索的思路,將工作方針逐步轉變為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一起抓。
一時間,三明市的班子成員,開始分線作戰,早出晚歸。各部門、各單位領導也都來到活動第一線,財貿戰線各級領導都在各門點當營業員,在文明待客上做出表率。領導做榜樣,帶動了全市市民積極參加全民文明禮貌活動。
此外,還組織了專攻衛生“死角”和拆除違章搭蓋宣傳隊、學雷鋒做好事服務隊、清理精神汙染工作隊等10支專門隊伍。
1982年1月中旬,福建省委宣傳部等12個單位於省會福州召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座談會。
三明市代表的發言引起熱烈反響,三明市的經驗更是受與會代表和領導的好評。時任福建省委常務書記的項南在講話中,對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設褒獎有加。他說:“三明三明,為了人民;三明三明,精神文明;三明三明,大放光明。”
1982年2月1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了中宣部關於把每年3月定為“全民文明禮貌月”的通知。三明市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紮實開展第一個“文明禮貌月”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在這一年的“文明禮貌月”裏,全市共出動1159輛機動車、1686萬人,清除垃圾9467萬噸,清理汙水溝181萬米,拆除違章搭蓋1823間,搬走房前屋後煤堆643處,突破衛生死角83處,新植樹木43萬株,有些單位還建起小園林。髒、亂、差現象得到了有效地治理,“大工地”狀況發生了根本性地改變,市民們也對三明的美好前途充滿了信心。
“文明禮貌月”後,市委要求廣大幹部群眾思想不鬆,組織不散,活動不斷,除了繼續堅持每月10日、25日兩個全民衛生日外,從4月到12月每個月都要有主題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全市大抓“十大窗口”,即郵電、公交、商貿、服務業、醫院、環衛、園林、車站、影劇院、公安的服務質量,大力推進文明樓院、文明單位的創建活動,大力開展振興中華讀書活動,逐步將精神文明建設的浪潮從城市推向農村。
福建省將三明市的經驗整理上報給中宣部,推薦作為參加全國“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總結會議的典型發言。
1982年4月26日至5月4日,由中央宣傳部、共青團中央召開的“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總結會議在北京召開。
參加會議的有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和南京、杭州、青島、福州、三明、沈陽、大連、哈爾濱、太原、西安、武漢、洛陽、廣州、桂林、成都、重慶、昆明等17個城市的黨委的主管書記、宣傳部長、團委書記,以及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共130多人。
福建參加會議的有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王仲莘、福州市委副書記蘇裏、團省委宣傳部領導、三明市委書記袁啟彤、三明市團委書記李鷺英等。
參加會議的17個城市中,有16個是省會城市、省轄市和計劃單列市,隻有三明市是縣級市。
此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我國第一個“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的成果和經驗,研究如何經常地、持久地開展五講四美活動的問題。
會上,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鄧力群傳達了中央領導同誌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意見,並組織與會人員學習討論。有7位代表在會上發言,三明市委書記袁啟彤是其中之一。
當時北京有個慣例,大會發言不鼓掌,開始不鼓掌,結束也不鼓掌。這次會議依然沿用了老規矩,代表發言都不鼓掌。唯獨袁啟彤的發言是個例外,破天荒贏得了4次掌聲。
三明市委在三明地委的支持下,堅持從實際出發,把解決群眾要求最迫切的民生問題,如住房難、行路難、吃菜難等等,與“五講四美”和“文明禮貌月”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領導親臨第一線,與基層幹部和群眾一起清廁所、除垃圾,恢複和發揚了黨的優良傳統,工作十分到位。
袁啟彤的發言也講得樸實生動,因此受到與會代表格外熱烈的歡迎,發言中間爆發3次掌聲,發言結束又鼓掌一次,不到半個小時的發言,一共鼓掌4次。
這次會議是一次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也是一次全國範圍的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的評比會。4次掌聲說明了三明市的工作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肯定。
會議結束以後,三明市委認真傳達貫徹會議精神。當時的《福建日報》報道稱:
市委領導同誌談了自己在北京開會期間,對比首都找出的十條差距,引導大家克服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鬆勁情緒,強調從零開始,以不懈的努力,去開創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麵。
緊接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領導連續用4天的時間,認真討論了“今後怎麼辦”的問題,決定針對差距,采取措施,狠抓落實,鞏固和發展文明禮貌月活動的成果,把“五講四美”活動引向經常化、製度化。
不久,時任中宣部顧問、中央“五講四美”活動委員會常委廖井丹同誌來到三明參觀考察。
據時任三名市委書記的袁啟彤回憶說:“廖井丹在三明住了四五天,重點是參觀、考察‘五講四美’活動的先進單位,如紅杏商場、江濱農貿市場、三明鋼鐵廠、三明化工廠、三明一中、三明醫院、三明火車站,以及麒麟山公園等。實地考察以後,廖井丹對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給予了充分肯定。”
廖井丹是1930年參加革命的老同誌,上世紀60年代曾任攀枝花鋼鐵廠黨委書記、攀枝花市委書記。
廖井丹對三明市委結合解決民生問題抓精神文明建設的做法,特別是對市委提出要當好生產建設的總後勤、當好人民生活的總後勤,非常讚賞,表示完全支持。
結束考察之前,廖井丹還在三明市麒麟山上題字,對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成就予以褒獎。
1983年5月31日,《人民日報》以顯著的位置刊登長篇報道《堅持抓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物質文明建設三明市發生十大喜人變化》,同時發表評論員文章《振奮人心的啟示》,高度評價了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經驗。
這是1982年參加全國總結會議後,中央主流媒體第一次公開、全麵介紹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經驗。報道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各省市來三明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三明成為全國學習的典型。
1983年5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三明改為省轄市,撤銷三明地區行政公署,原三明市劃為三元、梅列兩區。此後,三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向前進,取得了更大的成績,創造了更為豐富的經驗。
1984年6月11日,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議在三明市召開。
29個省、市、自治區以及147個省轄市的有關負責人,中央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35個部門,以及解放軍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共361人出席會議。
中央“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委員會常委、中宣部顧問廖井丹主持開幕式,總政治部副主任、中央“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委員會副主任黃玉昆致開幕詞,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項南在會上講話。
會議期間,三明市委書記鄧超就三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的成績和經驗作了專題發言。
北京、解放軍總政治部、河北、深圳、中原油田等地區和單位的代表,分別介紹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進經驗。
廖井丹代表中央“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委員會作工作報告,鄧力群作會議總結講話。
會議充分肯定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成就和經驗。並發出號召學習三明:
全國向三明市學習,三明市向全國學習。
會議對三明市提出了新的要求,寄予新的期望。
廖井丹在6月12日再次登上麒麟山,揮毫潑墨,寄語三明:三明三明,大放光明。
寫完這8個大字,廖井丹感到意猶未盡,又寫了題詞:“重來三明市,再登麒麟山,別來不過七百日,城市人民麵貌大改觀。惟願其努力,創造新經驗,把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推向新階段。”
開展職工思想建設
湖北省沙市熱電廠是一個有近800名職工的中型企業。他們在深入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中,不斷加強職工隊伍的思想建設,提高了職工的政治思想覺悟,也陶冶了職工的道德情操。1982年,被水電部命名為“文明生產標兵”;沙市市政府也授予他們廠“文明衛生紅旗單位”的光榮稱號。
一個企業職工隊伍精神麵貌的好壞,和企業生產的發展有很大關係。因此,沙市熱電廠十分注意職工隊伍思想建設,堅持經常對全廠幹部職工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幹部職工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自覺地用共產主義思想、道德來規範自己的言論和行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社會主義新人。
黨員、幹部是企業的核心力量,要抓好職工思想教育,必須首先抓好黨員、幹部的思想工作。從1982年開始,沙市熱電廠在全體黨員中深入開展了“做合格黨員”的教育活動,采取多種形式對黨員、幹部進行政治培訓。二年時間裏共培訓黨員、幹部2000多人次。
活動期間,每個黨員定出了“文明規劃”,每個支部定出了“五講四美活動條例”,對照黨章要求,聯係思想實際,查原因、找差距,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努力爭當合格黨員。
黨員教育活動的開展,為職工思想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沙市熱電廠把“三熱愛”教育作為搞好職工隊伍思想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讓理論輔導員在全廠職工中係統地宣講“中國近代史”、“中國工人階級”、“科學社會主義”,在青壯年職工雙補課中也增加了“三熱愛”政治課,並在全廠職工中開展“做合格職工”,“學張海迪、朱伯儒”等活動,發動廣大職工對照“職工守則”、“五講四美三熱愛”的具體要求。
對照張海迪和朱伯儒的先進事跡,製定了“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規劃”,把“三熱愛”落實到實際的行動上。同時還利用黑板報、本廠廣播等宣傳工具,和請公、檢、法機關的幹部來廠宣傳和講解法律知識等辦法對職工進行法製教育,使每個職工知法、懂法、守法。並成立了幫教小組,製定了幫教措施,做好後進青年的轉化工作。
通過以上實際活動的開展,黨風、廠風有顯著好轉,職工麵貌煥然一新,各種好人好事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