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0時左右,鄧小平提出要出去走走,去看看黃河花園口。

隨後,省委負責同誌,陪同鄧小平登上一部中型轎車,駛往鄭州北郊的黃河花園口大堤。

汽車駛到花園口黃河大堤下,鄧小平便健步登上大堤,久久凝視著滾滾東流的黃河水,撫今追昔,思緒萬千。

早在1960年2月18日,鄧小平就視察過黃河花園口水利樞紐工程。

鄧小平和段君毅等省委負責人邊走邊談。

在黃河大堤上,鄧小平問起了黃河現在的汛期流量和防洪措施等具體情況。

有關負責同誌做了詳細彙報。

鄧小平走下大堤,一直走到黃河主航道旁,仔細觀看了黃河主流的流量,詢問了黃河泥沙的情況和防止泥沙淤積的措施。

返回駐地的途中,鄧小平說:“維持黃河的現狀,仍有相當大一部分地區和人口在特大洪水出現時有危險,因此,還是要搞小浪底水庫,解決黃河中下遊的汛期防洪問題。”

鄧小平還幽默地說,“花園口不可不看,但看一次就夠了。”

回到省委三所後,鄧小平親切會見了省委全體常委和省軍區負責人。在與大家進行簡短的談話後,在8號樓前,鄧小平與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隨行的人員告訴在場的幾位記者:

這次小平同誌出來視察,規定了“十個不”,即不帶秘書、不帶記者、不廣播、不登報、不上電視、不題詞、不赴宴、不公開出席文藝活動、不住豪華賓館、不興師動眾擾民。

今天請你們來,主要是留個資料,洗的照片開個票以便好付款,沒有報道任務。

聽了這些情況,幾位記者既感到吃驚,又對小平同誌感到由衷的敬佩。

鄧小平艱苦樸素,廉潔自律,密切聯係群眾的工作作風,給河南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留下了永遠難忘的深刻印象。

時近中午,段君毅、胡立教、劉傑等省委負責同誌,陪鄧小平共進午餐。在餐桌上,鄧小平興致盎然,談笑風生。

在品嚐著名的黃河鯉魚時,鄧小平說:“陳老總,指陳毅是既會吃又會做,我是隻會吃不會做。”

這些幽默風趣的談話,使得席上充滿了輕鬆而又有興味。

15時30分,鄧小平與省委負責同誌話別後,乘專列離開鄭州,北上返京。

位於黃河南岸、鄭州北部的花園口,在1983年撤鄉建鎮。

撫今追昔,花園口鎮西黃劉村的孫老漢不禁感慨地說:“變化太大了。”憶起往事,孫老漢不由自主地眯起了眼睛。

孫老漢說:“依著邙山,傍著黃河,過去,俺這裏可是名副其實的窮山惡水。”

1960年和1980年,鄧小平來此地視察的事情,盡管已隔多年,可孫老漢說起來,仍是如數家珍。

孫老漢回憶說:

那時候,鄧小平同誌來咱花園口視察過呀。60年代那時候,老百姓每天都過得緊緊張張,大家聽說國家領導人來咱這兒視察,甭提多高興了。

再說,鄧小平可是咱們國家的功臣啊,他來過之後,咱們幹活的勁頭也就更大了。

聽說,他還為了保證咱老百姓的安全,特別撥款修黃河大堤呢。

上個世紀80年代,咱們這裏先是公社改了鄉,又改成了鎮,公路也修起來了,進城一趟變得非常容易,咱們也能隨時進城買東西了。

“中原標準”按照鄧小平的構想,逐漸變為了活生生的現實。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國史全鑒》本書編委會編團結出版社

《共和國五十年珍貴檔案》中央檔案館編中國檔案出版社

《鄧小平》袁永鬆主編紅旗出版社

《鄧小平傳奇》裘之倬著廣東人民出版社

《誰來重獎鄧小平》趙豐主編華夏出版社

《鄧小平八次南巡紀實》童懷平李成關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中國改革第一人——鄧小平》衛煒王駿李乾元董武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語共和國重大曆史事件》武市紅高屹主編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