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學生起於思,思源於疑。因此,設置疑難,以疑啟思,是發揮學生在學習主體地位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多設置學生思而可解的問題,引起學生關注。學生力所能及的問題,需要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的問題,則需要教師輔之。如在第一單元《有趣的聲音世界》中,首先帶領學生去有意識的注意身邊的各種音源,從尋找生活中的聲音入手,大海的海浪、春天的小雨、各種烏叫以及鬧鈴的聲音……然後再進行模仿,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思考。最後去創造,利用身邊的東西,去動手實踐,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有的學生用塑料袋模仿小雨的聲音,有的學生抖動報紙模仿海浪的聲音等。教師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聆聽的欲望,這樣的教學便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帶來的美的過程。
二、創建學生自主學習的音樂課堂
“課堂由誰自主?”這樣的問題似乎不值細談,大多數人會認為教師自主。可是當今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終身愛好學習的自主學習者,這就向我們提出了:“到底需不需要學生的自主?”答案是肯定的。《自主課堂》一書中指出:“要形成自主課堂,造就自主學習者,就必須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那麼,在音樂課堂中如何做到呢?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教師要尊重學生,用學生美妙的童心加上教師赤誠的愛心,搭起師生情感的橋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師生合作,以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生動的教學形式共同參與。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的教學,教師扮演烏鴉媽媽,學生扮演小烏鴉,師生同演,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氣。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讓不同類型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去主動學習。
2、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參與興趣
情境教學是把兒童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將兒童帶入一種思想境界,以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之在探究的樂趣中,激起學習興趣的一種教育教學。如教唱《新年好》這首歌曲時,將教室布置上鮮豔的拉花,黑板兩側掛上大紅燈籠,窗戶上貼出各色的窗花,課桌上擺放自製的賀年卡片,帶領學生在新年的氛圍中唱歌、跳舞來表現歌曲。這種特定的氛圍與學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很快就進入到教學情境中。還可以利用遊戲、律動、電教多媒體等手段創設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每位學生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3、引導探究,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讓孩子自己去做,使孩子感到自己和音樂合作。”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擁有豐富的音樂體驗,才能獲得審美的滿足,更積極地投入到音樂學習活動中。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在開闊的學習空間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體驗成功,充分調動他們的肢體語言,在情趣盎然的活動中體驗節奏、感受鑒賞、識記旋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從自學中得到快樂,樹立自信。
通過幾年的實驗教學,新理念的音樂課堂呈現出一種朝氣蓬勃的景象。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增強,主體地位基本得到了落實。學生成為了音樂課堂的積極參與者、創造者,使學習不再成為負擔,融洽了師生關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