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舞蹈教學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1 / 2)

舞蹈教學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新課標實驗園地

作者:孫誌燕

舞蹈教育是藝術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舞蹈活動也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舞蹈不但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使學生能夠在主動參與中培養其表現能力、審美能力。

一、舞蹈創編激發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是創造的源泉、發明的雛形、知識進化的源泉,是人類特有的心理活動形式,所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非常重要。舞蹈創編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感受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等,也可以使學生在參與中盡情抒發情感,回歸兒童本性,發展個性。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鼓勵學生的創造激情,培養其創造精神。如:筆者在教授《金孔雀輕輕跳》這首具有傣族風格的歌曲時,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這一特點,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出具有傣族風土人情的畫麵。此時學生已被美麗的畫麵吸引,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來。當畫麵出現一隻正在開屏的金孔雀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畫麵,用舞蹈動作模仿孔雀的外形、神態。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高漲起來,他們依靠豐富的想象和感悟創編著舞蹈動作:有的用手模仿孔雀的頭,有的用手指模仿孔雀頭上的翎子,有的抖動著胳膊模仿孔雀開屏的形態。這些舞蹈動作雖然不夠標準、好看,但它激發、啟迪了學生的創造性思路。通過生動形象的動作體驗,結合畫麵、影像等,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他們的想象能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激發了創作欲望與勇氣。

二、模仿舞蹈動作貫穿評價氛圍

低年級學生有一個重要的心理特點即喜歡表現自己。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用舞蹈動作來表現歌曲,表達自己的感情。教師在課堂中不要害怕學生動起來,更不要擔心學生編排出不好看的舞蹈動作,要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將自己感受到的音樂形象,盡情地用舞蹈動作來創編、表現,培養表現美的能力。如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這首具有民族特點的歌曲表演時,筆者沒有將事先編好的動作教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大屏幕畫麵模仿動作,感受彝族舞蹈的特點。學生將自己的模仿、體驗、實踐,以及對歌詞內容的理解融合在一起,從而創編出自己心儀的舞蹈動作,進而表現出整首歌曲的情緒。然後學生們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根據自己內心的感受理解,最終表現出了姿態優美、活潑可愛、翩翩起舞的彝族小夥伴的形象,抒發著喜悅的心情。

參與是引入自覺、自主學習狀態的手段和過程,在音樂教學中沒有主動參與,學生就產生不了藝術審美體驗,也就不能提高其藝術審美能力,隻有學生參與到舞蹈活動中來,主動探索、領悟、體驗時,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樂。在教學中舞蹈活動可以讓學生動起來,或遊戲、或討論、或表演。如在教授《噢,蘇珊娜》這首美國歌曲時,筆者嚐試另外一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教師隨音樂跳起這首美國鄉村民謠,舞蹈動作優美、靈動、跳得盡興,學生會隨教師手舞足蹈,有效地調動注意力。接著學生會情不自禁地參與到這首歌曲的舞蹈表演中來,學生跳的高興,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然後,筆者請學生們選出舞蹈動作做得好的同學來當小老師,學生的熱情一下子又高漲起來,都爭先恐後的要當小老師。選出的小老師帶領全班同學進行歌曲的舞蹈表演,所有學生都會跟隨著模仿小老師的動作,盡情表現,課堂氣氛活躍。此時教師走到學生中間,指導幫助稍差的學生,讓他們也樂於參與其中。這種在遊戲中學習的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受到美的熏陶。為了保持和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舞蹈活動的積極性,教師還應及時捕捉有用信息;對學生舞蹈動作的規範程度進行適當的鼓勵性評價,表揚態度認真的同學和小組,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對於個別後進生,教師應有意識在舞蹈活動中給予適當的幫助;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舞蹈動作進行適當的自評,對學生之間的舞蹈動作進行互評,在評價的基礎上提出新的目標。讓每位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評價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