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發展環境,壯大民營經濟(1 / 1)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發展壯大民營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為民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民營向大規模、高層次、高科技含量的方向發展。

從區域布局、產業政策、市場和管理體製以及稅收、雇工、招商、生產用地和資金信貸上為民營經濟經營者提供方便,放寬個體、私營經濟的經營投資主體、經營範圍、經營方式,簡化登記手續,讓民營經濟放手發展。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工商聯、個體勞動者協會、私營企業協會的作用,更好地維護民營經濟的自身利益,杜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三亂”現象,工商、稅務、公安、物價、城管、交通等執法部門,要堅持做到稅費收繳平等、規費管理平等、優惠政策平等,幫助經營者解決難題,要正確對待民營經濟與堅持社會主義公有製主體的關係,堅持對民營經濟政治上給位子、信貸上留盤子、發展上引路子,吸收民營經濟人士參與政協、工商聯、消費者協會等社會團體,擔任一定職務,讓他們參政議政,使其發言有台子、頭上有帽子、會場有牌子。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政府部門要在優化服務的同時,不斷探索民營經濟發展的管理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按照市場經濟和加入WTO的要求,本著“基礎先行”的原則,突出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營造硬環境;同時還要在信息、戶籍、項目上為投資發展者優化軟環境,堅持為民營經濟投資者提供有吸引力的項目,使投產後能夠獲得持續增長的經濟效益。堅決糾正態度蠻橫、吃拿卡要、多頭收費等不正之風,開展文明執法和優質服務。各行政部門要從投資方向、技術改造、新上項目、銷售市場等方麵進行引導,做好服務,使民營經濟“高起點、超常規、大規模”發展,產品上水平、上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

right(刊於2002年7月8日《隴東報》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