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新中國成立半個世紀以來,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從戰略高度重視西部開發。目前,開發西部條件已經成熟,西部大開發的戰鬥號角已經吹響!
西部大開發是我國跨世紀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對於推進全國經濟發展,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西部大開發,對西部建設,對企業發展,都是千載難逢的曆史性機遇。對企業而言,重要是抓住機遇,搶占市場,乘勢而上,加快發展!
1999年6月17日,江澤民主席在西北五省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是全國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大思路”;“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時機已經成熟”;“從現在起,這要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這條消息的播發,引起了全國乃至世界的矚目,西部大開發的序幕正式拉開。有關人士預言,它將在中國2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中占據裏程碑式的地位。
西部大開發:跨世紀的戰略抉擇
中國是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裏國土、10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東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構成了中國的基本國情特征。新中國成立半個世紀以來,中央三代領導集體從戰略高度,都很重視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與共同繁榮。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同誌在著名的《論十大關係》中就強調,要處理好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生產力布局、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同誌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一個大局”是沿海地區較快地發展起來,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另“一個大局”是沿海地區發展到一定時期,拿出更多的力量幫助內地發展,沿海地區也要顧全這個大局。其目的,是為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江澤民同誌高度重視這個具有全局意義的重大問題,明確提出西部大開發是全國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從現在起就要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西部地區是指陝西、寧夏、新疆、四川、重慶、雲南、貴州、西藏1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這個地區土地麵積約540萬平方公裏,占我國陸地國土麵積的56%;總人口2.85億人,占全國的23%,為我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區。
西部地區礦藏豐富,全國已探明的140多種礦產資源中西部就有120多種,一些稀有金屬儲量名列全國乃至世界前茅;能源、旅遊、土地資源也極具優勢。另外,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和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全國規劃中的10大水電基地西部占了7個,最近幾年,在陝西、青海和新疆接連發現許多大中型整裝油氣田。
有資料顯示,從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間,國內生產總值由3624.1億元增加到79552.8億元,年均增長9.7%。1979年到1995年我國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為9.8%,其中東、西部地區的增長速度分別為12.8%和8.7%,二者相差4.1個百分點;近幾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中,東部地區占65%以上,西部地區僅占15%左右。
把占中國麵積一半以上,人口約1/4的西部開發起來,啟動新的經濟增長地帶,促進各種資源合理配置和流動,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已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