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財務管理,降低費用開支。公司健全財務製度,嚴格審批手續,最大限度地減少非經營性開支。
資金:“爭取效益最大化。”
為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他們運用“借船出海”、“借雞下蛋”策略,依靠企業綜合實力和社會信譽,在總公司領導和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協助下,利用在當地銀行辦理承兌彙票的方式,擴大經營規模。僅今年1至10月份,辦理承兌彙票金額達5200萬元,公司經理趙俊輝竭盡全力,曆盡艱辛,確保了資金流轉,為企業占領市場,增強競爭實力奠定了基礎。
加大外欠款催收力度,避免資金流失。公司十分重視合同管理,善於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款止今年10月份,共收回欠款500餘萬元,其中運用法律手段收回欠款本金200萬元,利息和滯納金60萬元,欠款回收率達100%。今年以來,公司在鋼材銷售中嚴格執行先款後貨的原則,有效地抑製了新欠款的發生。
服務:“客戶就是上帝”
“用戶就是上帝”。這句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的話,在公司被賦予更新的內涵。
以承諾贏信譽。公司大力開展“三承諾一投訴”活動。質量承諾——對售出的鋼材如有質量問題,包退、包換、包付運費;數量承諾——如發料磅差超過規定指數,其差額部分予以補齊;服務承諾——隻要用戶從業務上開出料單,交款、發貨、裝車隨時保證。投訴——凡違反三承諾製度,被用戶舉報者,除給予經濟處罰外,還要向投訴人賠禮道歉,若連續3次被投訴,予以下崗待業處理。
以服務換信譽。公司實行“全年無假日”服務製度,從領導到員工一律持證上崗,掛牌服務。設立“優質服務監督崗”,自覺接受客戶監督。
鐵二十局物資配套公司的迅速崛起,社會知名度不斷提高,還在於有一個團結戰鬥、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有舍小家,顧大家,為跑市場、跑資源做出重大貢獻的王德榮等一大批實幹家。市場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全員素質的真正提高,這在配套公司得以充分的體現。
(載1997年11月25日《西北建設報》)
評述
在全國物資係統經銷不景氣的大環境中,二十局物資總公司配套公司一枝獨秀,以準確定位、科學管理、優質服務為法寶取勝市場,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且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這篇報道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指導性,《陝西日報》、《中國鐵道建築報》和《勞動周報》分別發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