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局集團打造“全國優秀施工企業”紀實
2003年3月19日,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公布表彰98家“全國優秀施工企業”,中鐵二十局集團公司名列其中。
這一桂冠的獲得,標誌著該集團公司躍升到一個新的發展平台,踏上了一條新的騰飛之路。
構築大集團發展格局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
誕生在戰火之中,有著輝煌的曆史,在全國基建企業中享有盛名的二十局集團,在激烈、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步履艱辛。
有專家斷言:國內與國外的企業相比,差距在於管理;國內與國內的企業相比,差距仍然是管理。
不容置疑,自1997年以來,連續兩年開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討論,1998年以來,連續3年開展“管理效益年”活動,尤其是以“六不論”為代表的一係列新思維、新理論的推廣,職工群眾中蘊藏的巨大熱情噴薄而出,競相迸發,二十局集團悄然巨變,揭開了發展史上最為輝煌的一頁。
然而,放眼望去,在中鐵建總公司係統而言,事實上二十局仍未擺脫落後的局麵。
曆史不會忘記,人們不會忘記,2000年1月18日,該局新任局長餘文忠在“施政綱領”中有這麼一段令人振奮的話:中鐵建總公司領導要求二十局在短期內達到總公司係統中遊水平,我和周書記的壓力都很大。壓力變動力,我們充滿信心。我在工作中不想成為一個多餘的局長,隻想成為“年年有餘”的局長。
事實也是如此。局長餘文忠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著自己的諾言。
二十局集團一年一個大台階,其發展態勢,猶如東方雄獅,銳不可當!
集團公司領導決策層目光聚集管理,以市場經濟取向為中心,以轉換經營機製為動力,大刀闊斧地進行體製改革,全方位進行管理創新,全麵提高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努力與國際接軌。
其一,創新管理理念。將企業管理融入市場觀念和市場準則,與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建立麵向市場的科學決策機製,推行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斷拓展管理領域,豐富管理內涵,引入競爭、激勵機製,使企業步入管理創新之路。
其二,實施戰略管理。以市場為導向,以跨越式發展為第一要務,在預測和把握外部環境及企業內部條件變化的基礎上,適時提出並確定“三步走”戰略,將每一步發展目標進行分解,化整為零,確保實現。企業以戰略管理為主,調整組織結構,重新配置內部資源,強化經營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益性。
其三,轉變領導體製。隨著現代企業製度的建立和完善,依照《公司法》規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逐步形成了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相互協調、相互製約的機製,提高了企業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其四,強化基礎管理。建立和完善企業的各項規章製度,將企業整個經營管理建立在規範化、法製化的軌道上。與此同時,不斷充實提高基礎管理工作,以崗位責任、任務目標、工作程序、行為準則為基礎,建立起明確的程序和製度,完善管理信息係統,推動企業基礎管理工作向標準化、科學化方向邁進。
其五,深化配套改革。不斷完善人事製度、分配製度、用工製度改革,建立全新的責權利體係。母子公司均建立了勞務中心,變企業安置為市場配置;以按勞分配為主,實行工效掛鉤,收入與責任和貢獻大小掛鉤;編製內部成本定額和技術幹部承包定額,在項目部實行浮動工資和技術人員承包責任製,有效地調動起了廣大員工的勞動積極性。果斷推行資本運營,盤活資產、資源,成立集團分公司,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大膽吸引投資,將西安醫院改造成為股份製企業,將衛生、教育係統等社會職能單位構建產業公司,為資本經營和剝離社會職能進行了成功的嚐試。
其六,培育核心競爭能力。加大人才開發培養力度,注重職工教育、專業教育和持續教育,加快人才集聚和啟動“提高員工素質工程”。組建技術開發中心,形成了以子公司、項目部為主體,以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協作為輔助,以高、尖、難、新工程為重點的技術創新格局。通過實施先導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等途徑,開發應用了纜繩懸拚、懸灌、頂推架設橋梁、大跨度橋梁、深水橋梁、小半徑變斜彎連續橋施工技術;長大隧道大斷麵掘進及多類圍岩、溶岩、高濃瓦斯隧道施工技術;公路、鐵路的軟土路基、高原凍土路基施工技術。與北京科技大學聯合攻關,研製成功了世界海拔最高的製氧站和高原隧道施工供氧係統,經鐵道部鑒定,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