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世界屋脊(3 / 3)

情係雪域高原奉獻青藏鐵路

青藏鐵路與中鐵二十局有不解之緣。青藏鐵路作為當今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養育了中鐵二十局這支無堅不摧、舉世無雙的鋼鐵勁旅。

1959年2月10日,中鐵二十局的前身鐵道兵第十師奉中央軍委之命,首次赴青藏高原,承擔了青藏鐵路泉吉至格爾木178公裏的施工任務,並配合科研單位進行高原凍土路基試驗;1962年11月,鐵十師第二次開赴青藏高原,負責海晏至土格段23公裏鐵路施工任務;1974年3月,鐵十師第三次挺進高原,擔負著青藏鐵路哈爾蓋至格爾木段396公裏線路施工任務,其中有他們引以自豪和驕傲的號稱“世界第一高隧”的關角隧道。這支隊伍前期曾經三進青海,曆時14年之久,為青藏鐵路一期工程建設做出了特殊貢獻。

2001年6月29日,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南山口車站宣布青藏鐵路格拉段開工令,中鐵二十局再次挺進青藏高原參加青藏鐵路建設。

青藏高原無愧中鐵二十局的故鄉,中鐵二十局是喝著高原水發展壯大起來的。當這支隊伍第四次踏上這片故土的時候,他們的心情是多麼澎湃,多麼激動,多麼熱烈,他們熟悉這裏的山山水水,他們無限熱愛這裏的一草一木,他們從心底深處嗬護著青藏高原。

正是由於脈源的關係,這支隊伍像愛護眼睛和生命一樣愛護著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走進中鐵二十局的管段,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型環保教育宣傳牌、警示牌,要求和提示人們愛護環境,愛護高原的每寸綠地,每一顆小草。

該局青藏鐵路工程指揮部指揮長況成明,談起環保工作滔滔不絕。建立健全環保組織,指揮長、黨委書記擔任環保領導小組組長,副指揮長、副書記、總工為副組長,各部室領導為環保成員。各施工隊也相應成立了以隊長、黨支部書記為組長的環保工作小組,形成了局、安全質量環保部、施工作業隊、工班四級環保體係。製定了《中鐵二十局青藏鐵路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在環保管理上,嚴禁以犧牲環保為代價,換取暫時的經濟利益行為,做到獎罰分明,紀律嚴明。同時加強對上場人員的環保教育,提高全員的環保意識,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評比活動,使環保工作有聲有色,富有成效。認真做好工程和生活垃圾池、垃圾箱,不準隨地亂扔、亂倒,及時對垃圾做燃燒處理或運送格爾木集中處理。在臨設、便道修築中,充分利用廢棄不用的老青藏公路和植被稀少的地段,在便道上經常灑水濕潤,以防止塵土飛揚汙染周圍植被。取土和棄土場選擇無地表徑流、無植被覆蓋或植被覆蓋較差,遠離線路的荒地。如此強烈的環保意識,贏得了當地環保部門和省市領導的高度讚譽,青海省《格爾木報》和格爾木電視台曾先後進行過專題報道。

茫茫的青藏高原,還是藏羚羊、野驢、野牛等野生動物的家園。中鐵二十局職工從未獵食過這些野生動物。在現場采訪中,我們還了解到這樣一件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機械一隊挖掘機司機孫樹武,在路旁看到一隻比鴿子大的幼鳥——獵隼。獵隼是國家二級珍稀保護動物,孫樹武便揀了回來,給它搭支了個簡易的“家”,悉心飼養。這支鳥也非常招人喜愛,職工們收工回來就逗逗它,托在手上,放在肩上,給大家帶來許多樂趣。兩個月後,這支鳥長大了,職工們又忍痛割愛,戀戀不舍地把鳥放回了大自然。

中鐵二十局職工對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無比熱愛,對青藏鐵路修建一往情深。幾天來,我們無時無刻不被那火熱的施工場麵所吸引,無時無刻不被參建健兒們戰天鬥地、可歌可泣的精神所感動、所動容。廣大鐵路建設者們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勤勞和勇敢,創造著一係列驚天地、泣鬼神的人間奇跡。

有人說,在風火山上,就是躺著休息也是對人的一種考驗。因為這裏畢竟是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高寒、缺氧、氣壓低,使得人們連吃飯、喝水、走路、睡覺也變成了一種艱苦的勞動。一切都要慢慢來,急了讓人喘不過氣來,走路快了可能因缺氧一頭栽倒在地上。晚上睡覺也是一件苦差事,硬是睡不著,即使睡著了,不一會也會因缺氧呼吸困難而憋醒。然而,我們的職工卻要在這裏從事艱巨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他們要以自己頑強的意誌和一往無前的精神,精心鑄造跨越世界屋脊的鋼鐵大道。

自6月20日上場以來,中鐵二十局近1000名職工日夜鏖戰在這裏,大家思想穩定,情緒高昂,戰天鬥地,無怨無悔,無一人要求下山,表現了很高的政治素養。該局局長餘文忠、黨委書記周玉成、工會主席李克林多次來風火山看望慰問,使全體參建職工備受鼓舞。我們這次來風火山采訪,正遇第一指揮長餘量在山上,他精神飽滿,信心百倍,談笑風生。他說,目前正值高原寒冬,參加青藏鐵路施工的隊伍大都回去了,我們仍在堅持冬季施工,主要是搞好寒季試驗段工程的施工。我們還組織專家人員和技術幹部現場攻關,解決高原高寒襯砌施工難題。他不無風趣地說:“這是天賜良機,也是對我們參建隊伍的一次全麵檢閱和考驗,我們一定不負眾望,決心幹淨、漂亮地完成試驗任務。”

指揮長況成明、副指揮長鄭剛、尹玉成和其他指揮部領導自上場以來始終堅持現場指揮,與職工同甘苦共患難。隧道隊隊長林軍民、副書記楊寅初,機械一隊隊長宋風報、書記景生強、副隊長熊傳林,機械二隊隊長王選尚、書記趙彥彬、總工張雲平,預製廠副廠長李忠孝、孫鵬程等領導同誌,堅持跟班作業,一心撲在工作上,在他們的日程表裏,都忘卻了“休息”二字。隧道隊工人彭傳清、王建波、張輝茂、楊兵,機械隊曾德才、李俊明、趙玉珍,指揮部司機胡良、屈國建、吉永才、唐雪、卞寧,食堂張紹武,拚搏奉獻,不辭勞苦,在他們身上都有諸多閃光點,為人們所稱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支青藏線參戰隊伍中,還有戈軍、吳雪芹、譚洪超、齊冬蓮、梁亞娟、代霞、尹金梅等15名女職工。這15名女性中,有的是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有的是已為人妻母,她們卻義無反顧地挑戰青藏高原,在青藏鐵路線上,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還有以院長丁守全為首的“工地醫院”,20名醫務人員被職工們稱為生命的“保護神”、高原的“白衣天使”。

今年29歲的張君軻,是中鐵二十局醫院婦產科的一名護士,今年6月,當她得知上青藏線的消息後,激動地一夜沒有睡著覺。第二天她便向組織遞交了《決心書》,請戰青藏線。之後又一連寫了3次,《決心書》的後麵都寫上“請批準”3個字,並加了3個感歎號,以表達自己的堅強決心。她的要求終於獲得了組織的批準,她把3歲的孩子交給丈夫,全托在鹹陽市一家幼兒園,毅然踏上青藏高原的征途。小張自從6月上風火山就沒回去過,她每天堅持巡診和醫護病人,有時遇到重病患者,就跟車護送到格爾木,不分白天黑夜。從風火山施工現場到格爾木市350公裏,忍饑、挨餓、挨凍是常有的事,對此,她無怨無悔,把自己全部的熱情傾注到病人身上。半年來,經她醫護的病人達2000多人次,該局人員在風火山施工以來沒有一人因高原病而死亡,小張功不可沒。許多病人都說:“多虧了張護士,沒有張護士她們,恐怕我們早就趴下了”。作為一名女性,小張在風火山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淚誰能知道?她上山後高原反映強烈,全身各係統功能出現紊亂,臉腫大,月經縮短到半個月來一次,10天不幹淨,可她從來未影響過一次護療。當我們采訪她時,她無比動情地說:“青藏鐵路建設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工程,我有幸成為建設者中的一員,我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我已把自己的全部融入到青藏高原。我想孩子,想丈夫,但我想得更多的是青藏鐵路,是全局參建職工的身體健康”。

青藏線鐵軍再展雄風,風火山天塹變為通途。可以斷言,在青藏鐵路勝利鋪通之時,人們不會忘記中鐵二十局這支無愧於青春、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共和國功臣的建設者們,他們的英名將連同青藏鐵路一起永載史冊!

(載2001年12月27日《人民鐵道》報)

評述

2001年11月22日至12月12日,作者前往青藏線進行采訪報道。

這次上山,作者在風火山上住了8天,對風火山管段所屬單位進行了拉網式采訪。《穿越世界屋脊》這篇長通訊,是作者和馬日健、孫巨領、唐相彥合寫。2001年12月27日《人民鐵道》報套紅整版發表,還配發了5張新聞圖片,2002年1月1日《中國鐵道建築報》也用一個整版發表了。這條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擴大了二十局的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