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二十局青藏鐵路建設紀實
古人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青藏鐵路,則是鋪在雲霞之中的天路。
“到了昆侖山,氣息已奄奄;過了五道梁,難見爹和娘,上了風火山,三魂已歸天”。當地人編了這樣的順口溜來形容它惡劣的自然環境。
沒有到過青藏高原的人,很難想像高原的艱苦;不了解青藏鐵路的人,很難懂得建設這條鐵路要付出多麼大的代價;未到過青藏鐵路建設工地的人,更難了解建設者們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和戰天鬥地的英雄壯舉。
這裏記述的是中鐵二十局在青藏鐵路風火山施工的感人事跡。
挑戰生命極限堅持以人為本
黨中央、國務院決定修建青藏鐵路格拉段後,中鐵二十局這支有著光榮傳統的“鐵軍”,承擔起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風火山隧道等37.17公裏的施工任務。
去年6月7日,中鐵二十局青藏鐵路施工動員大會在該局機關鹹陽隆重召開,局長餘文忠、黨委書記周玉成明確提出青藏線建設全線要創國優,風火山隧道要拿“魯班獎”,號召全局全力支援青藏鐵路建設。
6月29日,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青藏鐵路南山口車站宣布開工令,江澤民總書記發來架電,青藏鐵路全線開工。
為征服世界第一高隧,建好青藏鐵路,中鐵二十局派出強大陣容:局總工程師餘量任第一指揮長,況成明任指揮長,王樹文任黨委書記,尹玉成任副指揮長兼總工,鄭剛、楊前進分別擔任副指揮長,副局長馬登峰負責青藏鐵路後勤保障工作。6月9日,他們備戰風火山,近1000名將士陸續進駐格爾木,經過一段時間的“習服”休整,於6月20日挺進風火山安營紮寨。
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第三極”,它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了青藏鐵路修建,必須克服許許多多鐵路建設史上未曾遇到過的難關。在風火山施工,這裏沒有銀行,沒有郵局,沒有商店,也不通電,屬於可可西裏“無人區”的腹部地帶。
中鐵二十局青藏鐵路參建職工遇到的第一道難題是抗高寒缺氧。因為他們麵對的是堪稱世界最為惡劣的氣候環境。坐落在昆侖山與唐古拉山之間的風火山,埡口海拔為5010米。海拔高,氣壓低,空氣稀薄,其含氧量僅為內地的40%。紫外線輻射強烈,天氣變化無常,日溫差達攝氏50度,最大風力可達10級,雷陣雨或冰雹不分季節,“六月雪,七月冰,一年四季分不清”,正是風火山的真實寫照。時下正值嚴冬,風火山氣溫降至零下30度左右,空氣中的氧分壓僅為10.87千帕,原本就非常稀薄的空氣,此時則更加稀薄,大大超過了人類生存的極限。這裏又是高原病高發區,也是鼠疫疫區。因此,風火山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極限地帶,喻之為“生命禁區”。
為挑戰生命極限,中鐵二十局堅持以人為本,確保參建每一名職工的身體健康,在鐵道部青藏鐵路建設指揮部的直接領導和指導下,他們不惜巨額投資,采取了一係列保障措施:
——新建房屋5600平方米,安裝保溫帳篷84頂,架設動力線路5公裏,低壓線路2公裏,臨時通信線路29公裏。指揮部、工程隊都建有三用堂、閱覽室、台球室,配有電視機、VCD、組合音響、衛星地麵接收器,可收看30多個頻道的電視節目。指揮部在格爾木設立辦事處,全方位向山上提供後勤保障服務,有4台生活車兩天一趟往返於格爾木和工地之間,積極為風火山供應糧油、蔬菜和生活物資。局指揮部和各工程隊都儲備了10天以上的食物,職工每天的夥食一般在15元左右,食譜以湯葷為主,葷素結合。飲食結構由豬肉逐步向牛、羊肉、雞、鴨、魚類調整。
——為全方位服務施工生產,在寒季到來之前,投入100多萬元采用高壓水鍋爐集中供暖,讓職工能在山上安全過冬。投資400餘萬元與北京科技大學合作,共同研製並建成了世界第一座高原醫用製氧站,解決了施工用氧和職工生活用氧問題。投資100餘萬元在風火山和南山口預製廠打水井3口,用於職工生活用水和施工生產用水。投資10多萬元在格爾木以“職工之家”的標準建立了150張床位的職工“習服基地”,主要用於職工上山習服和下山休整。進入冬季施工後,風火山氣溫降至零下30度左右。他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對在山上作業人員分期分批實行休整轉換。
最近,該局作出認真安排,一是對局青藏鐵路指揮部領導班子進行了加強性調整,局總經濟師陳文珍調任指揮部黨委書記,確保了兩名局領導在山上組織指揮施工。二是對山上施工人員分批下山“習服”休整。三是目前全局各級正在舉辦各類人員培訓班,從技術幹部到司機、施工作業人員達2000人以上,為明年鋪開大幹積蓄力量,提供堅強保障。
——在勞動保護上,給每位職工配發了床和床上用品,床頭櫃、小凳、太陽帽、眼鏡、手套等保護用品,配發了1000餘萬元的防寒服、棉大衣、保溫工作鞋。
——在施工現場建立“工地醫院”,占地670平方米,各作業隊設立衛生所,配備醫務人員20名。工地醫院設置有急診、內科、外科、放射、特檢、高壓氧、手術室、防疫科等,堅持醫護人員24小時應診、巡診製度,配有進口救護車,新購美國、德國、日本生產的先進醫療儀器設備等195台(件),價值400餘萬元;藥品200多種,價值100餘萬元;為職工發放用於增強抗缺氧、抗疲勞的紅景天膠囊(口服液)、洋參益壽膠囊、防曬油、凍傷膏、遮陽帽、雨衣、雨鞋等保健、勞保藥品。近半年來,共接診病人3984診次,先後搶救高原肺水腫、腦昏迷、變異心絞痛36例,確保了全局青藏鐵路參建職工無一例高原病死亡,極大地穩定了職工隊伍。這些工作,得到了長期在高原工作的解放軍二十二醫院和青海省、格爾木市領導、專家們,以及鐵道部領導的高度讚揚。
青藏高原風火山施工,中鐵二十局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健康的同時加大了對現代化高原施工機械設備的投入。由於受氣候環境變化的影響,平原使用的機械設備在風火山施工要降效50%。上場設備難以滿足和適應高原需要,為確保青藏鐵路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該局購置了大批適應高原施工特點的國內外最先進的設備。如一次性購買德國奔馳26台,每台價值68萬元,一次性購買德國液壓旋挖鑽機4台,每台812萬元。據有關數字顯示,為幹好青藏線,該局不惜財力,加大投入,在資金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僅用於購買設備的資金已達1.8億元,而他們在今年青藏線完成的產值還不足1個億。在這種特殊條件下,其投入產出的關係隻能放在次要位置。
依靠科學技術建設世界高隧
中鐵二十局擔負施工的青藏鐵路風火山隧道,全長1329米,海拔高程為4996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凍土區最長、凍土層最厚、覆蓋層最薄、科技含量最高、施工難度最大、氧氣含量最低、空氣最稀薄、條件最惡劣的高原永久凍土隧道。
風火山隧道地質構造奇特,堪稱世界罕見的一座冰山隧道。該隧道含土凍層,飽冰、富冰、薄冰凍土,砂岩、泥岩層,冰層厚度深達約150米。其中土冰層的土質含量為15%至20%。風火山隧道施工測試及試驗研究項目主要是:隧道洞內外氣溫變化對圍岩凍融圈影響;隧道排水技術試驗研究;隧道施工機械性能及配套技術研究;隧道施工通風技術及施工溫度場研究。正是由於這些世界罕見的特殊性,使風火山隧道成為國內“天字號”工程,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熱切關注,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引起了全世界的廣為矚目。
風火山隧道去年10月12日破土動工,10月18日上午11時18分,進、出口同時炸響了隧道開鑿的第一炮。
為征服世界第一高隧,早日修通青藏鐵路,中鐵二十局抽調三處這支有著光榮傳統、敢打硬仗和素有“隧道勁旅”之稱的隊伍進駐風火山,選派素有“隧道專家”之稱的副處長劉含金坐陣指揮,挑選1996年畢業於石家莊鐵道學院隧道專業的林軍民擔任隧道隊隊長,並將有多年思想政治工作經驗的呂西亞、楊寅初調任風火山隧道隊書記和副書記,1995年畢業於石家莊鐵道學院、年僅29歲的劉萬奇任總工程師,趙峰任工會主席。為征服風火山隧道,他們從美國、瑞典、日本等地購置了近6000萬元各種適用於高寒地帶的高原型機械設備,其中包括瑞典原裝進口的有軌運輸設備、二臂鑿岩台車、三臂鑿岩台車、電動裝載機、混凝土輸送泵HBT60型、日本進口的23立方米內燃空壓機、美國壽力空壓機750HH、高壓供水係統、日本進口的高原型自卸裝載機、挖掘機、露天鑽機、輪胎式混凝土輸送車等,使風火山上場設備達到國際一流水準,為風火山隧道施工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