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鑄大動脈(1 / 3)

——二十局西康鐵路建設者素描

由黨中央、國務院決策建設,全長267.8公裏、連接南北新通道的西康鐵路,目前正以新的雄姿向前挺進。為鑄就這條鋼鐵大動脈,數以萬計的鐵路建設者們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創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業績。

這裏,記敘的是鐵道部第二十工程局建設者們征戰西康的動人故事。

智帥李克林

——全長2060米的滾灘1號隧道,在西康全線20座長大隧道施工中率先貫通;

——全長468米的艾家河大橋,僅用10個月就勝利建成;

——以一二類軟弱圍岩著稱的呂河隧道,創月單口成洞108米;

——全線“控製工程”堰嶺隧道,連續6個月平均單口成洞122米,最高月達160米;

——堰嶺隧道出口、早陽隧道、艾家河大橋、神灘河大橋、羅家溝中橋、改線溝蓋板涵上報評審“精品工程”。

這一個個西康全線、乃至全國鐵路建設史上的新紀錄,無不與他——鐵二十局副局長、西康鐵路工程指揮長李克林連在一起。

鐵二十局在西康鐵路南段擔負艱巨的施工任務,被譽為“南大門”、“龍頭工程”。因為在工程施工難度上,該管區有堰嶺、呂河隧道,其中堰嶺隧道一二類圍岩高達60%,呂河隧道高達70%,兩座隧道均被列為全線的“控製工程”;以滾灘1號隧道為主的早(陽)羅(家溝)滾(灘1號、2號)隧道群,以特殊地質、臨近漢江和既有線、施工場地狹窄而被列為全線重點難點工程。在工程施工工期上,從某種意義上,他們又被推上了最前沿,西康鐵路建設工期一再提前,一旦鋪軌,首當其衝的就是鐵二十局。這一切對鐵二十局來說,無不顯示出異常的嚴峻和緊迫。

“隻能提前,決不擋道!”李克林向全體參戰人員下達了決戰西康的進軍令!

作為“三軍統帥”的李克林深知這意味著什麼,倘若出現一點閃失,將帶來的又是什麼樣的後果。自上陣以來,他以“超前考慮,合理安排,科學施工,加快提前”為準則,以其獨具的慧眼和勇氣,構造出一幅幅、一篇篇不同凡響的上乘之作。

以隧道施工為主戰場,搶占兩個空間:作業時間排滿,隧道施工空間占滿。做到高標準起步,高效率運作,高質量取勝,高效益回報。

以新奧法施工為“秘密武器”,穩紮穩打,全麵推進,確保隧道施工高產、穩產。

勇擔風險,果斷決策,采取隧道打斜井,開挖上下導坑,增加作業麵的方法,加快施工進度。

依據地質變化,采取不同方式,做到地質變我也變,優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產要素,牢牢掌握施工主動權。

采用“一竿子插到底”工作法,每周一二三率隊現場辦公,解疑釋難,選派技術骨幹進駐施工現場,實施具體指導。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如今,鐵二十局西康線正掀起今年第二個“百日大幹”高潮,李克林正率隊進行鋪軌前的最後一輪衝刺!

虎將劉含金

堰嶺、呂河隧道,在西康線被排在秦嶺之後的第二、第三位。如此靠前的排序,不僅僅在於二者均屬2000米以上的長大隧道,更主要的是它們地質結構複雜,千陌岩、雲母片岩,石質異常破碎,斷層、滲水,應有盡有,是全線聞名的“爛洞子”。“降虎”勇士就是鐵二十局隧道“王牌”三處,為首的是該處副處長劉含金。

三處出師不利。自去年4月洞門打開後,由於石質破碎,先進的機械設備用不上,主要靠人工挖鑿,進度比較緩慢,鐵道部西康鐵路總指揮長史德良出示“黃牌”警告。7月,正值堰嶺、呂河隧道施工處在最危難時刻,劉含金受命擔任項目長。

劉含金與項目部其他領導一起研製了一套新的隧道施工方案:(1)嚴格按“新奧法”組織施工,采用“管棚法”、“台階法”循序漸進,確保安全。(2)強停上導坑,加強開挖下導坑,以縮小上下斷麵的距離。針對不同石質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石質好時,“多進尺,強爆破,少循環”,實施全斷麵開挖;石質差時,則“短進尺,弱爆破,多循環”分上下導坑開挖。(3)實施精品工程戰略,開展科技攻關,加大質檢力度,工程質量創部優爭國優。(4)本著“加快提前”的原則,限定貫通日期,在堰嶺、呂河隧道洞口樹立起倒計時牌,以警示全體參戰人員,確保按時貫通。

為決戰決勝,三處項目部領導輪流跟班作業,分秒必爭,晝夜堅守。人稱“工作狂”的劉含金,更是沒黑沒白地穿梭於隧道群中,哪裏需要到哪裏,哪裏最危險他就出現在哪裏。自開工以來,堰嶺、呂河隧道大小塌方上百次,為有效地遏止塌方,將損失減到最少、最小,他與技術人員一道蹲在掌子麵不出來,摸索總結出了“探、護、短、弱、強、緊、勤”的七字工作法,使工程進度大大加快。一次堰嶺隧道大塌方,線路砸壞,洞內漆黑一團,劉含金在組織人員撤離時摔倒受傷,臉上、身上沾滿了泥漿,血水、汗水溶在一起,活像一個雕塑的“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