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南昆鐵路鋪通之際
1997年3月18日,當位於貴州境內的八渡車站接軌點落下最後一節軌排、擰緊最後一顆螺栓時,南昆鐵路建設群體內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開始縈繞在人們的心際。
(一)
雲南省師宗縣文化小學五年級學生吳亮,是南昆線鐵二十局工程指揮部一名汽車司機的兒子。父親在吳亮的頭腦裏是那麼的陌生和遙遠:“早上上學時爸爸早已經出車走了;晚上睡覺時爸爸還沒回來。連節假日都是那樣。爸爸留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就是那扔在家裏的一堆又油又泥的工裝。”
“我曾在心裏頭恨過我的爸爸,怨他不關心我和媽媽,為此曾抽煙打架報複過他。現在我才漸漸明白,不是他不愛我和媽媽,而是修鐵路實在是太苦太忙了。我理解了我的爸爸,決心好好學習,長大後也當一名築路工人,為祖國鋪路架橋,修更多更多的鐵路,讓萬裏山河鋪上鐵路網。”
南昆線鋪通慶祝會後,吳亮的爸爸有了些許閑暇和兒子團聚,可吳亮卻因意外事故身亡。
吳亮那篇《我的爸爸》的作文在地區獲了獎。如今,小主人不在了,吳亮的獎狀和證書還放在老師那裏。
(二)
在南昆線山巒起伏的長坡嶺,炊事員趙英奎勤勤懇懇地工作著,簡單的飯菜經他一拾掇,總是那麼地有滋有味。他的工作又是那麼的平凡,總是每天起早貪黑地為近百人的飲食勞作。
趙師傅的工作應該說很繁重也很乏味,整天蒸汽熏、油煙嗆,連開飯都沒有規律。職工們什麼時候回來,他就什麼時候開飯,回來幾個人,他就做幾個人的飯,工期緊的時候,趙師傅就把熱騰騰的飯菜送到工地上。因工作十分忙碌,趙師傅難得回家。他妻子隻好帶著兩個孩子千裏迢迢從貴州農村到工地探親。看到人手緊,老趙太累,便主動帶著兩個孩子幫他到街上買菜。萬萬沒想到車禍闖進了這個家:兒子當場被軋死,女兒的盆骨被撞斷,成了終身殘廢。女兒轉到曲靖地區醫院,萬分悲痛的老趙此時還牽掛著工地上百十口人的吃喝,他給孩子辦好住院手續,留下妻子照料,隨即又跟車返回趕做晚飯。當趙英奎含著悲痛的眼淚給大夥端來豐盛的飯菜時,工友們頓時泣不成聲。
(三)
接到“莉病亡”的電報,蔣開合耳朵裏嗡的一聲,眼前一黑,癱倒在工地上。淚水,像決堤的河水……
那是1995年的5月,正讀高三的蔣莉從四川蓬溪給在南昆線工作的父親蔣開合發來一封信,信中說最近一個時期她總感覺頭痛,很想見見父親。時隔不久,蔣開合又收到女兒躺在病床上寫的信:“爸爸,自上次給你寫信後,我每天都眼巴巴地看著病房的門,聽著樓道裏能傳來你熟悉的腳步聲,盼著爸爸能早一天回來。可盼啊,盼啊,就是盼不見您的身影。”“爸爸,女兒好想你呀,你能回來看看我嗎?”
此時,南昆線正值百日大幹,蔣開合帶領一個爆破作業組決戰西街口車站。他一人開一台壓風機和一台潛孔鑽,打眼、放炮,一個人頂幾個人地幹。女兒兩封來信他都悄悄地放進口袋裏。
8月4日,一封加急電報送到了蔣開合的手中:“莉病重,速回。”他一下子慌了。莉莉是自己最疼愛的女兒,聰明好學,是全班的尖子。病情拖了這麼長時間,怎麼還沒好?他不敢再想下去了。蔣開合恨不得長出雙翅飛到女兒身邊,看一看心愛的女兒。他一遍一遍地祈禱:再過三四天,爆破任務就完成了,爸爸就可以回去了,一定帶你去仔細診斷,直到把你的病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