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國優”主旋律(1 / 1)

——寫在寶中鐵路分流時

11月10日18時,隨著一聲汽笛長鳴,由包蘭鐵路的迎水橋站開出的貨物列車駛入寶中鐵路,從而揭開了寶中鐵路通車運營的曆史篇章。

寶中鐵路地處西北腹地,全長498.19公裏,是溝通亞歐大陸橋、橫跨陝甘寧、連接西北與內地的一條新通道。在寶中會戰的15個鐵路局中,鐵道部二十局異軍突起,擔負了寶中鐵路近1/4的路段施工;南起寧夏固原,北至同心,位於“西海固”地區境內119.39公裏。沿途氣候惡劣,建材匱乏,施工條件極為艱苦。

從1991年開工伊始,3年多來,鐵二十局全線單項工程質量評定合格率為100%,優良率達90%以上;獲“創優樣板工程”10項,居全線參建單位之首。

鐵二十局何以在困境中稱雄奪冠?

“我們瞄準的目標就是創國優工程。”指揮長榮步軍如是說。

“創國優工程”,成為鐵二十局寶中鐵路建設的主旋律,變為2500名參建職工的行動綱領和為之奮鬥的目標。

每項工程開工先樹一個樣板,然後再召開項目長、段隊長、技術安質人員現場會推廣。指揮部明確規定:以此為樣板,各點各項施工隻能超出,不能居後。

三處項目部還實行重獎重罰、重點攻關製度。工程被評為優質,項目部領導抬著豬羊,拿著現金到工點,當場獎勵兌現。大峽口中橋沉井施工出現難題,項目部總工程師遊業慶一頭紮進工地,現場辦公,與段隊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會診”,找準“病”根,手到“病”除。

該處三段是寶中全線率先推行技術承包的一個段,也是全線工程質量優良率達到100%的唯一的段。段長宋四寶說:“在我們三段,評合格工程就意味著失敗和恥辱!”

三段擔負的15公裏路段,均位於半坡及衝溝地段,管區內5座大中橋、69座涵洞、31公裏給水管道所需各種建築材料20多萬噸,硬是靠人抬肩扛背上去的。由三段職工施工的結構物內實外美,橋墩、涵洞的內壁能折射出人的身影;路基棱角分明,規範標準,猶如獨具匠心雕鑿的精美工藝品。

多次受到鐵道部領導讚揚的固原車站房建工程,由鐵二十局建工處承建。他們推行新工藝、新流程施工法,創下了一項項樣板工程。該處項目長俞忠安,每天帶領工程技術、安質人員“泡”工地。他約法三章,明鏡高懸:凡達不到創優規範要求的給一次黃牌警告,3次亮黃牌即取消其施工資格。

一處二段是全線開工最早的。34.5公裏線路施工,段負責人馮誌遠和李宗敬各把一段,遇到重點、難點時,聯手攻堅,從而降服了一個個攔路虎,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

鐵二十局寶中鐵路建設者們,正是用自己的智慧和一腔熱血,鑄就了這條鋼鐵大動脈,創造了共和國鐵路建設史上又一個偉大奇跡,在大西北人民心目中矗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載1994年12月3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述

寶中鐵路,是二十局承建的又一條重大鐵路工程。蘭新複線采訪告一段落後,作者於1994年10月馬不停蹄地趕到寶中鐵路采訪,寫了一大批稿子。主要有:《人民鐵道》報11月25日三版《“國優”連著你和我》,《科技日報》12月1日二版《國優工程》,《人民日報》海外版12月3日二版《高歌“國優”主旋律》,《人民鐵道》報12月3日三版《搬不跨的“家”》,《工人日報》12月14日六版《工地上的職工之家》,《中國鐵道建築報》12月17日二版《巨龍騰飛陝甘寧》等,共發表了11版篇子。

這次采訪任務很重,一般是白天采訪晚上寫作,常常寫到淩晨三四點鍾,有時寫到天亮。由於疲勞過度,火氣攻心,鼻子流血不止。晚上寫作時常常是用冷水洗頭,用濕毛巾捂住臉寫,為的是尋找刺激,使自己保持一種清醒的狀態。超常的付出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看著一篇篇文章見諸報端,心裏感到無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