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菲迪克”工程,占據二十局半壁江山。
兩年前,二十局中標山東省濟青高速公路淄博段,計54公裏,工期40個月。副局長邢福海、黨委副書記周玉成、3個工程處的處長掛帥親征,5000名築路大軍挺進齊魯。
濟青公路由世界銀行貸款修建,其工程管理方法執行的是“菲迪克”條款。這個有著30萬字,在國際上廣為應用的土木工程管理條款使二十局的建設者們備嚐甘酸苦辣。
今年火紅的5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在二十局管區召開濟青公路工程現場會,表彰二十局速度快,質量優。山東省副省長張瑞鳳宣稱:“鐵二十局打了一個漂亮仗,打出了鐵軍的威風!”這不僅是對二十局工程的肯定,也是對建設者執行“菲迪克”條款的肯定。
執行“菲迪克”條款與常規法施工大不相同。監理是工地上的“太上皇”,一切都是他們說了算,哪一個環節上有差錯,都將被亮“紅燈”。
一處八隊承擔5.1公裏線路上的44座結構物施工,其中24座是板涵工程。這活是八隊的“拿手戲”。可4座板涵折騰了幾個月,三起三落。當監理從近千塊料石砌成的邊牆上找到兩處搭縫僅差一厘米,第三次下令推倒時,隊長王久海和工友們癱坐在工地上,淚水奪眶而出。
建工處六隊施工的院尚分離式立交橋1號墩身,局部外形不夠美觀,全隊休整11天,三打申請修補報告,均未獲準。隊長王東祥說,監理讓開工,我帶全隊弟兄下跪都行。
汽車隊清場填築路堤,百十號人一根一根拔草,一遍一遍清掃,1個月下來僅清場530米。幾十台車停在那裏,如老牛掉在水井裏——有勁使不上。
四處處長穆占全看到工程幹不上去,火氣攻心,滿嘴起泡……
能否適應、執行好“菲迪克”條款,成為工程建設的關鍵!
一個全員學合同、學規範的熱潮在工地展開。幹部、工人甘當小學生,老老實實地學,規規矩矩地學。請專家、教授、監理上課培訓。百裏線路上,處處是課堂。兩年來,全局培訓技術骨幹1460人,工科達47個。
設備跟不上,買。他們引進了當今世界一流設備,從日本購置先進的瀝青拌合站,從德國購回新型瀝青攤鋪機,還從國內廠家購買自動化程度高的鏟運機、平地機、壓路機等,價值2500萬元,使濟青工程固定資產達到9000萬元,占全局固定資產總數的一半以上,形成了能承擔高等級公路施工的完整體係。
科學的管理,先進的技術,一流的設備,使建設者們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創下了一項項樣板工程。
兩年過去了,如今濟青公路313座橋涵主體工程已告完工,路麵麵層施工已經鋪開,按合同工期明年“十一”通車在握。
建設者的思想觀念、技術素質在“菲迪克”的洗禮中得以更新和升華。
公路,還在延伸。
(載1992年11月11日《鐵道工程報》)
評述
對“菲迪克”管理模式,二十局在濟青高速公路施工中是交了學費的,是一次大練兵,但最終為我們這支隊伍所適應,所認可。“菲迪克”管理模式,也充滿著新意與神秘,具有很強的新聞性。
《“菲迪克”效應》這篇通訊,是作者站在二十局整個濟青公路施工的角度,對建設者們的一個素描,一個真實的寫照。今天讀來,雖然幾多好笑,幾多感慨,但這就是曆史。曆史是不可忘記的!
濟青高速公路“菲迪克”施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給二十局帶來的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是騰飛的翅膀,是振興的希望,是人、財、物的更新與變革。
濟青高速公路,二十局發展的一個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