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聞,二十局黨委書記周玉成大年三十風塵仆仆從鹹陽趕赴南昆線,看望慰問施工一線職工,同大家一起歡度新春佳節,同吃大年團圓飯。周玉成在二處九隊與職工家屬共度除夕之夜,大年初一趕到四處師宗車站施工點,向節日期間奮戰在施工一線的職工群眾表示親切的問候,並深深地向大家鞠了三個躬。周玉成在南昆線11天,往返穿梭於近百公裏的線路上,深入現場辦公,與幹部、工人促膝談心,召開不同形式的各類會議10多次。
領導幹部深入基層,密切聯係群眾,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是我們黨的一大優勢和光榮傳統。該局黨委書記周玉成在南昆的日子裏,職工群眾鼓掌、放鞭炮歡迎他,不少職工被感動得流下熱淚,此情此景,令人感慨萬千。
周玉成過年下基層,是高舉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旗幟下去的。他一不大吃大喝,二不進歌舞廳,三不搞特殊,與職工同吃同住同勞動,著實令人感動和振奮。
崇尚節儉,反對奢侈浪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奢侈浪費是作為亡國敗家的“十過”之一。翻開共產黨的曆史,一代偉人為人楷模:毛澤東的窯洞,周恩來的紡車,朱德的扁擔和土炕,彭德懷的背心,無不體現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奮鬥、樸素節約的高風亮節。《西行漫記》的美國作家斯諾說,中國共產黨領袖每一個人身上都蘊藏著一種巨大的力量——“東方魔力”。他斷言這種“魔力”就是興國之力,勝利之本。
然而今天,物質文化生活的充裕,使許多人淡化了節儉的意識,丟掉了節儉的傳統。隨之而來的是講排場,比闊氣,花錢如水,一擲千金,怎不讓人痛心?!
“成由勤儉敗由奢”。一個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怎樣對待生活上的“小事”,不僅關係到個人的形象,而且也關係到黨的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領導幹部的一言一行,客觀上起著巨大的榜樣作用。焦裕祿、孔繁森等在幹部群眾中激發的道德精神的升華,王寶森、閻健宏之流造成的惡劣影響,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今天,是到了下大力提倡艱苦奮鬥,反對奢侈浪費的時候了。諸君,二十局黨委書記周玉成過年下基層送溫暖,並以實際行動樹起了一麵勤政務實,勤儉節約的旗幟,但願越來越多的人向他看齊!
(載1997年2月26日《中國鐵道建築報》)
評述
1997年,南昆鐵路正值大幹之時,為確保工期,築路工做出了無私的奉獻,舍小家顧大家,連春節都在工地上大幹。春節來臨之際,二十局黨委書記周玉成想到了南昆線上的幹部職工們。於是,他風塵仆仆趕往南昆建設工地看望慰問職工,與職工一起過了一個“革命化”的年。
領導幹部深入基層,密切聯係群眾,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係,是我們黨的一大優勢和光榮傳統。記得在部隊裏,每逢新春佳節來臨之際,部隊首長都要分頭行動,紛紛下連隊看望指戰員,到醫院慰問傷病員,給堅守崗位的指戰員拜年。此情此景,曆曆在目。人民的好幹部焦裕祿,當年每到春節也挨家挨戶給貧困戶、烈軍屬和五保戶老人拜年,把黨的溫暖帶給千家萬戶。歲未年首,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下廠礦,走鄉村,體察民情,問寒問暖,在人民群眾家裏一塊吃餃子、吃年飯,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表達了政府對人民群眾深切的關愛之情。
二十局黨委書記周玉成繼承和保持了我們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春節期間下基層看望慰問職工,與奮戰在施工生產第一線的職工群眾一起過大年,是值得稱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