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們鐵路企業麵臨著一個重振雄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有利時機。前不久,鐵道部長韓杼濱在“全國鐵路教育工作會議”上宣布,鐵道部跨世紀人才素質工程開始實施,這項工程的內容是:到2002年,全路職工素質有明顯提高,全路專門人才達到職工總數的20%,工人中受過係統專業教育的達到70%。增強企業活力,關鍵在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於勞動者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一些企業虧損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於人的素質不高造成的,這裏既包括領導人的素質,也包括職工的素質。沒有與經濟發展和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大批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沒有大批掌握高超技能的能工巧匠和技術帶頭人,企業發展、企業經濟效益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促使人才盡快成長,就要創造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使其“有用武之地,無後顧之憂”。要重視人才的優生,通過育人環境和條件優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要樹立選用人才的時效,中外科學史表明,25歲至40歲之間是出成就的最佳年齡,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就會還給你一個奇跡!人才還需要激勵,需要保護。“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才專心至於事業,也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抵禦外界的侵擾。所以,要建立使人才正常生長的安全機製,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促使人人向人才看齊,向人才攀升。
中華民族素有聰明才智,世界文明史上印滿了她的足跡。今天的中國人,正滿懷信心迎接新世紀的挑戰。隨著“新的偉大工程”的啟動,跨世紀的太陽必將冉冉升起在世界的東方!
(載1995年1月14日《人民鐵道》報)
評述
這篇評論是《中國鐵道建築報》當時三版編輯韓傳榮同誌的約稿,他編發“青年之友”欄目,約作者為“青年之友”欄目寫一篇青年工作的評論員文章。為寫好這篇文章,作者仔細查閱了大量資料,翻閱了《中國青年報》等一個時期的有關報道,手頭積累了大量素材。這篇文章的主題,主要是圍繞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中宣部等部門組織開展的“中國青年誌願者行動”、“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紀青年人才工程”展開的,並緊密結合了企業青年職工隊伍的實際,探討如何培養跨世紀人才問題。
這篇評論,1995年1月1日在《開路先鋒報》上發表,接著《人民鐵道》報於1995年1月14日在三版“大看台”欄目發表,《中國鐵道建築報》1995年3月11日冠以“本報評論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