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元旦剛過,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傳達貫徹,就成為各地區、各部門1979年開門頭一件大事。

1979年1月3日,萬裏在中共安徽省委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聯係安徽的實際,傳達三中全會的精神。

萬裏說:

中央決定,從今年起,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這個決定對黨和國家的曆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20多年來,我們的主要精力都是搞“政治運動”,大家都成了“運動員”。這次中央下決心,集中精力搞現代化,其他工作都要圍繞這個中心並為它服務。這也是一場大革命。

去年我們提出“以生產為中心”,很多人還想不通,心有餘悸。這回中央正式決定了,合理合法,反映了舉國上下的要求。

萬裏表示,我們要安定團結,搞四個現代化,現在要真幹了,這既是對全國鄭重宣告的,也是對世界講的。今後衡量一個經濟部門的黨委善不善於領導,領導得好還是不好,應該主要看他實行了先進的管理方法沒有,技術革新進行得怎麼樣,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多少,利潤增長了多少,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和集體福利增加了多少。

萬裏指出:

實現工作重心的轉移,首先要從思想上轉好,就是要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不可能正確地總結曆史經驗,實事求是解決過去的遺留問題。不接受新事物,不解決新問題,四個現代化也就沒有希望。

……

因此,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問題,需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來解決。

萬裏要求,要在工作重心轉移、實事求是、解放思想、開動機器的精神下來解決。

萬裏最後說:

發展農業的關鍵是以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肅清那種“左”比右好的流毒,解放思想,解決農村政策上的問題,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

安徽省委這次會議,主要是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中央工作會議精神,聯係安徽實際,研究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爭取把經濟建設特別是農業盡快搞上去。

萬裏的講話,對安徽省落實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實現工作重心的轉移,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胡喬木在社科院作報告

1979年1月6日,胡喬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會上作報告,詳細傳達了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

胡喬木首先講了工作重點轉移的問題。他回顧了黨在工作中心這個重大問題上曲折的認識和實踐曆程。

他說,我們黨提出在1979年實現工作中心的轉變,這並不是說在曆史上我們沒有提出過這個轉變,沒有開始這個轉變。在曆史上已經提出過,而且已經開始。

早在革命戰爭中間,在有了根據地以後,中國共產黨就開始經濟建設。那個時候的經濟建設,一方麵是為了戰爭的需要,是為了革命的需要,一方麵又是要解決人民生活裏的迫切問題。

可是,在革命戰爭中進行建設,要受到許多限製,當時我們同敵人進行著生死鬥爭,不可能把經濟建設作為我們全部工作的中心。當我們奪取了全國政權以後,這個任務馬上就提到我們麵前。

毛主席在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的決議裏就已經提出,占領了城市就馬上要把生產建設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黨的其他工作都要圍繞這個中心而不要亂碰亂撞,妨礙、貽誤這個中心。以後,在1953年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首先是要實現社會主義的工業化,同時實現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已經包括要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這個內容,而這個內容是放在三大改造的前麵。

正因為是這樣,毛主席才能夠在1956年對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做出總結,提出《論十大關係》的報告。在作《論十大關係》報告的時候,三大社會主義改造實際上已經基本完成。

1958年,毛主席提出把技術革命作為黨的中心任務,並且在同年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所有這一切都是說,黨中央早已把著重點的轉移、工作中心的轉變提到議事日程上了,並且做出了規定,進行了大量的工作。

公報裏麵說,在毛主席、周總理的領導下,為建設社會主義經濟進行了大量的工作,正是這些工作,奠定了我們現在在新的條件下實行工作著重點轉移的物質基礎,同時也給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1958年到1966年期間,黨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過程中,發生了一些曲折。

胡喬木說:

我們現在把工作中心轉到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實現四個現代化方麵來,同以前時期比較起來,全黨和全國人民對要實現這個轉變的思想認識更加統一,更加明確,更加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