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狂走猛跑不是鍛煉(1 / 2)

曬步曬出暴走族 累死累活傷身心

特別報道

作者:單祺雯

受訪專家:西安體育學院運動醫學教研室教授 苟波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生理學博士 汪軍

走路和跑步是最簡單可行的健身方法。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邁開腿”,用手機記錄自己的運動狀況,並在朋友圈中“曬步數”。參與者中,日行萬餘步者比比皆是,多的甚至兩三萬步。隻是,走路或跑步數越多就越健康嗎,怎樣才是科學的健走和跑步方法呢?

暴走、慢跑成時尚

“曬步數”最初源自微信的應用程序,微信用戶隻要在微信中關注“微信運動”公眾號,係統就會自動記錄下用戶一天走了多少步,跑了多少公裏,並在內置的排行榜中和其他朋友“一決高下”。朋友間可相互點讚,排名第一的會成為大家“膜拜”的對象。

隨著“曬步數”的流行,不少人開始下載專門的記步軟件,記錄自己每天的運動成果。據統計,下載次數超過百萬的計步軟件就超過15種,其中有的軟件下載量甚至超過了千萬次。

通過走路和跑步來健身,本是一件好事,可在這樣的“相互監督”下,似乎變了味兒:不少人與朋友比著走,甚至變身“暴走”族,不求最多,隻求更多。年過50的楊阿姨,退休在家很悠閑,自從小區廣場有了“暴走”運動後,每天都和同齡的姐妹們“鬥步”,感覺很有樂趣,可沒多久,楊大媽漸漸感覺體力不支,腰膝酸痛。

從事財務工作的劉小姐,年初下了健身的決心後,就開始了曬步旅程,每天晚飯後就到小區的湖邊慢跑,平時最不愛動的她,一時成了“健身達人”。但一段時間下來,劉小姐感覺自己雙腿像是綁了沙袋一樣,沒有力氣,膝蓋也經常隱隱作痛。

運動不能別光追求量

生命在於運動,“曬步數”確實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督促人們完成每天的運動。但如果不顧自身體質,反而會得不償失。以下幾個誤區尤為嚴重。

走得多。“運動量並非越大越好,過量反而會使免疫功能受損,”汪軍說。人在劇烈運動時,體內會產生較多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當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時,會使脾髒產生白細胞的能力大大降低,致使淋巴細胞中細胞活性大大降低。

速度快。有人為達到大汗淋漓的感覺,行走和奔跑的速度都十分快。 “對於走路和跑步而言,強度就是速度,”苟波說,強度過大,容易發生運動傷害。比較常見的有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及腰部的疼痛和損傷,在道路不平條件下,還容易導致腳扭傷。

早起就猛跑。人經過一夜睡眠,腸內食物已消化殆盡,急需補充。不吃早餐或不補水就出門“狂走猛跑”,會導致血糖過低。早起時,人體血液更黏稠,特別是心腦血管病患者,運動風險更大。此外,淩晨是心血管病高發期,高危人群應避免清晨劇烈運動。如條件允許,可先喝水,少進食後再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