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出後的工作情況(3 / 3)

五 胡耀邦的諄諄教導

1983年秋,劉邦顯與省委書記處書記董繼昌去北京開工作會議。在北京,時任山西省委第一書記的霍士廉熱情地把劉邦顯請到自己在北京的家中,廣泛地敘談了一番。在談到陝西的工作時,霍士廉建議他如有機會,最好給胡耀邦總書記親自彙報一下。在會議還未結束時,劉邦顯突然大出血,被送到會議臨時定點的北京朝陽醫院救治。西安的家屬們得知這個消息後,二兒子、三兒媳和老伴雷田穎急飛北京,和在北京工作的大兒子、正在北京京西賓館參加經貿部兩個外貿法律製定討論會的三兒子一起,排班24小時陪護劉邦顯。劉邦顯在北京的一些老戰友、老同學楊克等人也紛紛來探視。老同學、時任中央勞動人事部部長的趙守一,更是每兩天必來一次,來時第一句問候話,總是那句“女子娃,好些了沒有”。躺在病床上的劉邦顯想得很多,他最想的是能盡快見胡耀邦一麵,把心裏所想的給這位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自己的摯友一吐為快。趙守一幫他聯係了兩次,均是秘書接的電話,未給予確切答複。他又給來探視他的時任中組部副部長的白治民提出這一要求,結果相同。直到他的老上級,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勳來到醫院看望他,他再次提出這一要求時,習仲勳一口答應,一定當麵給胡耀邦講到!

胡耀邦太忙了,平均一天隻有五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所以,秘書把他們要求壓了下來,胡耀邦得知後嚴厲地批評了秘書,並明確指示,安排好所有工作,三天之內一定要親自去朝陽醫院。權衡多種因素後,最終秘書還是通知朝陽醫院,做好一切急救的準備,將劉邦顯送到中南海胡耀邦的辦公室來。

1983年11月底的一天午後,在幾名醫護人員和劉邦顯秘書及二兒子的陪同下,劉邦顯被一輛急救裝備齊全的救護車接到了胡耀邦的中南海辦公室中。胡耀邦扶著劉邦顯到他休息的內室,讓劉斜躺下,兩個人開始了劉邦顯畢生銘刻在心的一次長談。

劉邦顯首先談了陝西工作的現狀、問題的根源,明確提出,希望中央能派趙守一回陝主持工作。因為,從情況熟悉到工作能力,趙都堪當此任。沉思了一會兒的胡耀邦是這樣回答的:你說的陝西的情況我知道,問題的原因也如你所說。我與習仲勳等同誌商量過,正在考慮如何解決。對守一同誌的評價和能力,我們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你恐怕不知道,經過十三年的折磨,守一的心髒病相當嚴重。讓他回陝,能力不擔心,身體卻不放心。在北京,他隻是主持一個方麵的部門工作,相對輕鬆,有問題也可及時碰頭解決,醫療條件也比陝西好得多。如果回陝西主持全麵工作,他的心髒是負擔不起的。

劉邦顯萬萬沒有想到,胡耀邦是如此關心愛護一個幹部的,在使用上,又是如此全麵、周到的考慮的,他放棄了自己的意見。

接著,劉邦顯談到了往事,又談到當年西北局對胡耀邦的批判及做法,直率地給胡耀邦說:陝西不少老同誌對你有意見!難道忘了西北局這個人是怎樣整你的?胡耀邦笑了笑後,是這樣回答的:邦顯,你我都是從“文化大革命”中過來的,都算是老同誌了。可你想過沒有,論年齡,這個人比你我都大,論資格,比你我都老,論經受的苦難,比你我的遭遇都更悲慘呀。他在敵人的牢獄中蹲了六年,又被我們自己人關了七年。“文化大革命”中我們雖都受到折磨,時至今日,你我還有一個相對完整的家。可他呢?是家破人亡啊!不錯,他整了你,整了我,還整過不少人。可你再想想,你和我這幾十年中就沒有整錯過人嗎?在那個階級鬥爭高於一切的年代中,我們都受過整,可也都不同程度的整過人呀!所以,把這些事不要太著重到某個人身上,這是我們黨在那個時期的失誤。隻要不是康生、“四人幫”那些品質惡劣者,對具體的執行人,不要太著重個人的責任了。我堅信,大多數人都會重新總結我黨幾十年鬥來鬥去的經驗教訓的。你是我的好朋友,是陝西的老同誌,回去給大家講清這個道理。隻要是我仍在這個崗位上負責,絕不允許黨內再烙燒餅似的翻來鬥去了。

劉邦顯用一種全新的目光看著胡耀邦,這是一個思想境界和品格遠遠高出一般人所能想象的領導者。他完全折服了。

劉邦顯又坦誠地談了第三個問題,說:對耀邦的人品、能力、水平絕對佩服。但是,心中總有一種擔憂,因為耀邦太直率了,對人也太坦誠了,具體事的方法也往往考慮得少。作為好朋友、知己、下級,他還是想提醒一下。胡耀邦親切地回答道:不錯,你不止一次提醒過我,守一他們幾個同誌和你一樣也提醒過我。這個黨的最高職務我不是最合適的人選。可是,曆史把我推到這個崗位上,我能撒手不幹嗎?我隻能向小平、陳雲他們建議,適當的時間讓我下來。邦顯,我們都是老同誌了,馬克思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我們隻有用自己很有限的時間多為中國的老百姓幹些好事。鬥來鬥去,鬥了幾十年,我們虧欠老百姓的太多了。可中國的老百姓多好哇,他們仍然擁護我們,支持我們,也期待著我們。放心,我是反對終身製的。你回陝西後,替我問候那些一塊工作過的老同誌。特別告訴他們,在最後的有限時間中,全力做好為人民的事,不要再揪著曆史的陳賬,拋棄那些包袱吧。這樣,去見馬克思的時候,才不會後悔。

回到醫院的劉邦顯,久久不能平靜。胡耀邦高瞻遠矚的言談,一直翻騰在他的腦海裏。晚上,三兒子來陪護他,看到他異常的神情時,問他怎麼了。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耀邦比我了解想象的高尚得多,他是個真真正正的無私的偉人!

六 一線退出擔任顧問

66歲生日過後,劉邦顯從一線副省長的崗位上退下來,擔任省政府顧問,主要協助全麵抓經濟工作的孫克華副省長處理有關工作,同時,給剛調來陝西任省長的李慶偉同誌當好參謀。

李慶偉是初次來陝西工作。聽一些老陝西介紹,劉邦顯是陝西的老人,是“文化大革命”前就管過陝西財貿、農業和文教等工作的老常委副省長,長年在基層蹲點,實際情況非常熟悉。他便登門請劉邦顯陪同到陝北、陝南和關中各地去做調查。劉邦顯不顧年老體弱,每次都答應,並親自陪同,詳細介紹情況,講解當地的特點,提出一些具有實際操作性的建議。在李慶偉任省長的近四年時間裏,劉邦顯成了他不可缺少的好參謀和陝西情況的“活字典”。

孫克華副省長在全麵抓經濟的工作中,更是和劉邦顯經常通氣、商討。甚至財貿方麵的有關事項和決定,幾乎放手讓劉邦顯作出最後決定,直接參與決策。但是,劉邦顯總是注意擺正自己的位置。他總是提出建議,請孫克華最後拍板,一旦決定,在實際貫徹中,積極配合。兩個人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成為親密的好朋友。

張勃興1986年底任陝西省省長。他遇到的第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財政部門彙報說:全省財政狀況相當困難,希望新任省長能跑跑中央,喊喊困難,爭取中央給陝西撥付一些資金。張勃興感到非常為難,他希望得到管財貿多年的老副省長,現任省政府顧問的劉邦顯的幫助。劉邦顯了解了情況後,對張勃興講:走,我跟你去省財政廳。兩個人到了財政廳,廳裏的負責人仍然是哭窮,希望省政府能向中央要點錢。劉邦顯笑道:要我幫你們算賬嗎?接著,他把陝西曆年來的財政收支情況一筆一筆地列出,又把1986年當年的收入、支出列出,最後的數據很清楚地顯示,不是賬上沒錢,而是還有一定的盈餘。財政廳幾個負責人無可奈何地苦笑了。劉邦顯最後對財政廳的幾位領導苦口婆心地講:希望得到中央財政支持的心願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給新任省長彙報假情況。希望你們今後紮紮實實地支持張勃興省長的工作,如實彙報、反映。這件事,張勃興一直記在心裏。2007年3月3日,在劉邦顯家設的靈堂吊唁後,張勃興又將這件事講給當時在靈堂前的每一個人。

1987年10月,年已71歲的劉邦顯徹底地離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