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海鷹,明白!”
這個時候,海航副參謀長紀亭榭一看敵機位置,已經超出200公裏的作戰範圍。
在首戰告捷以後,紀亭榭就組織飛行員就許多戰術問題,如怎樣擴大海空戰區,怎樣進行海上的低空作戰,怎樣遠伸作戰等諸多問題,進行了認真地討論,並在取得一致意見的基礎上,不斷組織飛行,多次進行反複地練習。
這次遇到超出200公裏的作戰範圍,幸好早就有所準備。
紀亭榭一聽到“廣州”艦上的對空引導小組的呼叫,就當機立斷,命令值班雙機起飛。
可是,當解放軍的雙機編隊飛臨自己艦艇編隊上空的時候,4架敵機已經不見蹤跡了。
解放軍護衛艦編隊在雙機掩護下安全返航。
為確保解放軍登陸編隊隱蔽集結、航渡和安全登陸作戰,紀亭榭領導指揮所製定了周密的迎擊敵機的全套方案。
同時,為了保證遠距離作戰,紀亭榭還報請華東軍區防空軍在南田島上建起了雷達站。
指揮所又配備和加強了指揮艦上的對空引導組,進行技術性隱蔽引導,進一步加強艦艇與飛機協同作戰的能力。
到了1954年5月11日,登陸部隊便於海門集結,進入臨戰狀態。
東磯列島之戰就要開始了。初步奪取製空權
1954年5月11日,在海門港、白沙灣內,解放軍從各地調集的大批機帆船、木殼登陸艇陸續集結待命,中間包括一直活躍在台州沿海的、素有“陸軍海戰隊”之稱的水兵連。
攻占東磯列島,必須要保證空中安全,沒有製空權就沒有製海權,所以一定要掌握製空權。
海軍航空兵司令部派出副司令員曾克林和副參謀長紀亭榭到浙東前線,在寧波機場設立指揮所,指揮裝備有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的第二師六團和裝備有拉—11型活塞式殲擊機的一師四團一大隊協同海軍艦艇部隊和陸軍部隊作戰。
海軍航空兵這次擔負的具體任務是:
奪取海門、一江山、漁山一線150公裏半徑的製空權,務必殲滅來犯之敵。航二師要盡可能遠距離出擊,殲敵於海上戰區和登陸部隊、艦艇集結地域之外,從空中保證渡海登島作戰的勝利。
寧波指揮所受領任務後,再次對國民黨的空軍實力和以往活動情況進行了細致地分析和偵察,研究判斷敵機近期很可能前來偷襲。
為確保戰區的安全,堅決打掉偵察襲擾的敵機,指揮所製定了周密的迎擊敵機的方案:
一、如國民黨單機或雙機來犯,即用一等戰鬥值班的雙機起飛迎敵,三等值班的飛機立即轉入一等待命。
二、如國民黨6架以下小批次來犯,應該由值班中隊起飛迎敵,其他兵力轉入戰鬥值班待命。
三、如國民黨12架以下小機群入竄,則在保證機場安全的前提下,投入最大兵力起飛對敵人進行反擊。
四、如國民黨以大機群突襲,則請求空軍支援,海軍航空兵重點殲滅海上戰區的敵機。仍然采取先敵發現,占位攻擊,近距離瞄準開炮狠打的基本戰術。
為了加強艦、機協同,密切配合作戰,航二師在艦隊指揮艦“南昌”號上設立了對空作戰目標的引導組,這在人民海軍的曆史上還是首次。華東防空軍在南田島上建立了雷達站,以保證航空兵部隊的遠距離作戰。
5月11日10時30分,敵人空軍兩架F-47型戰鬥轟炸機突然從鬆門以南30公裏飛來,在大陳上空盤旋,行動十分詭秘。
這是國民黨的飛機在3月18日被解放軍空軍擊落後,又一次出現,距離在寧波機場200公裏外,其活動意圖一時難以弄清。
F-47屬於戰鬥轟炸機,在國民黨空軍大陳島飛行管製站指揮下,倚仗低空性能好、飛行續航時間長等優勢,經常配合艦艇對浙東沿海進行偵察轟炸,破壞海上運輸和漁業生產。
寧波指揮所為掩護解放東磯列島登陸部隊的集結,不暴露作戰意圖,馬上派飛機遠距離攔擊敵機,防止其偵察襲擾。
擔任當天戰鬥值班的六團中隊長保錫明和飛行員董世榮奉命出擊。
飛機用最大速度向戰區飛去,越過規定的150公裏巡邏線到達頭門山上空時沒有發現目標。指揮所根據標圖命令繼續向前搜索。
3分鍾後,雙機已經過了鬆門。
由於海上有霧,天地線難以分清,很難發現敵機,他們便掉轉機頭沿原航線往回搜索。
待保錫明和飛行員董世榮飛至大陳西南15公裏的時候,僚機董世榮報告右後下方有兩架敵機,保錫明馬上命令董世榮進行攻擊。
飛行員董世榮降低高度,隱蔽逼近敵僚機,在相距400米處開炮擊中敵機右翼。
受傷的敵機依仗其低空性能優越,采取不規則的左右急轉、上下機動的方法進行躲避。童世榮窮追不舍,與敵拉小圈子進行水平纏鬥,因盤旋機動性能不如敵機,連續發起6次攻擊也未擊中敵機。
保錫明在掩護董世榮攻擊敵僚機時,發現了敵機長。於是,保錫明利用米格—15比斯飛機速度快、垂直機動性能好的優勢,將飛機拉起到一定高度,占據敵後有利位置,始終將敵置於自己視線之內,並尋機接近敵機發起攻擊,然後從側方退出,提升飛機高度再次占據有利位置攻擊敵機。
保錫明在300米到1000米的運動距離處,連續射擊7次,命中3次。敵機帶著還沒有投下的炸彈便栽入鬆門以東的大海中。
正當保錫明擊落敵機上升轉彎向左脫離時,一不小心被從左上方正麵飛來的敵僚機擊中兩彈,一彈中機翼,一彈穿透座艙。保錫明右臀部負傷,保險帶和褲子著火,艙裏到處都是黑煙,他拋掉座艙蓋準備跳傘。
指揮所聽到人機負傷的報告後,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紀亭榭問明具體情況,考慮到飛機還能駕駛,而且駕駛員在負傷出血的情況下跳傘,會因為劇烈運動而大量出血,要是掉到海裏就會機毀人亡。因此,紀亭榭便連續提醒保錫明:“沉著、冷靜!”
“趴到風擋後麵,堅持飛回來!”
“注意油量!”
保錫明忍著傷痛狠拉駕駛杆,把飛機升得更高,以便燃油燒完還可以滑翔回去。飛機一直爬到7000米的高空才改為平飛。
這時,保錫明的傷口大量出血,渾身無力,機身不時傾斜抖動。最後,在操縱非常困難、油料即將耗盡的危險情況下,他終於駕著飛機安全落地。飛機滑跑停止後,他便暈倒在座艙裏,鮮血染紅了衣服。
由於保錫明和董世榮在200公裏外攔擊敵機,使得敵機未能完成偵察襲擾的任務。特別是機長保錫明在人、機負傷的危急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以堅忍不拔的頑強毅力駕機返回機場,這種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後來,海軍司令部、政治部給他們榮記二等功。
由於飛行員初次升空作戰,缺乏實戰經驗,飛機沒有保持一體,導致形成各自為戰的局麵。另外保錫明大意輕敵,以致被敵人鑽了空子,這是海軍航空兵戰鬥曆程中第一個深刻的教訓。
慶祝大會開完後,部隊情緒卻出現了波動,有人憂慮地說道:“飛機的紅色警告燈都亮了,打得太遠了,太冒險了!太不可思議了。”
還有一些人認真地說:“紅燈一亮,就該跳傘,這是規定。”
在這種情況下,究竟如何處置,紀亭榭在總結會上,引導大家進行討論,最後統一了認識:
這次遠距離出擊,擊落擊傷敵機各1架,保證了登陸部隊集結點的安全;我雙機越過敵人指揮中心——大陳島作戰,使敵人驚恐不安,是擊落擊傷敵機以外的又一重大勝利。
憑這兩條,保錫明、董世榮雙機做得對。至於油量表紅色警告燈閃亮,主要是在戰區活動時間過長;人、機負傷的原因不是作戰距離遠造成的。
根據在討論中提出的問題,紀亭榭又進一步引導大家討論改進的方法,並在訓練中一個一個地進行克服。
通過這次實戰和訓練,我飛行員的作戰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