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亭榭曾對當時敵我力量作了分析。他認為六團的長處是:
鬥誌昂揚,參加過抗美援朝作戰,曾擊落美機10架,擊傷1架,一批骨幹有空戰經驗。全團進行了3個月的空戰和射擊科目訓練,能夠升空作戰。使用的米格—15比斯速度大、升限高,爬升和俯衝性能比較好。
紀亭榭同時指出六團的弱點是:
飛行員缺員較多,多數隻飛過100至200小時,沒有作戰經驗,也沒有經過複雜氣象和海上訓練。
而敵機飛行員,大都飛過1000至2000小時,技術熟練,戰術靈活,熟悉海區,其螺旋槳飛機續航時間長,水平機動性能好,地麵保障完善。
同時,敵機也有弱點,主要是:
人員鬥誌不強,飛機性能速度慢,升限低,爬高和俯衝性能比較差。
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機場除兩架值班飛機外,其他飛機都在其他空域執行任務。
如果在這個危險的時候,值班飛機起飛掩護艦艇部隊,敵人的轟炸機就可能乘隙前來襲擊機場,機場必將受到嚴重損失。
但是,如果解放軍的飛機不起飛,解放軍艦艇部隊也將受到嚴重威脅,後果將不堪設想。
到底該怎麼辦呢?紀亭榭向參謀詢問了敵機活動情況,認為現在敵機的主要攻擊方向不是襲擊機場,而是解放軍的艦艇部隊。
紀亭榭拿起電話,向華東軍區防空軍指揮所報告了自己的分析和決心。
他說道:“眼下敵機沒有襲擊我機場的跡象,我想咱們的飛機是可以起飛的。”
華東軍區防空軍指揮所的領導說:“那就由你決定吧。”
紀亭榭放下電話,立即下達了“起飛”的命令。
解放軍飛行員崔巍、薑凱接到命令,馬上駕機飛到戰區上空,盤旋搜索敵人的飛機和正處於危險中的解放軍的艦艇。
空中能見度很差,遠處朦朧不清,崔巍、薑凱終於在南田島上空發現敵機4架,正向南飛。
果然不出他們所料,敵機正在盤旋著尋找解放軍的海上艦艇。
崔巍、薑凱迅速向敵機撲去。
崔巍下降高度,尾隨隱蔽接敵,第一次開炮,因距離遠,沒有命中。
敵機發現遭到攻擊,右轉企圖擺脫。
崔巍馬上切半徑靠上去,在距離敵機400米時再次開炮,打得敵機空中開花。
另兩架敵機企圖夾擊崔巍,被薑凱衝散。
薑凱見已經擺脫危險,便加大油門,向一架敵機追去,一個上升轉彎,繞到敵僚機尾後,連續射擊3次,將敵機擊落。
紀亭榭事後報請總政和海政批準,授予崔巍、薑凱銀盾各一座,各記三等功一次,並召開隆重的祝捷大會,給予兩人極高的讚譽。
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第一次升空就擊落兩架敵機,揭開了海空的戰鬥序幕。
航空兵真是好樣的!正是他們的勇敢和機智才擊落的敵人的轟炸機。
更可喜可賀的是解放軍水麵艦艇和航空兵第一次協同作戰取得了成功!這也為解放軍海陸空三軍作戰打下了基礎。
從這次海、空協同作戰中,解放軍水麵艦艇指戰員體會到,隻有在海軍航空兵的掩護下,才能保障艦艇的安全,並取得勝利。解放軍航空兵則感到自己肩負的擔子更重了,決心奪取製空權,為海軍創造有利條件。解放軍護衛艦打擊敵艦
國民黨海、空軍受到打擊後,不敢再輕易襲擾我東南沿海的漁場和航道了。
但是,東磯列島這個海匪聚集的地方,仍然在敵人的手裏控製著,鬥爭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為了防止敵人的反撲,打擊位於東磯列島的海匪和國民黨的守軍,華東軍區海軍根據華東軍區的統一作戰部署,製定了作戰部署:
以舟山基地登陸艇大隊的“碾莊”、“衛崗”兩艘登陸艦及十六艘登陸艇,組成登陸輸送隊,運送陸軍六十師一八○團準備登陸。
令台州、嵊泗兩個巡邏艇大隊十二艘炮艇組成警戒隊,準備掩護陸軍航渡和登陸,並擔任對大陳、漁山方向的巡邏警戒。
第六艦隊組成護衛艦掩護編隊擔任登陸輸送隊側翼警戒,打擊襲擾反撲的敵艦,而魚雷艇一中隊待命配合護衛艦作戰。
海軍航空兵二師六團負責掩護海上艦艇行動,單獨或協同艦艇對敵機作戰。
所有參戰部隊,由浙江軍區和華東軍區海軍組成聯合指揮所實施統一指揮。
第六艦隊司令員邵震和副司令員馮尚賢,接到“南下執行任務”的命令以後,立即開始行動。
第六艦隊,是海軍第一支護衛艦部隊。它是在華東軍區海軍第一艦大隊和第二艦大隊基礎上擴編而成的。第六艦隊於1950年4月在上海成立。成立時,陳毅司令員到會作了報告。
第六艦隊下轄3個大隊,共擁有護衛艦10艘。
當時的第六艦隊由於沒有空中保護,一直在定海以北海域活動。因此,這是第一次南下,主要是執行護漁護航的任務。
第六艦隊第一任司令員是饒子健,邵震是第二任司令員。
邵震原是陸軍副師長,在參加解放萬山群島戰役後,即調來第六艦隊任司令員。
副司令員馮尚賢,原是陸軍二十五軍七十五師參謀長,在海軍學校學習了半年多的時間,還是學習技術的尖子呢!
邵震和馮尚賢雖然在陸軍都打了10多年仗,見過了大大小小的戰役,但這次指揮護衛艦南下執行任務,都屬第一次。
這兩位司令員都把執行這次任務看作是“護漁護航演習”。
這次第六艦隊參加南下執行任務的護衛艦有“南昌”、“廣州”、“長沙”、“開封”,另外配屬由聶奎聚指揮的舟山基地戰艦大隊的“瑞金”和“興國”兩艘炮艦,比起幾年前威風多了。
兩位司令員圍繞著麵臨的任務,就敵我力量進行了分析。
敵的艦艇數量多,訓練有素,有的還有海戰經驗。解放軍艦隊軍艦數量少,技術水平差,但速度比敵人快,火力也明顯優於對方。
他們還分析敵人尚不了解我護衛艦的情況,最近肯定會出來騷擾。
兩位司令員研究決定:
派“瑞金”、“興國”兩艘炮艦前往誘敵北上,然後在敵人占領島嶼的炮火射程之外與敵作戰。
作戰方案確定後,副司令員馮尚賢馬上率4艦由上海啟航南下,於4月27日夜進入作戰海區。
大隊長李辛指揮“廣州”和“開封”兩艘護衛艦在檀頭山北部拋錨待機,分隊指揮員聶奎聚指揮“瑞金”和“興國”兩艘炮艦則在南麵誘敵。
4月28日上午,聶奎聚報告:
發現敵1艘“信陽”號驅逐艦、兩艘“太”字號護衛艦和1艘“永”字號掃雷艦。敵艦編隊發現我“瑞金”、“興國”隻是兩艘炮艦,馬上接近並射擊。
馮尚賢命令聶奎聚道:“立即誘敵北上!”
馮尚賢又命令兩艘炮艦:“繼續誘敵北上!”
馮尚賢不停地計算著敵我軍艦的位置,當炮艦“瑞金”、“興國”處於敵艦編隊正前方陣位,護衛艦“廣州”、“開封”處於敵艦編隊左舷前方陣位,形成兩舷夾敵編隊的時候。
馮尚賢馬上下達命令:“出擊,開炮!”
解放軍編隊火炮指揮員馮長天,指揮兩艘護衛艦,集中強大的火力繼續射擊。
三發炮彈當即命中敵指揮艦“信陽”號。
敵人沒有料到解放軍的炮火如此猛烈,一時被打得暈頭轉向,顧不得應戰就亂作一團,各自調頭向漁山列島方向逃去。
就在這時,敵機突然出現在戰區上空,尋找解放軍護衛艦。
馮尚賢馬上命令道:
對空引導組,立即呼叫寧波機場!
對空引導組,是接受“3·18”海戰經驗而特地由海軍航空兵派到指揮艦“廣州”號上來的,這次果然派上了用場。
“海鷹,海鷹,我是海魂,飛賊出動,飛賊出動了。海鷹,聽見沒有?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