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好大喜功的形象活靈活現,如在眼前。
三、癖好種種
漢武帝一生癖好極多。
這其中既有作為一代雄才大略聖君高雅的興趣愛好,也有作為古代帝王庸俗腐朽、揮霍享樂的怪癖。
漢武帝自青年時代就喜好文學,特別愛好詩、賦,也格外愛惜詩人、文士。
在他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很有才華的知識分子。
有一次,漢武帝讀到《子虛賦》,十分欣賞它的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現的出眾才華,感慨地說:“我怎麼不和這個人同時代呢?!”流露出對這位作者的欽佩之情和想與作者結識的願望。
恰巧這時負責給他養狗的楊德意在場,就上前對漢武帝說,《子虛賦》的作者是自己的同鄉司馬相如。
武帝聽後十分高興,立刻要召見這位才子。
司馬相如被召進朝廷後,漢武帝授以官職,賜給筆劄,讓其專事寫賦。
除司馬相如外,在漢武帝身邊的還有枚皋、劉安、朱買臣等文人、學士,他們都是當時第一流的學者、詩人。
漢武帝不僅欣賞他們的才華和作品,而且還同他們一起吟詩作賦,以詩賦唱和。
在漢武帝的影響下,當時許多文臣、武將都喜歡吟詠詩賦。
武帝經常和群臣在柏梁台聚會飲酒賦詩,據說古詩中的“柏梁體”就是由漢武帝和群臣賦詩而開始流行起來的。
漢武帝自己創作詩賦的水平也相當高,流傳至今的《瓠子歌》《秋風辭》和《李夫人歌》等,都非常精美,表現出他具有相當高的文學修養。
漢武帝還特別喜歡藝術,像音樂、歌舞,他都精通。
善歌舞的李延年就是漢武帝宮中眾多的藝術家中的一位。
《漢書·外戚傳》載:“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
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李延年出身優倡,地位低下,且曾遭受腐刑,為宦者,隻因長於音律與詩歌的寫作,就為武帝所重視。
武帝在出巡、出遊之時,還常常讓隨臣作歌,或者自己親自吟歌,以抒情明誌。
他在西巡途中,曾作過《回中道歌》;東巡時,曾在黃河決口處作《瓠子歌》二首;出遊河南時,曾作《秋風辭》一首。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漢武帝也隨時隨地有感而歌。
綜上所述,漢武帝喜好文學的性格是很顯然的。
漢武帝還十分重視文化建設。
他剛即位就慨歎“書缺簡脫”“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並常常把各地的博學之士接到都城來,讓他們精研文獻,或與之徹日長談。
像司馬遷、孔安國等都是當時精通古文獻的大家,他們都致力於古文獻的研究和整理。
漢武帝建立秘府,對當時修禮樂、訂律曆等都起了很大作用。
總之,武帝這種重視文化和愛惜文人的作風,對西漢文化事業的發展直接起著推動作用。
當然,漢武帝絕不是一個纖弱的文人。
他崇尚武功,喜愛寶馬,酷愛打獵,追逐猛獸,更像一位勇敢的鬥士。
這些前文已經述及,在此不再重複。
漢武帝在任人方麵也別具一格。
雖然他獨尊儒術,但在用人時卻不拘資限,不拘一方,同時,還充分體現出誠懇、果斷、寬容、敏辨等等特點。
《漢書·主父偃傳》雲:“……是時徐樂、嚴安亦俱上書言世務。
書奏,上召見三人,謂曰:‘公皆安在?
何相見之晚也!’”《漢書·東方朔傳》雲:“……朔初來上書……文辭不遜,高自稱譽,上偉之。”又雲:“武帝初即位,征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又曰:“武帝即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
唯其如此,所以史稱“漢之得人,於茲為盛”。
但是,作為帝國最高統治者,漢武帝庸俗腐朽的癖好也很多。
如他迷信鬼神方士,求仙祭祀終生不懈,喜歡營造別宮離館,搜求珍奇異寶等等。
尤其他對於女色,更有著特殊的喜好。
據《漢武故事》載:“……又起明光宮,發燕、趙美女兩千人充之,率取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滿四十者出嫁。
掖庭令總其籍,時有死出者補之。
凡諸宮美人可有七八千。
……常從行郡國,載之後車;與上同輦者十六人,員數恒滿,皆自然美麗,不假粉黛黑。
侍衣軒者亦如之。
上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無婦人;善行導養術,故體常壯說。”這段話雖出於後人的記載,但也反映了漢武帝真實的荒淫生活。
武帝一生最寵愛的一個嬪妃,是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
《漢書·外戚傳》
載李延年引薦李夫人給漢武帝的經過雲:“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歎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這就是說李夫人被幸愛,不是因為她有其他的長處,而隻是因為她有傾城傾國之色而已。
雖然武帝的深宮中有數以千計的年輕美貌女子供他一人玩弄,但他仍不滿足,還不斷在宮外拈花惹草。
還是在漢武帝年輕的時候,有一次,他在姐姐平陽公主家偶然看見歌伎衛子夫,立刻被她的姿色所動,就迫不及待地在更衣室裏占有了她,並帶回宮中。
從此,他就冷落了原皇後、他姑母大長公主的女兒阿嬌,並廢黜之,而立衛子夫為皇後。
在漢武帝的一生中,得到他“寵幸”的姬妾比西漢王朝任何一個皇帝都多,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荒淫的程度和糜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