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擋不住的神仙誘惑
戰國末年至秦漢,方士這派人物興起,而神仙家就是方士的一種。
他們自稱擁有“方術”,可以招致神仙,神仙下臨就可以使人成仙,從而長生不老。
他們還宣稱,在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的宮闕都是用金銀建成的,其中住著許多仙人,長生不死的仙藥也在那裏,隻是“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雲”。
說到神仙對漢武帝的誘惑,我們不能不提到司馬相如的《大人賦》。
司馬相如是和漢武帝同時代的著名文學家,《大人賦》就是他描寫漢武帝向往神仙意境的。
據向秀解釋,《大人賦》中的“大人”所指即為漢武帝。
《大人賦》用詞華麗,聲律和諧,其大意講:“大人”居於中國,他拋棄世俗的權力和歡樂而到天上旅行。
大人禦車由各種各樣的龍拉著,一路上旌旗飛揚,浩浩蕩蕩。
大人來到了仙境,役使千仙萬神,遍訪四極、八方,遨遊於天帝在昆侖山的宮殿,見到了長相醜陋卻長生不老的西王母。
最後,大人最終到達了目的地,“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
視眩眠而無見兮,聽惝恍而無聞。
乘虛無而上假兮,超無友而獨存”。
就這樣,大人在絕對境界中成了仙。
雖然此賦中含有司馬相如批判漢武帝庸俗的成仙願望及諷刺之意,但他的意思仍然一目了然。
這篇賦中勾畫了一個壯觀宏偉的仙境,深深地吸引了漢武帝。
據說漢武帝讀過這篇賦後“飄飄有淩雲氣,似遊天地之間意”。
漢武帝從這篇賦中找到了自己所向往但又無法明確塑造出來的理想形象。
《史記·孝武本紀》開篇敘述漢武帝身世之後便講:“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許多方士就利用他的這種執迷來騙取俸祿和黃金。
漢武帝每次發現了他們的欺詐後,就把他們殺掉,可是他仍然相信神仙是存在的,而且是能夠求得的,隻是這些方士太無能,是“騙子”。
因此,漢武帝對方士們製造的求仙“方術”始終興趣不衰,他的一生一直都被一批又一批鼓吹神仙思想的方士包圍著、熏陶著。
漢武帝深深著迷的第一個方士是李少君。
《漢書·郊祀誌》記載,“少君者……能使物,卻老”,深受漢武帝的寵愛與信賴。
他對漢武帝說:“祠社皆可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
臣嚐遊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
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對於李少君的敘述,漢武帝深信不疑,他親自進行祠社,並派遣方士入渤海蓬萊山求安期生等神仙,同時煉丹砂藥物,希望把丹砂煉成黃金。
可是不久,李少君病死了。
能求仙、長生不死的李少君自己卻先病死了,豈不令人懷疑?
但一心想成仙的漢武帝卻認為李少君看來已死,其實他已經得道成仙了。
漢武帝如此把李少君尊為仙人,羨慕不已。
繼李少君之後深深吸引漢武帝的是齊人少翁。
“少翁”即少年老人之漢·
“延年益壽”瓦當意。
看他長相像個年輕人,可自稱自陝西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出土己已經二百多歲了,他還說他有一種能使死人複生的本領。
我們知道,漢武帝最寵愛的美人李夫人早死,漢武帝為此非常傷心,一直在心底思念著她。
聽少翁這麼一說,漢武帝就讓他把李夫人請回來。
少翁利用類似後世皮影戲的方法,使漢武帝在幔帳上仿佛見到了李夫人的身影。
漢武帝十分高興,拜少翁為文成將軍,大加賞賜。
少翁順勢告訴漢武帝:“陛下要是想與神仙交流,則宮室被服非像神物不可,否則神仙不會來。”
他還要漢武帝建造甘泉宮祭閣、祭室,描繪神像,供奉召神。
漢武帝一一照辦,心想現在神仙總該來了。
可是一年多過去了,卻仍毫無應驗,不免心中生疑。
為了打消漢武帝的疑心,少翁便又生一計。
一天,他指著一頭牛對漢武帝說,這牛肚子裏有天書。
漢武帝讓人殺牛後在牛肚子裏果然得到了帛書,可武帝卻認出了帛書上的字是少翁的筆跡。
一盤問,原來是少翁事先把帛書喂進了牛肚裏。
漢武帝一怒之下便把少翁處死了。
但僅在處死少翁的一個月後,卻又有人向漢武帝說他們在東關碰見了少翁。
武帝疑心頓起,便派人把少翁的棺材打開,不料棺材裏真的沒有了少翁的屍體。
漢武帝認為少翁果然神靈,便又信起了別的方土來了。
元鼎四年(前113),膠東方土欒大來到了宮中。
欒大曾經與少翁同學,侍奉過膠東王,人長得英俊魁梧,又敢於說大話。
他大言不慚地對漢武帝說:“臣經常來往於海中仙島,見到過仙人安期生、羨門等。
但是神仙見臣地位低下,不信任臣。
而且,神仙還認為臣當時侍奉的膠東王隻不過是個諸侯而已,不配給他仙方。
臣的老師告訴臣說:“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他又說:“臣害怕步文成將軍(少翁)之後塵,所以不敢說。”漢武帝撒謊說:“文成將軍是吃了有毒的馬肝而死的。
你若能真的得到仙方,我一無所惜。”
欒大便大膽地向漢武帝提出了條件,要求給他高貴的地位,授以信印。
當然,為了證明他的能力,他還當場表演了“鬥”的方術,把棋子在棋盤上擺好,棋子就自己動起來了。
其實,這隻是利用磁石吸鐵的性質搞的一種小遊戲而已。
漢武帝信服極了,加之當時他正為黃河決口和黃金未煉成而擔憂,於是便拜欒大為“五利將軍”,一個月後又任命為天士將軍、地土將軍、大通將軍,賞賜食稅兩千戶,封為樂通侯,甚至還將女兒嫁給了欒大。
緊接著又封欒大為“天道將軍”,以示不將他作為臣下對待。
欒大在拜見漢武帝之後的短短數月內,連佩六印(五將軍一侯),貴震天下,以致齊燕之方士無不稱身懷登仙之術而蜂擁宮室。
欒大受爵加印之後,常常於夜間在其宅邸祭祀,召請神仙下凡。
然而神仙始終未降臨。
後來,漢武帝便命令欒大前往仙島尋訪仙師,並派人秘密跟蹤監視。
結果欒大未入仙島卻上了泰山,回來後竟對漢武帝妄稱見到了仙師。
漢武帝深知上當,便誅殺了欒大。
欒大死後,齊方士公孫卿出現了。
當時漢武帝對在汾陰挖出了古鼎很感興趣,公孫卿乘機向漢武帝奏呈有關古鼎的《申公書》,說此書為申公跟仙人安期生學黃帝之教,受黃帝遺詔而留下的。
公孫卿更加詳細地向漢武帝介紹了黃帝成仙的經過:“寶鼎與神仙相通。
古時有七十二王舉行封禪大典,隻有黃帝一人能夠登泰山封祭。
大漢皇帝也應當上泰山封祭,封祭之後就能登天成仙。
皇帝首先與山神交遊,學習仙道一百多年,然後才得與神仙交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