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從膠東王到皇太子(2 / 3)

在王美人產子之前,薄太皇太後的內侄女已被封為皇後。

可惜她運氣不佳,一直沒個一男半女。

在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祖訓支配下,薄皇後的地位自然可想而知了。

王夫人觀察宮中眾妃,能和自己較量的隻有栗姬。

她容貌豔麗,十分受景帝寵幸,況且連生了三個兒子,劉榮為長子,立儲的可能性最大。

於是宮中的兩個女人為自己的地位展開了爭鬥。

公元前155年春,日薄西山的薄太皇太後死去,薄皇後失去了祖母的靠山,不久被廢,離開了正宮。

後位的空缺,代表著皇儲未定。

皇後之爭和太子之爭交織在一起,在漢宮中悄悄展開。

景帝對兩個妃子都十分喜愛,對哪一個都難以割舍。

聰明伶俐的劉彘三歲能誦經如流,無一遺落,表現出超人的智力。

有一次景帝把他抱在膝上問:我兒想要當皇帝嗎?

小劉彘用稚嫩的聲音回答說:做皇帝由天不由人,我隻想做父親的好兒子,每天能在您膝下玩耍。

景帝聽後十分驚訝,小劉彘的大度和悟性使景帝有立他為儲的想法。

但是景帝曾與栗妃私約,立她為後,其子為君。

栗妃三子,德被立為河間王,閼被封為臨江王,隻有長子榮未被冊封,顯然是為當太子做準備的。

但是劉榮為人忠厚、木訥,和才智過人的劉彘相比,立刻矮了半截。

介於這種情況,景帝猶豫了一年,仍未做出決定。

栗姬偷窺後位已久,薄氏被廢後,她更是格外獻媚,要求景帝實現諾言,立榮為太子,心想太子的母親日後自然會封為皇後。

景帝執政時奉行“無為而治”的治國政策,做事循古禮,少變化。

立幼廢長,有違祖訓。

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景帝於前元四年(前153),立劉榮為皇太子,四歲的劉彘為膠東王。

王美人“夢日入懷”生子的祥兆雖然得到景帝的關注,最終立太子時還是敗給了栗姬。

但王娡並未死心,打算等待時機再翻身。

宮中眾妃都以為栗姬立後是早晚的事,一起奉承她,栗姬非常得意,飄飄然起來。

栗姬本是一個淺薄、沒有遠見的女人。

她以為後位非她莫屬,日益驕橫任性,總想三千寵愛於一身。

景帝接近哪個妃子,她就憎恨誰,毫不掩飾,即使對景帝本6人也不給好臉色看。

當然最嫉妒的就是王美人,她絕世的容顏,悅耳的聲音,尤其是假惺惺的笑容讓栗姬十分惱怒。

栗姬經常當眾給王美人難堪,王娡隻是忍讓。

栗姬聽說在女人背後吐唾沫,那個人就會失寵。

於是在元旦慶典眾妃聚在一起時,她在許多寵妃後幹了這件事,心裏感到非常痛快。

不料傳到景帝耳朵裏,讓他對栗姬產生了反感。

當栗妃在宮中橫行時,王夫人卻反其道廣施恩惠,以謙虛隨和的態度對待眾妃,得到大家的稱讚。

正當她倆明爭暗鬥之際,長公主嫖插了進來,給這場爭鬥起了催化作用。

長公主是景帝的姐姐,單字嫖,是竇太後和文帝所生的大女兒,被封為館陶公主。

她嫁給堂邑侯陳午(陳嬰之孫)為妻子,生下一個美麗活潑的小女兒,取名阿嬌。

長公主是竇太後的掌上明珠,可以自由出入宮中,憑著母親的後盾,在宮內呼風喚雨。

她為了討好當皇帝的弟弟,經常利用外出之便為他搜羅美女。

據說,王夫人就是長公主路上順便選進宮的。

許多宮女為了得到皇帝的寵幸,也經常賄賂長公主,求她給牽線搭橋,見皇上一麵。

長公主兩頭得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這樣無形中惹惱了栗姬,她認為長公主幫別人搶走了自己的恩寵。

長公主自小在宮中長大,對權勢的衡量、巧取和謀劃可謂是耳濡目染。

現在她依仗母親盡享特權,母親百年之後怎麼辦呢?

長公主眼看竇太後年事已高,就開始為自己找後路。

看著美麗的阿嬌,她計上心來。

古時婚俗流行姑表親,漢代稱之為“重親”,就是姑母的女兒嫁給表兄弟。

舅舅家娶姑家女兒是對當初姑姑外嫁的一種補償,同時使兩家親上加親,兄弟姐妹的財產可以共同繼承。

長公主就抱著小阿嬌,興衝衝地去找栗姬定娃娃親,這樣將來阿嬌做了皇後,她就是皇上的丈母娘,誰敢惹呀!

沒想到栗姬心中早就對她不滿,她還跑來自討沒趣,便立刻回絕了她,說高攀不上,讓長公主碰了一鼻子灰。

長公主悻悻地回府後,生了半天氣,因為從來沒人敢這樣對待她。

於是她暗下決心,絕不能讓栗姬當上皇後,否則形勢對她十分不利。

長公主提親失敗的事被王夫人知道後,她趁勢抓住機會接近長公主,誇小阿嬌多漂亮,誰要是娶了她,該多幸運呀!

……誇得長公主心花怒放,立即和王夫人結成聯盟。

一個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一個要讓自己的女兒為皇後,兩個女人為了不同的目的,一起開始對付栗姬。

王娡把結親的事告訴景帝後,景帝覺得不太合適,因為阿嬌比劉彘大幾歲。

於是長公主和王夫人商量好第二天再一起勸說景帝。

於是第二天兩個人都抱著小孩來找景帝,大家坐在猗蘭殿上說說笑笑,十分開心。

長公主把劉彘抱起來說:彘兒,要不要媳婦啊?

小家夥笑嘻嘻的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