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黃繼光遺體穿新軍服時,他那高高舉起的雙臂已經僵硬,讓人怎麼整也整不下來,這該怎麼辦呢?

4個女衛生員和3個男同誌合計之後,便用鐵絲吊著四五個小汽油桶燒水,用燙熱的毛巾敷到第三天,整個遺體都軟和了,四肢也能扭動了,他們才給黃繼光穿上了嶄新的中國人民誌願軍軍服,然後安葬了他的遺體。

王清珍的出色表現,受到誌願軍官兵的廣泛讚揚。她榮立了二等功,後來她被授予二級戰士榮譽勳章。坑道鬥爭凸顯出威力

誌願軍在地表戰鬥中雖然一再受挫,但是坑道作戰卻打得有聲有色。

作為上甘嶺戰役中的一個突出的作戰特點,坑道鬥爭貫穿著整個上甘嶺防禦戰役。隻是在不同時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5月21日,戰役的第二階段開始,這就是最艱難的坑道鬥爭階段。

誌願軍在5979高地共有3條大坑道,8條小坑道和30多個簡易防炮洞。當時3條大坑道和5條小坑道都在守備部隊控製下,其中八連進入的1號坑道是主坑道,位於1號陣地下,是最大的坑道,那條坑道呈“F”形,全長近80米,高15米,寬12米。

在1號坑道左右還各有一個叉洞,頂部是厚達35米的石灰岩,坑道的兩個洞口都向北朝著五聖山方向。

“聯合國軍”雖然占領了表麵陣地,但坑道仍然控製在誌願軍手中,坑道裏的誌願軍隨時可以與地麵反擊的部隊裏應外合,從而給“聯合國軍”造成極大的威脅,坑道成了“聯合國軍”的心腹之患。

坑道一日不除,“聯合國軍”便一日不得安生,因此20日以後的戰鬥就是以坑道為爭奪焦點。

堅固的坑道工事,大大增加了誌願軍陣地前沿糧、彈和其他物資的儲備和第一梯隊的防守力量,有效地削弱了對方優勢裝備的殺傷效果,較好地解決了誌願軍有生力量的保存問題。

在此次戰役中,上甘嶺近4平方公裏的山頭被“聯合國軍”炮彈、炸彈削低兩米,表麵的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誌願軍部隊始終像釘子一樣牢牢地紮在那裏。

坑道為誌願軍官兵提供了良好的庇護所,他們也以陣地為家,樹立了牢固的長期作戰的思想。

5979高地和5377北山在出現坑道前,為避免對方炮火殺傷,隻能以一個排防守。有了坑道以後,每處增加到一個連,使第一天的戰鬥就能抗擊對方先後投入7個步兵營的連續衝擊。

白天誌願軍戰士依托坑道與對方頑強作戰,天色一黑,坑道部隊就組織小分隊出擊,四下炸地堡、摸哨兵,搞得美軍草木皆兵,夜不得寧。

在持續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堅守陣地的誌願軍指戰員們憑著頑強與機智,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坑道為依托的陣地防禦戰術。

在對方進攻時,誌願軍依托坑道,頑強阻擊當對方占領表麵陣地後,誌願軍就堅持坑道鬥爭,鉗製對方。

在對對方實施反擊時,誌願軍把第一梯隊於前一夜秘密移動至坑道內,將坑道作為衝擊出發陣地,以縮短運動距離,減少對方炮火殺傷,取得反擊的突然性,而且還可以在堅守坑道部隊的配合下,夾擊對方。因此,即使地麵工事失守了,也不能視為整個陣地失守,上甘嶺陣地始終處在誌願軍的有效掌握之中。

誌願軍戰士利用坑道與對方反複爭奪,迫使“聯合國軍”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和武器,從而達到大量殺傷、消耗對方的目的。

在反複爭奪中,有的部隊一開始把表麵陣地丟了,心裏很不好受。

後來把美軍第七師打垮了,戰士們才真正明白:有時放棄表麵陣地是為了拖住對方,更多地殲滅對方軍隊。

表麵陣地反複易手,對方來了又被趕走,趕走了又來。這樣,誌願軍對送上門來的“聯合國軍”反複攻擊,不斷地殲滅對方,積小勝為大勝,直到取得整個戰役的勝利。

誌願軍第一三四團第八連堅守在5979高地1號坑道,與敵反複爭奪14晝夜,誌願軍大小反擊80多次,共消滅“聯合國軍”1000多人,繳獲機槍50多挺,自動步槍、卡賓槍606支,給“聯合國軍”造成巨大的消耗,這對以後的反擊作戰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頑強地堅守在坑道

由於“聯合國軍”倍嚐誌願軍坑道戰之苦,因此,他們挖空心思,對誌願軍的坑道進行破壞,這也給誌願軍戰士帶來很大困難。

由於白天抗擊美軍對坑道的破壞和夜間的主動出擊,坑道部隊平均每天有一個班的傷亡。為此,幾天來崔建功一直抽調機關人員向坑道增援補充,一個連,一個排,甚至一個班不斷地派出,師團兩級機關幾乎連勤雜人員都用光了。

24日晚,秦基偉將軍部的警衛連96人由連長、指導員帶領,派往5979高地一號坑道。

指導員王虜是秦基偉太行山時期的警衛員,跟隨秦基偉長達五六年,多次在戰場上冒死掩護過秦基偉。結果在通過上甘嶺山腳下的炮火封鎖區時,遭受到巨大傷亡,隻有24人到達1號坑道。

犧牲的人中就包括王虜,這令秦基偉痛心疾首,十五軍自成立以來,大小數百戰,還從沒用上軍警衛連,初次上陣損失就這麼大,直到戰役結束秦基偉還痛心不已。

25日,範佛裏特來到美第九軍軍部主持部署調整,將受到重創的美第七師撤下戰場,進攻5979高地由南朝鮮第二師接替;南朝鮮第二師右翼團的防務交給南朝鮮第六師,集中兵力攻擊上甘嶺;另將南朝鮮第九師調到金化以南的史倉裏,作為戰役預備隊。

當晚,八連在夜襲中就發現了這一情況,隨即向團部報告。

由於南朝鮮軍戰鬥力和戰鬥意誌遠不及美軍,誌願軍並沒把他們放在眼裏,不料南朝鮮第二師以東方人的思維和創造,對坑道的破壞比美軍更毒辣,他們用迫擊炮吊射坑道口;用毒氣彈、硫磺彈熏;用巨石塊堵洞口;用鐵絲網纏繞成團堵塞通氣口;從坑道頂部鑿眼裝藥爆破……

美軍忙了5天,一籌莫展,而南朝鮮二師才一天就將二號坑道炸塌了近30米,坑道裏的四連被倒塌的土石壓死兩人,壓傷6人。一號坑道的兩個洞口也被炸塌,隻剩下碗口大小的透氣孔,八連傷亡了37人才將洞口重新掏開。

四十五師立即將4門75毫米山炮前推,專門轟擊破壞坑道口的對方。

對方的破壞還不是坑道部隊最大的威脅,缺糧斷水才是最嚴重的,美軍對坑道部隊與後方的交通線實行嚴密炮火封鎖,使得坑道部隊糧盡水絕。

火線運輸員付出幾條生命的代價送進坑道一袋壓縮餅幹,但幹燥至極的口腔和食道根本無法吞咽,饑渴成為最大的敵人。

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最後終於有人打破羞澀,小心翼翼地提出可以用尿解解渴。

這一提議立即被響應,衛生員規定為保持體內的水分,每次隻能一人尿,大夥輪著喝。李寶成帶頭端起盛尿的茶缸:“喝,就當它是光榮茶嘛。”

這是以損害腎髒為代價的極端的求生之舉,嚴重缺水的人所排泄出的尿液,經體內高度濃縮,味道也格外難聞。

李寶成說:“那有什麼辦法呢,權當它是可以治病的藥吧,喝一口能治渴。”

喝第一口時,那股怪異的尿味熏得大夥兒直皺眉頭,幾口下肚之後就不大在乎了,而且漸漸喝出了點小竅門:用毛巾裹上一包濕泥土,將尿淋上去過濾一下,然後再擠點牙膏摻和進去,這樣異臭味便小得多了。

尿,成了生存的第一需要。

倘若該著誰尿,他的動作慢了,還會有人等不及地催促:“叫你尿了我喝,你咋不尿呢?”

那個兵便急得直跳腳:“我尿不出來你咋喝?真是的,怎麼就尿不出來呢?”

可一段時間後,即便是尿也排泄不出了,若能尿出一點來,那還得保證先給傷病員們喝。

坑道裏最受煎熬的要數那些無法轉下高地的傷員了,坑道裏連一滴酒精,一卷繃帶都沒有,傷員隻好任憑傷口發炎糜爛,全靠堅強的意誌和自身的體質支撐著。

而且為了不影響戰友的情緒,傷員都自覺強忍疼痛,一聲不吭,很多傷員都用嘴緊咬著床單,有的至死嘴裏的床單都沒法拿下來!在整個戰役裏坑道堅持時間最長的是由丁鴻鈞任班長的一三四團五連四班,他們是參加10月14日夜間反擊來到5979高地的,丁鴻鈞指揮有方,在兩天裏打退美軍多次進攻,斃傷敵150餘人,自己無一傷亡。

後來因彈藥耗盡,才於15日下午退守到2號陣地的一個隻有15米深的小坑道裏。

他們依靠夜間從陣地收集的彈藥、兩箱餅幹和坑道裏儲存的兩桶水,在坑道裏堅持。

他們沒有步話機所以無法與後方聯係,後方也因此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但他們仍然在這個小坑道裏堅持戰鬥。

美軍一個連對這坑道進行了多日破壞,但始終一籌莫展,最後隻得在洞口架起三道鐵絲網,築起兩個地堡,采取圍困戰術。

一直堅持到第十天,他們饑餓難耐,眼看再無法堅持下去,丁鴻鈞就和班裏的4名黨員召開了黨小組會,決定由丁鴻鈞突圍出去,到100多米外的2號坑道向上級報告他們的情況,聽取下一步行動的指示。

丁鴻鈞匍匐而行,進入2號坑道,經四連指導員趙毛臣批準,撤到2號坑道。

27日晚,在2號坑道四連部隊的策應下,丁鴻鈞和戰士們突圍而出,全部轉移到了2號坑道。

丁鴻鈞他們在2號坑道繼續戰鬥,前後共達20個日夜,成為坑道堅持之最。

對方為鞏固已占陣地,對我堅守坑道的部隊采取了封鎖、轟炸、爆破、熏燒、堵塞坑道口或向坑道內投擲毒氣彈等殘酷手段進行圍攻。

我堅守坑道部隊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高度發揮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團結一致,積極作戰。

在一次戰鬥中,第十五軍有16個連隊的人員在表麵陣地失守後退入一個坑道。

洞內空氣汙濁、缺糧、缺彈,尤其是缺水。

但是洞內人員在建製已被打亂,傷員又占多數的情況下,組織了臨時黨支部和黨小組,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直至最後勝利。

正當誌願軍戰士苦守坑道的時候,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部分團員來到上甘嶺,帶來祖國人民對全體誌願軍戰士的親切慰問,這給艱苦作戰的誌願軍戰士們以極大的鼓舞。

堅守坑道的指戰員還專門給慰問團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我們處在距敵50米,上下相持的情況下,也遭受了不少的困難,但是我們想了辦法,發揚了艱苦的精神。為了保衛光榮的陣地,為了保衛祖國,為了保衛世界和平,我們忍受和戰勝了困難。

10天的戰鬥生活,是緊張而愉快的,我們不分晝夜的警戒對方和出擊對方,前仆後繼地戰鬥。如青年團員賴發均同誌,在反擊戰鬥中,連續負傷兩次,不下火線,裹好傷口,繼續戰鬥,打掉敵地堡一個,殲敵50多名,最後他光榮壯烈地犧牲了。又如班長崔含弼同誌,負傷4次,仍在繼續戰鬥,打退了對方5次反撲,殲敵38名,破壞對方火力點一個……

我們除了戰鬥以外,就是說笑和娛樂,談著我們的勝利,談著祖國的偉大,還唱著歌曲。我們的心情永遠是愉快的,絲毫沒有因被對方封鎖和破壞坑道口而感到恐懼,因為我們知道任務的重大,明確戰鬥的意義,堅信我們一定勝利。

我們的戰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誌願軍各部協同作戰

坑道部隊所麵臨的巨大困難,牽動了全體誌願軍官兵的心。

坑道能否保得住,直接關係著陣地的得失,軍首長指示炮兵部隊:以近距離縱深炮火支援,粉碎對方逼迫破壞坑道的企圖,協同坑道內的步兵外出反擊。

炮兵指揮所立即進行布署,並給實施支援的炮兵部隊明確分工:

在5979高地方向,炮九團九連以野炮2門直接瞄準射擊,保障第2、8號坑道口的安全;第四十五師山炮營以2門山炮直接瞄準射擊,負責保障主峰大坑道的安全;步兵第一三五團屬迫擊炮18門除補充以上火力外,負責保障其餘坑道口的安全。

在5377高地北山方向,炮九團野炮2門,負責保障主峰大坑道口;第四十五師山炮營以山炮2門,負責保障第2、6、9號坑道口的安全;步兵第一三三團屬迫擊炮11門除補充以上火力外,還負責保障1至8號坑道口的安全。

實施該任務的火炮,主要以迫擊炮和推前的山、野炮為主。因為這些火力陣地靠近前沿,射擊距離近,能直接觀察。

具體區分是:

山、野炮或無後坐力炮、火箭筒以直接射擊控製向我傾斜麵之坑道口,破壞封鎖我坑道之敵和火力點;迫擊炮阻止與殺傷向我坑道附近運動的敵軍,並以火力控製陣地側方及遮蔽的坑道口部,必要時以榴炮擔負;榴炮、加農炮,負責壓製封鎖我坑道口的對方迫擊炮和127毫米機槍,必要時壓製對方榴炮火力。

為了配合坑道兵作戰,誌願軍炮兵部隊在戰術運用上作出如下規定:

當我坑道內步兵潛出坑道反擊時,我配置在縱深的炮兵,要以榴炮火力襲擊對方之無後坐力炮,以山炮摧毀我坑道口部之敵地堡和發射點,以六〇炮打散坑道周圍監視之敵,保障步兵出坑。

炮火準備的時間,要考慮到坑道口的形狀,以及戰士體力削弱,出坑道後要整理隊形等,根據具體情況一般最少需7~10分鍾,以免火力和衝鋒脫節。

我反擊成功後,坑道內二梯隊要繼續外出投入戰鬥,或我二線部隊向坑道屯集,故對敵封鎖坑道口的火力點,仍應以火炮專門負責破壞或壓製,以防敵火力點複活或暗藏新設火力點危害我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