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方據理力爭5

中方揭露美方訛詐政策

1951年8月中旬,朝鮮停戰談判已經費去了1個月的時間。

從談判進入實質問題的討論,也已經有兩個星期。美國方麵在談判中借口記者問題延會,拒絕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問題列入議程,拒絕以三八線為雙方軍事分界線。這些事實證明,美國方麵完全沒有在朝鮮迅速實現停戰的誠意。

當時,朝鮮停戰談判中的主要爭執是雙方軍事分界線問題。關於雙方軍事分界線問題,中方的立場是十分明確的,這就是:

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雙方軍事分界,以此為基礎向南北各伸張十公裏為非軍事區,雙方軍隊都撤至非軍事區以外。

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的這個主張,不但代表了全中國全朝鮮人民的共同意誌,而且也代表了全世界願意停止朝鮮戰爭的善良人們的共同意誌。

三八線是李承晚軍向北侵犯引起戰爭爆發前的原有的軍事分界線。中國人民誌願軍之所以進入朝鮮援助朝鮮人民作戰,正是因為美國侵略軍超過了三八線。

這次談判的基礎,正是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關於雙方撤離三八線的建議。在一年多的戰爭中,雙方軍隊曾經輪流地進入三八線以南和以北各3次,表明三八線真實地反映著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

而且,誌願軍兩次進入三八線以南的時間長,占的麵積大,兩次都把敵軍完全趕過三八線以南;敵方兩次進入三八線以北的時間短,占的麵積小,兩次都沒有能使中方的軍隊完全離開三八線以南。

事實上,以三八線為雙方軍事分界線是合理的,甚至美國各方在長期間也不能不承認。

早在當年3月12日,當時的美國第八軍軍長、時任美軍總司令李奇微就已大肆宣傳他對於朝鮮戰爭的最高理想是在三八線上結束。

李奇微的這個論點,在5月10日又由美國國防部長馬歇爾在國會作證時加以肯定。

5月22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在國會作證時,也認為必須準備在三八線上結束朝鮮戰爭。

28日,美國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在國會作證時,同樣宣稱應當接受以三八線為基礎的停戰方案。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6月2日和6月26日,對議員們和記者們先後聲明美國將同意在三八線實現停戰。艾奇遜的第二次聲明是在馬立克的建議以後。

法新社記述艾奇遜的談話說:

從軍事觀點來看,在三八線停火是可以接受的。有人問他說:共軍撤到三八線以北是否算是朝鮮戰爭的“勝利結束”,他回答是的。

由此可見,美國社會輿論和美國在朝鮮士兵對於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擁護是人所共知的。

從美國軍政首腦的言論中就已經看出,美國政府不但完全沒有理由否認三八線的合理,而且無論今年的朝鮮戰爭發生了怎樣的反複變化,美國政府也完全沒有根據相信他們的軍事力量可以保持三八線以北的陣地。這就是美國人再三地把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稱為“勝利”或“巨大勝利”的唯一原因。

但是,朝鮮停戰談判一開始,美國的腔調忽然變了。7月13日,艾奇遜忽然把美國同意作為軍事分界線的三八線莫名其妙地解釋為“指聯合國部隊所在的一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