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代大將騎劫辱燕師 拜神師田單振齊氣(3 / 3)

城外燕兵遠遠望見,哪裏知祭祖奠食這些緣故,隻見飛鳥早晚二次,準準地翔舞於齊城之上,大驚大異,以為奇怪。因互相傳說道:“我前日聽得說,齊國得了一個神師下教。我們隻道他說鬼話,不信他。今日明見飛鳥朝夕回翔二次,隻在城中,城中若不是得了勝氣,怎生有此奇事!若這等看起來,則神師下教不是假話。我想神師下助,自是天助。天助齊,我們苦苦攻齊,是逆天了。逆天之人,哪有好的!”彼此傳說,使攻城的心都懈了,就是將軍有令來督,卻也不十分肯出力向前。

田單看見甚是歡喜,因暗想道:“燕兵之心雖懈,而齊民之氣被樂毅一向以仁義縛束定了,如何激發得起?”日夕思量,忽然有悟道:“我有計了,必須如此。”因使人四下揚言說道:“昌國君用兵雖精,卻為人懦弱,做不得將軍,拿著齊人一個也不殺,所以齊人不怕他。攻了即墨三年,何曾取了一尺土去?若是拿著齊民,莫說殺,隻將鼻子割去,列在前邊攻打城池,齊民看見,豈不嚇死?”

有人將此言傳與騎劫,騎劫聽了,大笑道:“此樂毅所以不能成功。俗話說‘慈不掌兵’,怎麼得了敵人全不難為。”因下令軍中:“凡是拿著齊人,不許私殺,私殺沒人看見,但割去鼻子,列在前麵攻打城池,使城內人看見,知我燕兵之威。”燕兵得了將令,果然拿著齊兵盡皆割鼻,使他在前交戰。

齊人在城上看見,盡痛恨道:“燕兵怎這等將齊民淩辱,待我們出城去,捉住燕兵,也將他割了鼻子報仇!”人人氣憤,皆要出戰,又相誡緊緊守護城池,萬萬不可又被燕人拿去,受他淩辱。正是:將軍善用兵,先要激其氣。其氣若激揚,戰之無不利。

田單見齊民痛恨燕兵割鼻,憤怒不平,因又生一計,使人四下揚言道:“齊人祖宗墳塋皆在城外,最怕的是被燕人掘發。樂毅是個庸人,了不知此事,故安然無恙。隻恐新來的騎劫本是英雄,定然要搜求到此。倘然搜求到此,將墳墓盡拆了,拋棄屍骸,則齊民都要哭死,哪個還敢與燕對戰?”

又有人將此言傳與騎劫,騎劫聽了又笑道:“兩國交爭,仇敵也。戮辱其祖宗,則子孫害怕。樂毅虧他為將,怎這樣事體俱不知道,還要自誇於人,說是善於用兵。”因又下令,凡即墨四圍城外所有墳墓,皆一切掘去,盡將塚中枯骨拋棄於荒郊,令城中人看見,懼怕我燕兵之慘毒,速速來降伏。燕兵得令,便盡行掘起。城中人看見,果拊心大慟道:“燕兵無禮,辱我祖宗,誓必報之。”盡相聚了來見田單道:“燕兵殘我人民,戮辱我祖,其仇深矣!某等情願出城決一死戰,必斷其首、刳其心,方足快意,就使戰敗,死也甘心。乞將軍慨許。”田單道:“諸君既能奮勇,則破燕有日,姑稍待之,以保萬全。”眾人方去了。

田單見齊人可用,又暗想道:“齊兵雖然奮勇,燕將防守尚嚴,一時如何攻得他動?莫若使許其納降,將他防範之心先懈怠了,便好下手。”因差一個能言之官,乘夜來見騎劫道:“田單有事請稟上大將軍。”騎劫道:“即墨孤城破在旦夕,田單之死也隻在旦夕,還不早早投降,卻何事又來稟我?”差官道:“田將軍欲投降將軍久矣,但因他是齊王的宗族,恐怕投降了將軍,將軍不肯重用,故此遲延。今城中食用盡矣,民心離矣,力不能支矣,故差小官來見上將軍,情願投降。隻求上將軍恕其前罪,仍照舊錄用。”

騎劫道:“且問你,樂將軍圍了三年,你城中不見困乏,怎我才攻得兩月,便稱食盡,莫非此中有詐?”差官道:“將軍有所不知。樂元帥攻齊時,雖說圍城,朝夕間卻不攻打,得了齊民又不戮,又容齊民出城來樵采,又與田將軍文書往來,故此三年不下。今上將軍兵臨城下,朝夕攻打,使守城兵民日夜不得休息,得了齊民不是殺,即是割去鼻子。樵采之民又不許出城,又不與守將通其往來。即墨小小一城,兵有限,民有限,錢糧有限,如何支持得來?今投降將軍,實是真情,望將軍勿疑。”

騎劫聽了大笑道:“我就說樂毅三年不下即墨者與齊聯合也,今果然矣!可惜郭隗這老賊不聽見,若聽見,不怕他不羞死。”因對差官道:“即墨小小孤城,不知天命,抗拒多時,本當屠戮以示警,今田守將既真心來降,前罪不究,還要奏知燕王,重重錄用,便是齊宗卻也無礙,但須早定降期,不可遲緩,以免貽罪。去罷!”差官道:“上將軍既允其降,通國之福,安敢遲延。容小官歸報,定了降期,再來請命。”因拜謝而去。

騎劫大喜,因椎牛瀝酒,大享闔營將士,誇張道:“我之用兵比樂毅何如?”闔營兵將皆踴躍稱讚道:“上將軍用兵,孫吳莫過也!”騎劫大喜,遂日夜為樂,單等齊人來降。正是:將軍一味驕,豈識兵家妙。所以喪其身,徒令千古笑。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