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肅清土匪5
活捉匪首王福堂
為了進一步把貴州的土匪清理幹淨,貴州省委、省軍區,以十六軍為主,組成了東西兩個剿匪集團。
東集團由十六軍一三八團及一四○團的主力組成,負責黔東的剿匪工作。
1950年 6月 21日至 7月10日,負責黔東剿匪工作的東集團指揮部,按照西南軍區劉、鄧的命令和貴州軍區領導的統一安排,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剿匪行動,戰士們激情高漲,下決心一定要把土匪清剿幹淨。
東集團進剿一地,淨化一地,組織了“鐵壁大合圍”的甕安、餘慶、湄潭地區圍剿行動。
東集團以營為單位,對土匪發起不斷的進攻。經剿匪部隊一個多月的努力,到5月底止,有效地打擊了土匪勢力,迫使土匪大部龜縮於八龍山、太平鋪地區。
在這種情況下,對土匪實行大規模合圍進剿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東集團指揮長潘焱上報貴州軍區說:
集中主要兵力,對盤踞在甕安、餘慶以北,湄潭以南袋形地區之諸匪進行一次“鐵壁大合圍”。
東集團剿匪部隊的決定,很快得到貴州省委、貴州軍區黨委的批準和認可。
貴州軍區的蘇振華政委進一步指示說:集中優勢兵力,打一場圍剿土匪的殲滅戰。
為了配合東剿匪集團的剿匪工作,軍區司令部調兵遣將,集中一三六團、一三八團、一四○團、一四八團、一五○團大部分兵力,組成剿匪部隊,進行甕安、餘慶、湄潭地區的合圍戰役。
到6月中旬,潘焱下達了《貴州軍區前線指揮部作戰命令》:
決定一三六團於6月21日,由湄潭向西進剿珠藏一帶之匪部;遵義隨校於6月21日,分進圍殲烏江和羊岩間袋形地帶之土匪;一三八團於6月21日由回龍場向西,多路分進蓖式合圍進剿,進到烏江沿線控製渡口,防匪逃竄,爾後相機配合一三六團合殲珠藏之匪;一四○團於6月21日由甕安以北出動,進剿合殲木老坪一線和烏江南岸之匪,並進而控製烏江渡口,防江北之匪南竄;一四八團於6月22日進至王槐一線,控製沿江渡口,防匪西竄;一五○團機動清剿餘慶至平溪之間地區之散匪,廣泛開展政治瓦解,爭取匪特;我(潘焱)於6月18日進達甕安以北175公裏的猴場指揮。
命令下達後,各參戰部隊組成多路小分隊,從多個方向組成一個寬大的正麵,向合圍地帶進擊。
根據東集團的剿匪部署,6月21日,各剿匪部隊突然出現在合圍地區。就在那天夜裏,部隊稍作休息,做好了合圍戰役的準備。
戰役打響的時候,勇敢的解放軍戰士快速向土匪區挺進,一進入合圍地帶,戰士們就緊緊地把住公路、渡口、小徑,隻要是土匪可能逃走的地方,都布上了明崗暗哨,可謂是天衣無縫。
走投無路的土匪們慌了手腳,在包圍圈裏亂作一團。當一三八團從東向西,在60公裏的橫麵上分兵80餘路搜索前進的時候,躲在八龍山上的王福堂土匪,見解放軍勢不可擋,就向西北方向竄逃。
豈能讓土匪這樣跑掉?不能!西北方向也升起了各色信號彈,說明土匪現在已經被團團包圍了。王福堂失魂落魄,隻得將其匪部由大股活動分散成小股逃竄,而自己隻帶一個連的匪徒尋找突破口。
6月22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按照東集團的部署,剿匪部隊展開蓖式的進剿搜索。戰士們一邊搜索土匪,一邊大聲喊:“出來吧!繳槍不殺!”
當時,勝利的口號聲,久久地回蕩在整個山野裏,山上在喊,山腳也在呐喊,仿佛甕、餘、湄的高山河川都被解放軍的聲音震動了。
詭計多端的匪首王福堂知道硬拚是必死無疑了,於是便想出了鬼點子。他和幾個土匪商量了一下,決定冒充解放軍搜剿部隊也吹起哨子、牛角,來迷惑解放軍的判斷。但戰士們眼睛是雪亮的,土匪的陰謀沒有得逞。
解放軍各路搜剿部隊行走在茂密的樹林裏,荒郊野外,戰士們並沒有帶炊具,餓了隻能吃幹糧,渴了就喝泉水。盡管艱苦,但戰士們鬥誌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