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肅清土匪3

趕“魚”入網

鄭統一的合圍計劃確定之後,正要準備行動,駐在大定縣的原國民黨起義部隊,卻在陰謀策動叛亂,妄想把解放軍派到該部隊的幹部殺害或是收押。

這群叛兵妄圖與盤踞在大定楊家洞的“黔西北剿共總指揮部”總司令文老洞的隊伍媾和在一起,以“天險楊家洞”為根據地,進而控製整個大定縣城。

大定與金沙是兩個相毗鄰的縣,如果不把這群叛亂分子給予製止,那麼整個合圍計劃就會受阻,就無法把土匪一起趕到金沙地區,所以必須除掉這兩個禍患。

時間緊迫,鄭統一馬上組織部隊,趁夜行軍,當日就平息了國民黨的叛亂軍隊,並收繳了他們的武器彈藥,解除了圍剿計劃的後顧之憂。

平息叛亂之後,鄭統一就把四十七師全部集中起來,準備攻打楊家洞。

楊家洞在大定以西40公裏的雙山鎮,3個洞口橫排在700米高的懸崖陡壁上,行軍條件十分艱難。匪首徐慕傑和惡霸地主王玉傑霸占這個有利位置,破壞電線,搶劫軍郵,殘殺地方幹部,控製著通往大定、畢節的必經大路,進行極為瘋狂的破壞行動。

鄭統一的部隊把楊家洞重重包圍之後,指揮部多次派人偵察地形,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剿匪部隊配置能夠接近土匪的火力,甚至連熏燒洞內土匪的石灰、辣椒麵、木材都準備好了。

1950年6月14日清晨,火紅的太陽從東方升起,美麗的朝霞映滿了半個天空。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剿匪部隊就發起了進攻。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戰鬥,3個土匪洞都被解放軍順利拿下了。這次戰役共俘匪首11名,匪眾60餘名,擊斃30餘名,取得了良好的戰果。

土匪被俘後,鄭統一審問了其中的一些土匪的首領,從他們口中得知,這3個洞原來住著土匪200多人。當時,解放軍的剿匪部隊從空中飛下來後,除了少數土匪進行反抗外,其他大部分都逃竄了。

雖然這次戰鬥沒有達到全殲敵人的目標,不過在整個合圍計劃中,打響了勝利的第一炮,為合圍行動開了一個好頭,也拉開了清剿大定雙山土匪的序幕。

大定雙山地區老百姓的熱情支援,也大大增強了解放軍剿匪的信心和勇氣,戰士們慷慨激昂地說:“雙山地區的這群土匪們死定了。”

為了把盤踞在各地的“魚”(土匪)趕到金沙這張“網”裏,解放軍的剿匪部隊,勇往直前,不畏艱險,再現了解放軍神勇的作戰風格。在趕“魚”的過程中,順便捕捉了很多條“魚”,並從他們身上得到了土匪的一些情況,知曉了土匪的部署和軍備狀況。

一四八團一連連長帶領4個班的兵力,負責守衛大塘渡口的任務。他們夜間進行巡邏江防,到了白天渡江配合部隊清剿散匪。戰士們日夜奮戰,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就俘匪121人,繳槍10支。

一四八團用5個連的兵力配合部隊剿匪,不僅有效地守衛了江防,還俘虜了匪“反共救國軍”軍政聯絡處長兼開陽縣長鍾大全、大隊長楊萍福等以下486名匪徒,繳獲各種槍194支,有力地支援了剿匪工作。

而楊家洞的成功拿下,為發動金沙戰役做好了鋪墊。大定地區的土匪平息之後,鄭統一馬上帶領指揮部作戰科、偵察科、通信科的三個科長前往赫章、威寧、納雍、水城等地檢查各部趕“魚”的情況,要求各部隊,不能漏掉任何一股土匪,力求把所有的土匪都逼到金沙地區。

鄭統一到西線坐鎮指揮剿匪後,土匪們紛紛往金沙方向逃跑,因為在金沙地區,解放軍並沒有進行剿匪行動。事實上,土匪正好中了解放軍的圈套,因為這樣才可以把土匪一網打盡。

解放軍在貴州西邊逐一清剿每個縣的土匪,本著東逃不追,潛伏漏網不打的方法,逐步達到淨化的效果。到7月上旬,出現了預想的情況:西線,畢節、大定境內的土匪已進駐金沙縣城;南線,幾個縣的土匪從黔西以東,北渡鴨池河,進入了金沙縣境;東線的土匪全部趕過了鴨池河;北線的土匪大部分逃往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