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政策對順利進行接管起到很大作用。許多舊職員主動到人民政府報到登記,移交文書、檔案、財物。

地縣黨委、政府設置的機構,黨委為一室(辦公室)三部(組織部、宣傳部、社會工作部),政府一般設公安、民政、財政、糧食、稅務、工商等部門。

對區、鄉的接管,貴州省委要求在幹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直接管到鄉,如幹部條件不允許可派幹部駐鄉。各縣基本接管了區,控製到鄉。

一些縣除個別鄉外,都進行了接管。未正式接管的鄉,將鄉政府改為支前委員會,利用其維持社會秩序和借糧工作。舊的保甲製度維持不變,保、甲長全部留用。

12月15日,國民政府貴州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兼區保安司令任盛廉率領獨立營4個連,在望江、湧溪起義,將國民黨鎮遠專署的文書、印信、檔案、家具、武器彈藥等移交鎮遠專員公署。

鎮遠人民政權的建立隻是貴州解放的一個例子,在同一時刻,貴州各地人民政權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從貴州省委到各地區陸續出現了新政權,為地區穩定起到促進作用。

由於解放軍十七軍大部進入雲南,貴州省人民政府和五兵團首長據實情發出指示,對興仁專署和所屬各縣的政權暫不接管,專署和所屬各縣組成解放委員會,原有軍、政、警工作人員照常供職,維護好地方社會秩序,做好糧食征收及迎軍支前工作,並保管好國家的一切資財、檔案,等待接管。

解放軍十七軍奉命從雲南返回貴州後,十七軍四十九師一四五團團直屬隊等留駐盤縣,協助當地政府發動組織群眾,建立新政權。

為解決接管幹部嚴重不足問題,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五兵團領導和興仁軍政代表團決定從一四五團、中共盤普區工委、盤縣遊擊團、盤北遊擊大隊、北方老解放區南下幹部、解放軍南京、江西軍政大學隨軍南下學員中抽調一批幹部、戰士、 學員,同時貴州省委請示雲南省委從羅盤區境內抽調幹部,加上盤縣舊政府及縣屬單位起義人員、開明紳士、新培養的地方幹部組成接管班子,準備接管。

為盡快地建立地方政權,1950年1月,貴州省委決定成立貴州省人民政府第五兵團興仁軍政代表團,負責對興仁地區進行全麵接管,各縣成立軍政代表團辦事處。1950年1月20日,興仁軍政代表團盤縣辦事處成立,全麵領導盤縣的接管、征糧、剿匪、治安和新政權籌建工作。解放委員會作為具體工作機構,在辦事處領導下進行工作。

幹部們的熱情很高,即使政權建立後受到了土匪的擾亂,但有廣大貴州人民群眾的支持,幹部們仍然信心十足,一麵開展政府工作,一麵和土匪作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