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麵解放3

劉、鄧命令占領畢節

四十六師順利進駐貴陽之後,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大部隊。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六軍全軍戰士精神更加振奮,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十六軍軍長尹先炳覺得,負責控製和接管貴陽市的十七軍還沒有到,當即決定:

四十六師留兩個團,在貴陽暫停2至3天,控製這個城市的交通樞紐,保護好城市,等十七軍到後接管。

十六軍主力按原定部署繼續前進。全軍於1949年11月18日進至清鎮西北地區,抵近烏江上遊的鴨池河南岸,勝利地完成了打開大迂回通道的任務。這一任務的完成,使國民黨經貴陽的退路被切斷了,也割斷胡宗南集團與廣西境內白崇禧集團聯係的紐帶。

剛剛到達清鎮,十六軍就接到兵團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的電令,上麵說道:十六軍仍為一梯隊,繼續向黔西、畢節進擊。

為了順利通過鴨池河,楊俊生參謀長和幾個作戰參謀進行了反複研究。之後,楊參謀長還帶人站在附近高山上用望遠鏡觀察地形。

在鴨池河兩岸,到處都是連綿起伏的山巒,河的邊沿也多是陡峭的懸崖,根本無法通行。河寬雖然不到100米,但水流過急,落差也較大。不過雷家大土附近,河南岸的山較低一些,有利於通行,但對岸離河邊不遠,有一座大關山,像一個巨大的屏障橫在前方,緊緊地卡住通往黔西的公路。

接著,楊參謀長就鴨池河兩岸具體情況找當地老百姓進行實地了解調查。當地老百姓告訴解放軍,除在長征期間,賀龍的軍隊曾從這裏強渡過去一次外,曆史上多次軍閥混戰,還沒有哪個軍隊能夠通過。

逃亡貴州西部的國民黨軍隊,有一個兵團據守在這裏,依靠險要的地形,在重要據點已構築有塹壕、地堡,嚴密控製渡口和後麵山上的通路。從雷家大土往東北下遊,越往前,河穀越陡峭。往南麵二三十裏是鴨池河上遊的白貓河,往西北還有許多支流,水較淺,利於通行,還有道路通往織金、大定等地,可以繞到黔西的後麵。

根據了解到的情況,楊參謀長決定用一支部隊,從左翼進行迂回比較好,這樣不但可以切斷黔西之敵的退路,還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占領畢節,不至於因正麵進攻而造成傷亡。

尹先炳軍長、王政委聽到楊參謀長的建議後,都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作戰部署,於是命令:

以四十七師由左麵向黔西側後穿插,待其進至雞場、羊場壩地區後,四十六師主力再開始從正麵實施強攻,同時,以一三七團乘敵不備,由右麵的青杠壩偷渡,插黔西東北,協同殲滅黔西之敵,迅速占領畢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