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毛澤東的個性觀(3 / 3)

(二)關於黨性與個性的統一性

在闡述黨性與個性內涵的基礎上,毛澤東全麵論述了黨性與個性的統一關係。在他看來,把握這個關係需要掌握如下要點。

第一,沒有黨員的個性就沒有黨性。毛澤東對這一論點進行了層層論證。其一,哲學論證。他說,黨性就是普遍性,個性就是特殊性。沒有一種普遍性不是建築在特殊性的基礎上的。沒有特殊性哪裏有普遍性?沒有黨員的個性,哪裏有黨性?其二,社會學論證。每個黨員的個性不能強同,人就有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各種各樣的不同,工作也各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黨務等的不同。在軍事工作方麵又有軍官、政治工作人員、後勤工作人員的不同,黨務工作方麵也有根據地、淪陷區等各種工作地區的不同。在對馬克思主義的了解程度上人們也不相同。總之,有工作的不同,地位的不同,性別的不同,年齡的不同等等,抹煞這種不同,就是不讓同誌們發展長處。其三,自然科學論證。太陽係有九大行星。它們各循其自己的軌道,按著一定的次序走,它們都是從太陽星雲分裂形成的,大小樣子不同。至於行星上的東西,也不見得都是一樣。太陽上沒有人,我們地球上就有人,其他八大行星上麵是不是也有一個有人,現在不能講,我沒有調查過。天上的星星自己也常鬧獨立性,你們晚上抬頭看,有時能看到有的星跑掉啦!它也鬧獨立性。其四,人才學論證。不能設想我們黨有黨性,而每個黨員沒有個性,都是木頭,120萬黨員就是120萬塊木頭。這裏我記起了龔自珍寫的兩句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我們黨內,我想這樣講:“我勸馬列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使我們的黨員成了紙糊泥塑的人,什麼都是一樣的,那就不好了。在這些論證的基礎上,毛澤東作出結論:“總而言之,黨員是有各種不同的個性,誰要抹煞各種不同的個性是不行的。抹煞各種差別,結果就會取消統一,抹煞特殊性也就沒有統一性。”

第二,沒有黨性也就沒有黨員的個性。任何個人的個性,在階級存在的情況下,都是有一定階級性的個性。共產黨員的黨性是黨員的一切黨的優美個性的統一,正像作為普遍性的黨性離不開作為特殊性的個性一樣,個性同樣也不能脫離黨性。“黨性是共同的性質、普遍的性質,全黨每一個人都有的性質。比如講政策上的統一,聯合政府、新民主主義的綱領以及各部分的綱領、整風、生產等,應在這些原則上,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基礎上統一起來,這是共同的。”“一致的行動,一致的意見,集體主義就是黨性。我們要使許多自覺的個性集中起來,對一定的問題、一定的事情采取一致的行動、一致的意見,有統一的意誌,這是我們的黨性所要求的。”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個性,隻能以黨性為基礎,雖則在每個共產黨員之間,他們的個性是會有差別的,但對於每一個共產黨員來說,如果離開黨性來孤立地談所謂個性,就會喪失自己共產主義的本性。不僅如此,一個共產黨員的個性,必須與黨性一致,必須在黨性基礎上,才能發揮自己的多才多能和全麵的自由個性。正如馬克思所說:“隻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麵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隻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每一個人的個性發展的前提條件,是這種個性的發展活動要與曆史發展的規律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相一致,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真實的集體”,它的宗旨和理論是始終與曆史發展的規律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其奮鬥目標就包含著個性解放和個性發展的內容。毛澤東在這個意義上明確指出:“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是摧殘個性的,使中國人民不能發展他們的聰明才智,他們的身體也不能發展,精神也不能發展,都受到了摧殘。”“中國共產黨代表全國人民要求獨立!中國如果沒有獨立就沒有個性,民族解放就是解放個性,政治上要這樣作,經濟上要這樣作,文化上也要這樣作”。要恢複廣大人民的個性,“就要進行革命鬥爭。”我們組織的各種革命活動,“使人民有了個性、自由和人格。至於我們黨,它本來就是人民的一部分,當然不會使工人、知識分子、農民出身的黨員沒有人格”。“我們要向黨員進行教育,使他們自覺,懂得社會上還有很多人沒有人格,沒有自由,要為他們的自由而奮鬥。在我們黨領導的解放區,不僅社會上的人都有人格、獨立性和自由,而且在我們黨的教育下,更發展了他們的人格、獨立性和自由”。共產黨員的個性的發展,有黨的進取,才能有黨員個人的進取。黨性不限製並鼓勵與黨性一致的黨員個性的發展,但堅決反對與黨性相對立的片麵強調個性發展的個人主義。

第三,黨性與個性在實踐的基礎上獲得辯證統一。毛澤東曆來強調實踐的基礎作用,他認為,黨性與個性在中國共產黨為人民群眾而奮鬥的實踐當中可以獲得辯證的統一。他總結說:“整風中有黨性,也有個性;生產工作中有黨性,也有個性;軍事工作中有黨性,也有個性;政府工作中有黨性,也有個性;任何一項凡是我們要做的工作和事情中都有黨性,也有個性。這種個性必須是與黨性統一的。”這就是說我們所從事的任何工作都必須是曆史規律的必然要求,都是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這是工作中的黨性,但完成各項工作時所采取的活動形式又是各不相同的,它將全方位地體現每個共產黨員創造性勞動的個性化色彩,將把每一個共產黨員的獨特個性對象化在他勞動所取得的成果上。這樣,黨性與個性就在實踐中,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問題上達到了辯證統一。工作是曆史的、動態的、無止境的,黨性與個性在實踐中的統一也將是曆史的、動態的、無止境的。

毛澤東關於黨性與個性及其二者關係的理論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它為我們克服當前現實中存在著的將黨性與個性對立起來的觀點和行為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其一,它說明我們黨不僅曆來強調人的個性解放和發展,而且具有比較係統的理論作為指導,某些人企圖加給共產黨的所謂“共產黨是要黨性,不要個性”的言論是荒謬之詞,以此來攻擊共產黨是達不到他們的險惡目的的。其二,在黨內存在著的認為強調黨性就會抹煞個性的認識是不對的。在當前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人以市場經濟需要發展人的個性為借口,試圖超越黨性講個性,過分強調個人價值,認為增強黨性的提法過時了,這樣會束縛個性的發展,甚至要黨性為個性讓路。這是非常錯誤的認識。按照毛澤東的個性觀,我們是主張大力發展黨員的個性的和發揮黨員的創造力的,但絕不是提倡可以不顧黨的紀律、人民的利益去盲目蠻幹。正確的態度應當是在維護和發展黨和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把黨員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和調動起來,使黨的事業朝氣蓬勃、奮發向上地向前發展。因此,加強黨性鍛煉是每個共產黨員的必修課。每個共產黨員隻有自覺抵製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侵襲,自覺地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不斷增強黨性觀念,個性發展才會有正確的方向。其三,在黨內存在的認為發展個性就會削弱黨性的認識也是不正確的。無產階級黨性是無產階級階級性的集中表現,中國共產黨的黨性決定了其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共產黨員的黨性和個性是在維護黨的利益和人民利益基礎上統一起來的。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增強黨性正是為發展每個共產黨員個性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這個宗旨之下發展個性,不僅不會削弱黨性,還會有利於黨性增強,有利於黨性的發展。因為,黨性作為一種共性,恰恰是通過每個黨員的豐富的個性表現出來的。在黨性基礎上的個性發展,不拘泥於一種模式,但體現於其中的黨性都是一以貫之的、共同的。

三、創造性的個性與破壞性的個性

更難能可貴的是,毛澤東還從價值評價的意義上研究了人的個性問題,從價值觀的角度給人的個性發展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這方麵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他關於創造性的個性和破壞性的個性的區分上。

毛澤東說:“有兩種個性,即創造性的個性和破壞性的個性。對我們黨來說是如此,對社會來說也是如此。”毛澤東把那種順應曆史發展規律和以人民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和立足點的獨立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看作是每個人所應追求和達到的優秀品質,認為具有這種優秀品質的人就是有創造性個性的人;反之,盡管有的人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但他的行為是逆曆史規律而動並危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種人是具有破壞性個性的人。正因為這樣,毛澤東把是否與黨性一致看作創造性的個性與破壞性的個性相區別的根本標準。在他看來,那些把握了時代精神、順應了曆史潮流,為廣大人民群眾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模範工作者、特等射擊手、發明家是有創造性個性的人;那些不但在黨外鬥爭中有勇氣,在黨內鬥爭中也有勇氣,盲目性少,不隨聲附和,搞清情況再舉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幹部,是具有創造性個性的人,而他們的共同點即是他們的個性與黨性是完全一致的。那些無視時代進步,逆曆史潮流而動,違背群眾的根本利益,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奉行個人主義價值觀的人,是具有破壞性個性的人,他們的個性特征,在本質上是與黨性相背離的。毛澤東還用“標新立異”這一更具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術語進一步說明兩種個性的區別。他指出:標新立異也有兩種:一種是革命的標新立異,比如模範工作者、勞動英雄、發明家,他們提出很多好的意見,比許多人工作更進步,這是一種創造性的革命性的標新立異。另一種是破壞性的標新立異,它越出了無產階級軌道,同黨性不一致,是小資產階級的方針、路線和政策,是錯誤的。在毛澤東看來,馬克思講的獨立性和個性,也是有兩種,有革命的獨立性和個性,有反動的獨立性和個性。毛澤東還由此進一步批判了那種認為所謂發展個性就是與別人對著幹的錯誤認識和做法。有些人所謂的發展個性就是說,我們擁護新民主主義,就必須有另外一批人反對新民主主義,才算是發展個性;我們主張打日本,就一定要有另外一批人反對打日本,才算是發展個性;我們反對汪精衛,就一定要有一批人擁護汪精衛,才算是發展個性。毛澤東對此公開表示態度說:“這種發展個性,是我們堅決反對的。”

毛澤東關於創造性個性與破壞性個性理論的現實意義表現在:其一,他關於兩種個性的區分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追求個性是無可厚非的,但必須要有正確的方向,要把個性的追求奠基於曆史發展規律之上,要把個性的發展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結合起來,這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有創造性的個性;如果離開社會的發展,離開為廣大人民群眾而奮鬥的宏偉事業,孤立地追求所謂個性解放,導致極端個人主義惡性膨脹,如果說有個性的話,也是破壞性的個性,是盲目的標新立異。其二,毛澤東對典型人物的個性觀闡釋,為我們以典型引路塑造自己的個性,提供了理論根據。典型引路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乃至我們黨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重要方法。毛澤東的論述告訴我們,以具有創造性個性的英雄模範人物為觀照,加強自己的個性塑造,會成為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具有創造性個性的人;以具有破壞性個性的反麵典型人物為圭臬,來塑造自己的個性,會使自己的成長走到邪路上去。其三,對於每個共產黨員的個性塑造來說,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像英雄模範人物那樣,使自己的個性發展與黨性一致起來。要像孔繁森、李潤五、王廷江等同誌那樣,在堅持黨性的前提下,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培養為人民服務的多方麵的才能,塑造自己的創造性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