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強調嚴格黨的組織紀律,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發揮黨的強大戰鬥力。中國共產黨是為一個共同奮鬥目標而組織起來的政黨。明確的宗旨和任務,要求它必須具有嚴格的組織和紀律。在一個經曆了長期封建社會曆史、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度裏,自由主義、分散主義、本位主義、宗派主義等傾向反映到黨內來,會腐蝕黨的機體。從井岡山鬥爭始,毛澤東就為克服黨內存在的各種錯誤傾向,將黨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堅強戰鬥力的政治組織,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強調“支部建設在連上”,基層組織要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從地方到中央都要健全黨的組織係統;強調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討論決定問題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實行民主基礎上的集中與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對黨的決議和政策允許保留不同意見,但在行動上要步調一致;強調嚴格遵守和維護黨的紀律,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正確處理黨內各個部門、地方和各種利益的關係,堅持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強調正確開展黨內的批評和鬥爭,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批評和鬥爭,最後要達到團結的目的,反對任何破壞黨的團結,製造分裂的錯誤行徑,自覺地維護黨的統一。我們黨長期以來堅持用毛澤東的這些思想教育全黨,因此,即使在黨發生嚴重挫折時也沒有發生分裂。這是黨能夠自己糾正錯誤的一條重要紀律保證。
(四)強調立黨為公,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的幹部路線。正確的幹部路線是貫徹正確的政治路線的組織保證。毛澤東一直認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選拔和使用幹部,提倡“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提倡“五湖四海”,反對宗派主義。黨的幹部政策,應以能否堅持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同群眾保持密切聯係,有獨立工作能力,積極肯幹,公道正派,不謀私利為標準。黨的幹部要有政治遠見,襟懷坦白,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人民、為階級、為黨勤奮工作,要有不怕困難、腳踏實地、清正廉潔、克己奉公、任勞任怨、富於犧牲的精神。從革命戰爭年代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為黨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治黨治國的棟梁之材。這是新中國得以誕生,中國共產黨得以執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製度得以鞏固和發展的重要幹部條件。沒有毛澤東為黨培養和造就幹部付出的巨大心血,就沒有今天黨的輝煌成就。
(五)強調堅持“兩個務必”精神,加強執政黨建設,反對腐敗,從嚴治黨。共產黨在革命戰爭歲月中,由於環境所迫,保持它的先進性,發揚三大優良作風,是不那麼困難的。在革命勝利成為全國範圍的執政黨後,能否繼續保持它的先進性,這既是各方麵人士所關注的,也是毛澤東始終重視的。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要求全黨在偉大的勝利麵前,保持清醒頭腦,始終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防止出現驕傲自滿、貪圖享樂、脫離群眾的危險,因而提出“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這“兩個務必”,雖然是作為保持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問題提出來的,但它關係到黨能否過執政關的問題,關係到黨能否跳出曆史周期率、鞏固執政地位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一直把加強執政黨建設作為黨的工作的首要任務。他從嚴處理了號稱共和國第一宗大腐敗案的劉青山、張子善事件,明確指出: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隻有處決他們,才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幹部。盡管他們在革命戰爭年代立過功勞,但黨決不姑息。這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和毛澤東要執政興國,必先從嚴治黨的決心。這以後,毛澤東采取許多好的重要舉措加強執政黨建設,反對腐敗和任何形式的官僚主義,使黨在全國人民中保持了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