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是按照馬列主義黨建理論要求建立的。但是,由於中國無產階級人數很少,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因此,立足於這樣的特殊國情,建設一個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是極其艱巨的任務。黨的早期革命家在這方麵作了許多努力,但是,真正解決在中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問題的是毛澤東。他長期把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偉大工程”來對待。鄧小平說:把列寧的建黨學說發展得最完備的是毛澤東同誌。毛澤東的黨建學說很豐富,幾十年來,我們的黨就是按照毛澤東的黨建學說來建設的,因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直到現在,盡管黨的建設理論有很大發展,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執政黨,怎樣建設執政黨”這個為毛澤東提出而未能完全解決的問題有了新的思路,但我們黨的品格作風基本上還是按照毛澤東的正確要求來塑造的。
中國共產黨根據毛澤東的要求來塑造,使黨具有很多獨特的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稱道的優良品格作風。比如:
(一)強調從思想上建設黨,加強黨性即保持黨的先進性教育,要求黨員特別是黨的幹部始終具有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黨不能不從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的先進分子中大量吸收黨員。為了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毛澤東從製定古田會議決議始,就一直強調教育黨員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這一方麵要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提高廣大黨員的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另一方麵要不斷加強黨性修養教育,包括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汲取營養,用先進的文化理念教育廣大黨員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毛澤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作為共產黨的先進性的根本要求,把“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他的“老三篇”——《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是強調黨要始終具有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人民先鋒隊和中華民族先鋒隊品格的重要教材。當前,以與時俱進的、能夠收到良好效果的好形式,用“老三篇”的精神,不斷加強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是共產黨防止腐敗、跳出“曆史周期率”,始終做到“三個代表”的重要保證。
(二)強調共產黨要保持三大優良作風。共產黨的先進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宣傳上的,而是一定要通過它的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身體力行而讓老百姓看得見和感受得到的。中國共產黨在殘酷的戰爭年代和異常艱苦的環境下能夠生存,並不斷發展壯大,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它的思想上的先進性通過廣大黨員外在的優良作風得到了活生生的體現。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將黨長期形成的優良作風作了理論概括,指出這主要有:一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二是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作風;三是自我批評的作風(建國後完善為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他強調這三大作風,是中國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誌。在共產黨的許多優良作風中,為什麼要特別突出這三條呢?毛澤東的考慮當然很多。最重要的是因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是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就要實踐。這就決定了黨的首要作風,必須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作風,既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要求,也是黨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階級性和先進性的體現。自我批評的作風,以是否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作為黨員思想和行為的準繩,不符合的就做自我批評加以拋棄,這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倡導的“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要求。有了這三條,就使共產黨人能夠獲得更多的優秀品質,凝聚更多的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奮鬥的精英。踐行這三大作風,使中國共產黨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這是黨安身立命之本,是黨的力量之源、強大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