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遭受外國列強侵略和欺淩淪為殖民地之後,近代中國有許多仁人誌士、進步團體和革命力量尋找救亡圖存之路,前仆後繼,英勇鬥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其最初的直接目的也是為了救國救民。她的高明之處在於,分析自鴉片戰爭以來一次又一次鬥爭失敗的直接原因之後,以先進理論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武器,以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新生的中國工人階級作為進行革命鬥爭的領導階級,同時團結其他革命階級和階層的力量,來進行革命鬥爭。
但是,中國共產黨對於在中國如何進行革命,找到一條奪取革命勝利的道路的認識,是經過艱辛探索的。就是在中國革命勝利之後,如何進行建設,也經過艱苦卓絕的長期奮鬥,並付出了巨大代價,才對什麼是社會主義,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逐步有了認識。毛澤東是黨的創始人之一,經曆了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全過程。作為共和國的締造者,他領導黨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艱難地開拓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黨的八十多年的奮鬥曆程,深深地打上了毛澤東的烙印。
黨自創立之始,毛澤東就對各方麵的鬥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大革命時期已嶄露頭角。但是,對黨的曆史產生的主導作用,作為黨艱苦卓絕奮鬥曆程的主角,還是從井岡山鬥爭開始。毛澤東一生對黨的奮鬥曆程的貢獻巨大,功勳卓著,可以從許多方麵作概括。這裏,筆者著重論述以下幾點:
一是締造了一個新中國。
黨自創立以來就在為推翻壓在中華民族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後來產生的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而鬥爭。盡管曾經取得過大革命勝利的輝煌,但隨後就遭受到嚴重挫折。麵對強大的反革命力量,一個時期,黨找不到應對的正確的政治軍事戰略和策略,在錯誤路線領導下甚至還瀕臨絕境。隻是在遵義會議實際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後,逐漸形成以他為核心的領導集體,才使革命力量不斷地轉危為安,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後戰勝內外反動派,取得全國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開辟了中華民族曆史的新紀元。從而,一個創造過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國,結束了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曆史,重新屹立在亞洲東方,並在世界舞台上發揮她的巨大作用。
二是開辟了兩條有中國特色的道路。
——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鬥爭道路。從井岡山鬥爭開始,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經過開辟中央蘇區,將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權三者進一步結合起來,為黨創建了當時最大的革命根據地。他在鬥爭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要將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首先在農村地區開展遊擊戰爭,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和發展紅色政權,待條件成熟後再轉向城市,奪取全國政權。這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是在大革命遭受挫折,黨發動的一係列城市武裝暴動失敗之後,毛澤東從中國的特殊國情出發,開辟的一條有別於俄國十月革命特點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惟一正確的道路。
——有中國特色的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革命轉變道路。黨的二大初步將綱領作了區分,確定先進行民主革命,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奮鬥目標之後,毛澤東通過對直至抗日戰爭黨所經曆的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經驗教訓的總結,認識到中國革命鬥爭的規律,明確提出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民主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在黨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一段全國性的新民主主義社會之後,到1956年黨的八大一次會議召開,我們國家實現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這又是一條從中國具體實際情況出發所開辟的革命轉變新路。
三是至少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兩大奇跡。
——遵義會議後的紅軍長征。土地革命戰爭中期中央的錯誤領導,致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得不退出中央蘇區和其他蘇區。在戰略大轉移過程中的錯誤軍事指揮,又使紅軍陷入十分危險的境地。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參與中央領導,直接指揮軍事,四渡赤水,穿插川黔;奔襲雲南,巧渡金沙;強越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走沼澤,通過無人區;最後完全擺脫敵軍的圍追堵截,到達西北革命根據地,紅軍獲得新生。這萬裏長征在地球上繪就了“紅飄帶”,是戰爭史上聞所未聞的故事,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