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中國曆朝曆代的錢幣,在敦煌市隨處可見。這些錢幣不是在收藏家手裏,也不是在博物館裏,而是鑲嵌在滿大街的人行道上。我們下榻的飛天賓館,不是主街區,但人行道上,曆代古錢幣的圖案被放大刻勒製在花崗岩石料的地磚上。圖案再經拋光打磨,鋥光發亮,十分逼真。行走在這種人行道上,猶如漫步在中國曆史長河的時空隧洞中,信步在中國貨幣文化的海洋裏,不得不讓人浮想萬千。同行的一遊人戲言:錢就是財富,我們走進錢堆了,前(錢)途無量呀!同行又一遊人接話:錢算什麼?錢是糞土,我們把錢踩在腳下了。在這裏,我們不能不為城市管理者的匠心獨具所折服了。
一百年前的1907年初春,英國人斯坦因入敦煌莫高窟盜走了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此後,英國、法國、日本、俄國、美國等一批批外國探險家和文物大盜紛至遝來,盜走敦煌文物難計其數。敦煌,一度成了冒險家的樂園,文物大盜們的狩獵場。每當提及這類事,就會產生一種曆史的沉重感,迸發出一種責任感。國窮就會被欺辱,國家安全也就沒有保障。今天,中國富強了,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同樣是在這條絲綢之路上,沒有搶盜,沒有殺戮,隻有和諧的遊人,隻有掛在臉上燦爛的笑容,隻有笑聲和串串讚美、頌揚的詞彙。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來自不同國度的遊人,共同鑒賞敦煌藝術——這個人類文化藝術史上的絢麗奇葩。
特殊節日
我們到達敦煌市時,已是“五一”黃金周的前夜。市區不大,但很整潔,很有現代氣息。夜晚,市區燈火通明,遊人如織。市民們穿上了節日的盛裝,把喜慶掛在臉上,把最好的裝飾擺在門前。沿街門店、行道樹上都掛滿了霓虹燈,家家商場和單位的大門上,掛上了彩燈,貼上了對聯。商場、飯店,爆竹一家家挨著燃放,有些還覺得不過癮,放起了焰火,一派節日景象。市區的幾大廣場,文藝演出正在進行。“五一”節前夜這樣熱鬧,這樣氣派,我們沒有想到。何緣何故呢?問及路人,一個中年市民告訴我們:明天就是“黃金周”了,賓館、飯店消閑了半年多了,到發財的時候了,能不像過節一樣慶賀一下嗎!是啊!敦煌的冬天是旅遊淡季,從5月到10月,是旅遊的黃金時節,能大把大把地攬錢了,能不像過節一樣高興嗎!賓館大堂經理客氣地告訴我們:今天你們住宿,給你們一個優惠價,明天價格就要翻番了。敦煌是一個以名勝景區而立市的城市,1987年縣改市後,旅遊業發展很快,已成為全市的一個支柱產業,市上服務業自發地把“五一”節前夜當做除夕夜來過,意在除掉上年旅遊淡季的蕭條,圖個吉祥,圖個喜慶,圖個“五一”後的生意紅紅火火。
天上飛著禮花,地麵放著爆竹。夜幕下廣場文藝演出的樂曲一陣陣飄來,飄進大街小巷的人家,飄進夜市、飯店,飄進遊人的心田。旅途勞頓後的遊人,一邊品茶、吃著烤羊肉串、喝著啤酒,一邊回味著當天旅遊的所見所聞,頗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意境。我們一行8人要了幾瓶啤酒,幾碟小菜,每人一碗“驢肉黃麵”,細細地吃著、品著。品著曆史的滄桑,品著大漠的雄渾,也品味著這座城市昨日的輝煌和今天的繁榮。